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南新闻 潮南侨联 查看内容

华侨与乡贤|汕头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捐资办学那些事儿·潮南峡山篇(下)

2025-4-9 17:09|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737| 评论:0

摘要:潮南峡山篇(下)潮南区峡山街道素有“商埠”之称,也是广东省的著名侨乡之一,旅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有30多万人。这些心怀家国的华侨及乡贤,向来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倾尽全力捐助家乡学校的 ...


潮南峡山篇(下)





潮南区峡山街道素有“商埠”之称,也是广东省的著名侨乡之一,旅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有30多万人。这些心怀家国的华侨及乡贤,向来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倾尽全力捐助家乡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据初步统计,共有六都中学、峡晖中学、晓升中学、东山中学、峡山初级中学、峡山小学、东山小学、洋内小学、练南学校、东溪小学、南里棉岭学校、华桥小学、泗联学校、沟头小学、东沟华侨小学、上西沟小学、桃溪学校、陈禾陂学校、上东浦学校、大宅学校、西港小学、沙溪小学、董塘小学、桃陈小学、陇美小学、潮东小学、义英小学、拱上小学、汕尾小学、洋汾陈小学、洋汾林小学、下东浦学校、莲塘小学、英大埔小学、溪心小学、溪南小学、寨外林小学、拱桥小学、西沟小学等39所学校,接受了华侨及乡贤的助学捐资,金额总数超过2亿元。

捐资助学 传递爱心

海内外乡亲积极助力

峡山一批中小学教学环境大为改善

六都中学

六都中学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2000年4月,六都中学校友、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陈有庆和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汉两兄弟,一起捐资500万港元,在六都中学兴建了1座图书馆和2座教学楼,合计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工程于2002年7月竣工后,他们又捐资建设了面积2288平方米的陈弼臣体育馆。这几个项目的完成,大大改善了六都中学的办学条件,使之成为潮南区的一所优质学校。



六都中学

 东山中学

东山中学于2009年9月创建。东山中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得到年事已高的泰国侨胞陈方映英的慷慨捐赠。陈方映英于2010年捐资400万元兴建了学校教学大楼;2013年6月捐资400万元兴建学校教师宿舍楼,同年7月捐资200万元兴建了学生宿舍楼;同年11月捐资200万元兴建学校图书馆;2017年与2018年各捐资20万元给学校作奖教奖学金,以上五项合计捐资达到1240万元。

 东沟华侨小学

为改变东沟华侨小学的办学条件,东沟村的乡贤林来松伉俪与子女商议,要为学校兴建新校舍。村里的党政领导得悉消息也全力予以支持,很快帮助选定了新校址。林来松伉俪的儿子、香港盈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林云鹏秉承父母的决定,于2001年9月投入资金1700万元动工兴建。2002年10月,新的东沟华侨小学竣工。学校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88平方米,拥有教学楼2幢,礼堂1幢,宿舍楼1幢,楼宇设计新颖,教学设备齐全。

 溪心小学

溪心小学创办于1990年9月,原有配套设施较为一般。2004年,溪心村的华侨和乡贤以及热心企业,共同出钱出力帮助学校配套了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功能场室,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4月,乡贤孙曼武捐助5000元帮助学校开展学生课外辅导活动;2022年3月,乡贤王荣松出资8935元购买了1台一体化速印机捐赠给学校,满足了学校教学的需要。

 上东浦华侨中学

上东浦华侨中学始建于1983年5月,首期工程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包括旅泰乡亲庄振任捐资250万元建设的礼堂及教学楼各1幢,庄任荣捐资60万元建设的教学楼1幢,庄汉卿捐资60万元建设的教学楼1幢。2007年3月,为解决教师的宿舍问题,旅港乡亲庄李妙清又捐资100万元建设了教师宿舍1幢。2005年10月,上东浦村的乡贤还发起成立村教育促进会,先后捐款680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奖励每年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上东浦华侨中学

 大宅学校

大宅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987年和1995年,香港同胞蔡衍涛先后捐资300多万元兴建了教学楼和图书室、办公楼。同样在1987年,香港同胞卓训宽发动海外乡亲共同捐资150万元投入学校的兴建。1995年和2003年,学校先后筹资460万元扩建初中部,卓训宽两次合计捐出约170万元资金支持学校的建设。此外,蔡衍涛于2019年捐款12万元给学校用于奖教奖学,卓训宽则于2015年至2019年合计捐款人民币50万元给学校作为奖教奖学金。同时,从2019年至现在,蔡衍涛和卓训宽每年还各捐款11.5万元给学校作助教基金。

 陈禾陂学校

陈禾陂学校的礼堂“桂玉楼”,是陈禾陂村乡贤叶桂兴、孙玉媚伉俪捐资兴建的。叶桂兴出生于陈禾陂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69年应征入伍,服役于海南陵水。叶桂兴退伍后在海南、东莞经商,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终于事业有成。2015年6月,叶桂兴回乡捐资468万元,为陈禾陂学校兴建“桂玉楼”,完善了学校的整体设施。“桂玉楼”落成后,叶桂兴又提出为学校兴建教学楼的计划,但终因罹病不幸离世而使夙愿落空。叶桂兴关心教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村里的众多乡贤。从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陈禾陂村的乡贤捐资助学金额累计约112万元。

 沟头小学

沟头小学环境古朴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已全部实现电教化。沟头小学的变化离不开侨胞乡贤的大力支持。1991年7月,在村集体和华侨及港澳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沟头小学动工改建,至1994年由薛楚亮出资建设的礼堂竣工后,整个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乐善好施的宝亨达集团董事长薛楚亮共捐资100万元以上。同时,薛楚亮还经常到施工现场查看,及时解决问题,广受村民们的好评。

泗联学校的建校故事

泗联学校原来的校舍只有四栋平房,条件较为简陋。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泗联居委会于1999年发动旅外乡贤和家乡贤达捐资建设新校舍。2000年8月,位于泗联居委河陂村东洋畔的新校首期工程完工,占地面积28564平方米,建筑面积18658平方米。当年9月,泗联学校迁至新址并增设了初中部。

老华侨实现心中夙愿

在泗联学校新校建设的过程中,许多乡贤如周钦宣、周国达、周朝宜、周育民、周修伟、周义唐等,纷纷主动出钱出力,各种善行义举不断涌现。侨胞周钦宣在泰国曼谷经营宝石、金饰、钟表、眼镜和钢笔等生意。日常生活中,他十分勤劳节俭,念念不忘家乡,一直想为家乡的学校建设出力。临终之时,他特别留下遗嘱,叮嘱其子周国达一定要将他的积蓄捐献给家乡的学校,还希望子女们传承接力,持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力。周国达在父亲精神的感召下,不仅将父亲的遗产100万港元捐给泗联学校兴建新校舍,完成了父亲的夙愿,自己还再捐出138万港元,为泗联学校建了一座名为钦宣堂的礼堂。

乡贤担起筹资重任

雪柔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修伟原是泗联学校的代课教师。上世纪80年代,周修伟因跌伤腰骨提前退职,和几个儿子一起创业经商。周修伟平时乐善好施,邻居有重病他解囊相助,乡里造桥修路他慷慨捐资,碰到考上大学而经济有困难的学生他也会予以帮助。1999年,周修伟得悉泗联学校准备筹资重建,他自告奋勇承担起募集资金的重任。期间他被聘为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先后带队跑了四五趟香港和泰国去募款。在募款的过程中,他婉辞旅外乡亲的宴请,旅费食宿自掏腰包,还率先捐资62.8万元,使旅外乡亲深受感动,踊跃捐资800万元。建校期间,周修伟的爱人林锦卿因病住进汕头市某医院,让他陷入既放心不下建校的重任,又放心不下生病爱人的两难境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周修伟奔波于峡山与中心城区之间,一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一边全心全力地打理建校的工作。儿子也与父亲一起悉心照料患病的母亲。大家看到周修伟整日劳累,都劝他多加休息,但他却深情地说:“一边是我心爱的妻子,一边是我未圆的建校梦,我一定要倾尽全力把这两件事都办好!”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投资1700多万元的全新学校终于建成,乡贤们情系家乡、造福桑梓的爱心结出了硕果。

乡亲接力捐资桃溪学校焕新颜



桃溪学校

桃溪学校的新校舍最初建成于1992年。当时建校的资金,主要依靠海内外乡亲通过捐款筹得的300多万元。在新校落成典礼上,华侨乡贤再次发起捐款,准备为学校建设一座新的礼堂。这次捐款,村民们都十分踊跃,一些低收入的家庭也捐出10元、20元。在此之后的30年,华侨乡贤对桃溪学校接力捐款,使桃溪学校的校容面貌不断更新。

1990年,澳大利亚侨领周泽荣捐资65万元兴建了桃溪学校的德兴教学楼,让孩子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3年后,他又捐资95万元设立了桃溪奖教奖学基金,激励教师勤教、学生勤学。2010年,他续捐300万元,为桃溪学校建起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四层教师宿舍。及后,周泽荣仍继续关心着学校的发展。

2019年,潮南新乡贤、深圳市佳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逸民投资630万元为桃溪学校捐建了逸民楼。这座逸民楼为回字形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具备较强的防震标准。

周隆光是曼谷的著名实业家,也是泰国周氏宗亲总会会长。他有一次回乡祭祖,顺道到桃溪学校参观,寻找儿时的记忆。此后,他数次回乡都捐资给学校,前后累计捐出近300万元,用于建设学校的体育场和校园绿化等项目。

周修本在泰国兼任多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其经营所得全都捐给了慈善事业。1992年前后,周修本带动泰国宗亲出资合力捐建桃溪学校。当他回乡参加学校新校舍落成典礼时,得知学校的礼堂尚未动工,遂拿出所有积蓄,独资捐建楚英大礼堂。1993年,桃溪乡亲往泰国探亲,已经92岁高龄的周修本在病榻上仍然关心地询问:“学校竣工了吗?钱够用吗?”后来老人终老异乡,助力建设家乡的学校成了他最后的寄托。

侨胞乡贤捐助洋内小学重建校舍

随着岁月的流逝,洋内小学的校舍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要求。1987年,洋内乡的党政领导决定汇集各方力量,集资重建洋内小学,造福桑梓,利泽千秋。

得知消息以后,洋内乡侨居海外的侨胞柯喜文及夫人黄豆心立即捐出176万港元,柳炎城及夫人黄玉澜也捐出45万港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的海外侨胞和乡亲也纷纷慷慨捐资,使乡里筹资建校的目标得以实现。1993年,洋内小学的新校舍落成,共有2栋三层教学楼,1 栋三层教师宿舍楼和1座礼堂,总建筑面积3800多平方米。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洋内乡的乡贤捐资助学的行动不断涌现。洋内小学1976届校友会从2015年至2018年共为母校捐资30多万元,用于学校奖教奖学以及安装自动校门、栽种校园花木、购置教师办公桌椅和安装空调设备。1995届校友会也积极加入捐资行列,捐出2万元的资金,为学校的教室安装窗帘。这些校友饮水思源、报效母校的善举令乡民们都十分感动。

在1976届和1995届校友会的带动下,洋内乡尊师崇教之风盛行。在上级领导和村居两委的组织下,许多乡贤纷纷出钱出力,迅速组建了洋内乡教育促进会,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洋内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长按关注

更多精彩



潮南侨联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