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模仿水中竞渡,如双龙出海;时而表演赛龙夺锦,劈波斩浪;时而如在水面嬉戏,潇洒自如……在濠江区河南小学,河浦旱龙舟舞第五代传人陈基德正在教学生们旱龙舟舞的技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旱龙舟舞起源于水上龙舟,是在陆地上模仿水上龙舟竞渡的一种行为艺术活动,属群体性民间广场舞。2022年,河浦旱龙舟舞入选汕头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表演形式独树一帜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浦人,今年67岁的陈基德言谈朴实,是河浦旱龙舟舞第五代传人。“河浦旱龙舟舞盛行于晚清年间,由贡生陈锦江主持创建。”陈基德告诉记者,每年春节期间或正月十六、十七,河浦乡里举行“游神”民俗活动,都能看到河浦旱龙舟舞的精彩表演。
旱龙舟舞虽然没有龙舟在水里乘风破浪的场景,但队员们“划动”时动作整齐,两舟在锣鼓声伴奏下,蜿蜒舞动。“不仅要求队员动作协调,还要模仿披波斩浪,划出水上赛龙舟的威武气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陈基德说。
说起旱龙舟舞,陈基德如数家珍,他说,旱龙舟舞分为绿色男舟,男着绿服装,红色女舟,女着红服装。表演者以古装武生打扮,其中一人摆龙头,一人掌舵和摆龙尾,船身左右各12人划桡,两幅龙身用布系在划桡队员腰间,敲锣、打鼓、擎旗、戽水各一人,龙舟由一队员在前面引领,远远望去,甚是威风。
随着鼓声响起,红绿两艘“龙舟”从人群中“划”出来,一时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表演过程中,队员们唱起《龙舟歌》,欢乐地划桡,双龙环游两圈内绕两圈外绕,两舟龙头对舞起来,虽然没有溅起水花,却引来路边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民间艺术六代传承
河浦旱龙舟舞文化,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沉淀。据说,清光绪年间,由武举人陈宝三主持的龙舟赛出现事故,后来为确保人身安全,河浦乡水上龙舟赛不再举行。当时乡里的贡生陈锦江依据古籍《太平广记》和《明皇杂录》中有关“旱船”和“旱龙船”的记载,主持组建旱龙舟舞,并传至潮阳、普宁及海陆丰一带。
河浦乡人、毕业于岭东同文学堂的陈召南早年跟随陈锦江学习旱龙舟舞,成为第二代传人,并把技艺传给第三代传人、乡人陈海宣。
时光穿梭来到上世七十年代。1975年,濠江区河南小学恢复旱龙舟舞队,机缘巧合,陈基德作为学校教师,跟随第四代传人陈基胜、陈锡南学习旱龙舟舞艺术,参与陈基胜老师主持的教练组培训工作,负责向学生教唱《龙舟歌》和划龙舟基训。1997年,陈基德开始任学校旱龙舟舞主教练至2016年退休,目前是学校旱龙舟舞队顾问兼艺术指导。
近半个世纪以来,陈基德不断琢磨和钻研,并吸收各种风格和技艺,加上勤奋和悟性,很快掌握了河浦旱龙舟舞的套路以及相关知识,让其更为出彩,观赏性更强。如今,让陈基德欣慰的是,第六代传人陈月云二十几年如一日参加旱龙舟队培训工作。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传承下,历史悠久的河浦民间传统舞蹈焕发出新活力。
古老民俗绽放活力
河浦旱龙舟舞既传承文化,又创意新颖,对于这项传统文化,陈基德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这个项目以河南小学为依托,开展各项旱龙舟舞民间艺术活动,目前,培训学生人数已有数千人次。陈基德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正在学校读书的孩子们身上,希望培养出未来旱龙舟舞的传人,将这一民间传统发扬下去。
1997年,陈基德带领旱龙舟舞队应邀参加了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大型文艺游行,受到海内外嘉宾的欢迎。当时的激动和兴奋,这些年陈基德一直记忆犹新,他说,那天见到不少原来只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知名侨胞,他们面带笑容,微笑着不断向大家鼓掌,现场观众更是欢呼声、呐喊声、喝彩声汇成一片。
“这也是一种激励,后来我更加热爱旱龙舟舞了。”陈基德说,旱龙舟舞随时可圆大家的龙舟梦。这些年来,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旱龙舟舞,多次组队参加市、区大型文艺活动和当地民俗巡游活动,深受群众的喜爱。
随着旱龙舟舞系列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参与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看着参加演出的一个个青少年精神抖撇,意气风发,还有什么能比这事更为惬意的呢?”陈基德说,传统民俗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热闹壮观的场面,将人们带进普天同乐的欢乐之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 陈文兰 陈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