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 林庆熙:侨批业跟共产党的革命历史还是息息相关的,通过侨批封上面的宣传,各个不同时期的运动,侨批局都是竭尽全力地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把这些宣传口号都印在侨批封上,扩大它的影响。
在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酷的形势下,1931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宣布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建成,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向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以及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被誉为“中华苏维埃的血脉”。其中的汕头交通站,因华洋杂处,侨批局众多,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隐秘而伟大的作用。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袁丁:把它从上海的党中央的这条线联系到赣南闽西根据地,特别是他们通过福建的那条线过去,漳州、泉州那边过去,其实是利用了侨批的线路,把它改造成一个红色交通线,把一个个的侨批点或者下面的侨批局的连号变成了交通站,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侨批局兼具邮政和金融私营业务,汕头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家侨批局。1899年,澄海渡头村人曾仰梅在泰国和汕头同时开设了振盛兴批局。今年84岁的曾益奋回忆,父亲曾仰梅产业众多,战乱期间生意起起伏伏,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振盛兴批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来自东南亚华侨的侨批源源不断地涌入侨乡,振盛兴批局的业务量迅速增加,在一位亲戚的介绍下,一名叫曾天远的澄海老乡来到振盛兴担任批脚。

批脚,是潮汕和闽南地区对收发侨批的传递员或侨汇员的俗称。曾天远1921年出生在泰国华侨家庭,9岁回到汕头澄海,当批脚期间深受乡亲们信任。

振盛兴批局创始人曾仰梅的儿子 曾益奋:他到我们侨批局来当批脚,他叫曾天远,而且他的身份是共产党员。

振盛兴批局创始人曾仰梅的孙女 曾旸:其实爷爷是知道他身份的,但是他为了支持地下党的革命工作,他就起到了一个掩护的作用,让曾天远在批局里,利用批脚的角色进行革命情报输送、物资输送的工作,承载了红色地下交通站的功能。

曾仰梅先生除了在泰国与汕头开设侨批局,还办有百货公司、钱庄和罐头厂、酱油厂等实业,利用商界的影响力掩护地下党员曾天远的批脚身份,曾天远因此可以一边挨家挨户派送侨批,一边传递情报和资金。振盛兴批局也因此成为澄海一个重要的红色交通站。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袁丁:从事相关行业的侨批员或者批局,他们其实有一部分受到党的宣传和影响,有的加入了共产党,有的成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为党传递信息,传递党的经费,支援武装斗争,其实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五邑大学华侨文化研究院院长 刘进:华侨华人应该说是到了1840年以后都大量出国,到国外以后,就更加深刻感受到一个强大的民族独立自主统一的祖国的重要性。所以在历次的民族民主革命,华侨华人起了很大的一个贡献,振兴中华是念兹在兹的一种追求。中国古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他们传承了中国人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