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一方信俗唤乡愁 千年古村续传奇
蓝色河畔 2023-4-21 00:31
11261 0
摘要:   练江绕村而过,下寨社区风景如画   妈祖公园外观   高氏宗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文毫介绍说,旧时下寨的村民就是从下宫古渡口乘船经练江前往汕头埠的   古榕树也是游子心中的乡愁记忆   妈祖广场 ...

  练江绕村而过,下寨社区风景如画

  妈祖公园外观

  高氏宗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文毫介绍说,旧时下寨的村民就是从下宫古渡口乘船经练江前往汕头埠的

  古榕树也是游子心中的乡愁记忆

  妈祖广场的碑林

  妈祖广场外观

  为龙年民俗活动准备的新龙舟

  东观楼在低矮旧民居中十分耀眼

  下寨天后古庙距今已有780多年历史

  位于练江下游南畔的潮阳区和平镇下寨社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始创于唐天祐年间(905~907),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里还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及港澳同胞约3000人,主要分布在泰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改革开放以来,下寨社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不忘故土,慷慨捐资支持家乡建设。近年来,下寨社区通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根脉传承,唤醒乡愁记忆,挖掘、整理、提升侨村人文景观,着力将下寨社区打造成具有潮汕文化特色又兼具侨文化元素的“最美侨村”。村居中的古民居、祠堂及历史古迹都得到修缮和保护,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留住乡愁的历史文化记忆之地。

  围绕妈祖信俗,造文化新景观

  下寨社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乡”,美丽的练江绕村而过,支流在村内形成了大面积的池塘溪河,水质清澈,波光粼粼,倒映着水边一处处颇有年代感的古建筑,古朴中透着新时代的风貌。

  临江的妈祖广场和妈祖公园风景如画。江边有一处“下宫闸”,是调节练江水源的闸口;水岸边的围栏上刻着“下宫古渡口”字样。据下宫天后古庙理事会董事长马文毫介绍,水闸是后来建设的,旧时,这里是一个渡口,下寨的村民就是从这里乘船经过练江前往汕头埠,再飘洋过海,前往世界各地。出发前,村民都会到天后古庙祈福保平安。庙前一棵古榕树,相传栽植于清乾隆年间,村民就在这里小憩,候船,和家人道别。可以说,这里的天后庙、古渡口以及庙前古榕,就是游子心中的乡愁记忆,是维系海外侨胞和旅外乡亲的情感纽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下宫古渡口一带曾经杂草丛生,河流浑浊。改革开放后,很多旅外乡亲回乡探亲,目睹家乡的现状,纷纷捐资甚至亲力亲为参与家乡建设,下寨社区的乡村面貌渐渐有了改观,重现昨日风采。2012年,正逢下寨龙年“大闹热”,下寨很多旅外侨胞、乡亲回家乡参加民俗活动,大家一致提出要修建妈祖文化广场,既为下寨社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让连结海内外乡亲情感纽带的妈祖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妈祖广场、妈祖公园随之陆续建成。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打造“最美侨村”的规划建设,妈祖广场、妈祖公园内的中国历朝杰出人物碑林、天后宝鼎、放生池、凉亭长廊等文化景观及周围环境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妈祖公园中的妈祖纪念馆内,正在建设下寨社区侨史馆,将整合侨乡文化资源,使妈祖纪念馆与侨史馆相融合,让游客在游览妈祖文化的同时,也能够熟悉下寨的华侨历史文化。

  “活化”古宅,形成族群记忆

  下寨社区民居、古迹、祠堂众多。和平大桥、天后古庙、高氏宗祠、高南平夫妇墓、东观楼等都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之地。为了传承古迹文化,凝聚侨心,村委对这些古建筑遗存加以修缮保护,并挖掘整理历史材料,讲好人文历史故事,赋予古建筑群以新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将这些具有浓烈历史文化的记忆之地串珠成链,形成华侨寻根文化线路和族群记忆。

  潮阳人素来重视敬祭祖宗,为此往往不吝巨资,建造宗祠。下寨现存宗祠26座,其中较为久远的有高氏宗祠“孝思堂”、马氏宗祠“兴文堂”和林氏宗祠“永奉堂”。这些宗祠大多保留有族谱,对历代子孙成就有较为详尽的记载,通过把族谱和乡贤文化相结合,为“侨”搭“桥”,让海外游子的乡愁有所依归。

  村里的古宅民居中有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侨宅“东观楼”。这是一座以下山虎平面为基础的多层建筑,称“飞天下山虎”,是和平下寨人、旅港商业大亨马璧魂所建。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外观壮丽,在低矮旧民居中十分耀眼,上世纪和平乡人寄侨批,常以此为地址,侨批上直接写“东观楼边收”就能寄到。像这样的古民居建筑,也成为旅外侨胞记忆深刻的家乡“地标”。

  配套村居建设,乡村美起来

  除了文化景观的保护外,下寨社区还在村居配套建设和升级、增设民生工程上下功夫。和平下寨大街与下寨天后路是通往下寨天后古庙、下寨妈祖文化广场、下寨妈祖纪念馆等场所的主要通道,过去路道狭窄,围搭乱建,通过升级改造下寨大街、建设下寨南田中路,使道路变得宽敞畅通;通过改造升级下寨妈祖公园,建设公厕,配套完善公共设施,让文化景观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

  此外,目前练江沿江正在建设长约400米的蚝潭湾景观带,沿途配套绿化带、亲水步道和72块“中华历代经典诗词文赋碑林”,与旁边下寨妈祖广场内的“中国历朝杰出人物碑林”遥相呼应,打造成人文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

  潮阳高氏家族

  积善之家有余庆 文化遗存绽芳华

  南宋景炎三年(1278),信国公文天祥领兵抗元,征战至和平地界休整,当时和平地名为“蠔坪”,文天祥有感此地民风淳朴,地气平和,提议改地名为“和平里”,和平镇名称由此而来,相沿至今。

  和平有句俚语“未有和平先有高”,说的就是潮阳的高氏家族,其祖祠就是下寨社区的高氏宗祠。据高氏后人高广宏介绍,高氏入潮始祖高南平入潮时间早于蠔坪改名和平的时间,是潮阳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因而有此一说。

  高南平祖籍福建漳浦县,出生书香门第,二十多岁科举中进士,南宋时期官任湖南省岳州府安乡县知县,后升墩武校尉。南宋末期,元兵犯境,社会动乱,公元1241年,高南平卸任后从福建携带家眷来广东潮阳蠔坪定居,创建了高厝寨,带动乡民发展农业生产;同时,高南平还特意从福建带来湄洲妈祖香火,一路保佑入潮,自此,潮阳高氏家族历代后裔与妈祖结下深厚渊源。

  高南平生平乐善好施,从善如流,每逢天灾人祸,总是率先搭台施药施粥,救济困苦乡民,受到当地乡民爱护、尊重,当地乡民尊称高南平为“善德老人”。高南平享年98岁,辞世后与妻子合葬于和平镇下寨高厝墓山。“高南平夫妇墓”对研究潮阳古墓葬及高氏入潮繁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南平在潮阳和平创姓繁衍高氏宗支,子孙枝繁叶茂,现这一宗支人口已达20余万,裔孙遍布海内外,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山东、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高氏宗祠也成为家族后代精神归依之所在,每年都有海内外族亲前来寻根祭祖,并捐资公益,回报桑梓。

  高广宏介绍说,原来的高氏宗祠并不在现今所在的地方,因前后三次遭遇劫难火患,三次易地重建。现今的高氏宗祠,是公元1428年潮阳高氏六世祖高昆阳所建。高昆阳历任明朝五代官员,政绩卓著,重建祖祠得到当时的宣宗皇帝大力支持,专门批下公文,凡建设所用木材、石料均免税放行。高昆阳十分重视,专门请风水先生选择了二处“凤地”重建宗祠及天妃庙,与练江边现在妈祖广场(古为河泊浮岛,俗称牡丹地)形成“双凤朝牡丹”格局。高氏宗祠建筑精美,又经子孙后代精心维护修缮,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成为下寨社区另一处重要文化遗存,同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信俗成海内外潮人文化认同

  妈祖信俗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该信俗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地区的妈祖文化历史悠久,下寨天后古庙始建于宋末,原来称天妃庙,距今已有780多年历史。高广宏告诉记者,最早的天妃庙是高南平从福建带来湄洲妈祖香火并创建,高昆阳在重建高氏宗祠时也同时重修扩建了天妃庙,两座建筑的规模和格局基本相同。

  天后古庙经过多次修缮,现保存的基本是清代风貌,从大门外牌匾“天后古庙”的落款可知牌匾立于清乾隆甲戌年(1754)。这座建筑工艺精湛,特别是庙前厅大门屋脊嵌瓷雕双龙守宝,栩栩如生。大门两侧龙虎门外匾分别刻有“辉练”“映林”,生动描述了当年妈祖庙前练江的美丽风光。马文毫告诉记者,在50多年前,下宫前的练江直通海域,海水清澈,常有成群结队的海豚汇聚到下宫古渡口,村民笑称海豚也是来朝拜妈祖的。

  据马文毫介绍,每到“龙年”,是下寨社区最热闹的年份,村里会举行多个与妈祖相关的民俗活动,特别是端午节的龙舟赛和年底的妈祖“换龙袍”仪式,是最为隆重的民俗,在外地的下寨子孙,再忙也会想办法赶回来参加活动,很多海外侨胞也会在这一年回国探亲。

  明年又是龙年,又是海内外乡亲大团聚的一年,天后古庙理事会早早就为明年的龙年民俗做好准备。还为明年的龙舟赛重新打造了两艘龙舟。为什么要重新打造两艘龙舟,马文毫告诉记者,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扶危救难的故事。

  原来在2018年的一次风灾中,潮阳谷饶出现崩堤危险,下宫天后古庙派出两艘龙舟运载泥沙前往救援,为了及时堵住洪水,连舟带沙一起填入堤底,避免了一场大灾难。龙年龙舟赛按惯例要出动八艘龙舟,所以今年他们赶紧重造两艘新龙舟备用。

  潮阳历来是慈善之乡,乡人敬奉妈祖,也是因为妈祖无私奉献、救急扶危、行善济世、慈祥博爱、护国庇民的精神。这一文化信俗被众多海内外潮人视为重要的文化认同。

  一串串数字折射侨胞桑梓情深

  改革开放以来,下寨社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不忘故里,先后慷慨解囊、出钱出力建成妈祖公园、妈祖广场、下寨小学、下寨乡道、大峰医院等民生项目,为下寨社区乃至和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中,原香港九龙潮州公会原主席马松深(已故),十分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大力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捐资300多万元改建下寨小学,项目于1987年11月建设,有效解决了辖区群众上学难问题,带动了下寨社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马松深还热心修桥补路,捐资修建了下寨乡道,进一步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马松深先生不仅自己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还积极倡导发动马介璋、许学之等123位侨胞慷慨捐资1100万元建设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现大峰医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

  香港乡贤马锡泉先生也是一位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的同胞,他捐资500万元建设了下寨小学分校,该项目于2011年6月动工,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下寨的教学环境,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为下寨社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另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下寨华人华侨还慷慨出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妈祖文化公园、妈祖广场等文化场所,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下寨社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许玉璇 文 林少然 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11-22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