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 共奏未成年人保护强音——2022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评选会侧记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哪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令你印象深刻? 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作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还是最高检院领导“带货”《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 是未成年人文身从此不再失管,还是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是传播法治力量的《守护明天》第六季,还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检爱同行——法治进乡村”全国巡讲活动? …… 日前,意在更加直观呈现过去一年未检重点工作、彰显检察机关融入其他“五大保护”成效的2022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评选会,通过线上会议方式举行。 评选的标准是什么? 评选会上,评委们需要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附条件不起诉、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核准追诉、惩治涉未成年人有组织犯罪、促推专门学校建设、“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未管所巡回检察、未检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家庭监护监督、法治副校长、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治理、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试点、“法治进乡村”全国巡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守护明天》这20个备选关键词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个关键词。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20个备选关键词均可圈可点,评选标准如何定? “我们要关注关键词的社会影响力和老百姓对它的认可度,比如说惩治涉未成年人有组织犯罪一词,当前社会知晓度并不高,恐怕不适合入选。”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惩治涉未成年人有组织犯罪、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核准追诉等工作意义重大,但处于起步阶段,被评选为2022年度的关键词还为时尚早。“附条件不起诉的特殊预防和矫治功能显著,但并非2022年的新事物,是否入选还需研究。《守护明天》口碑好、效果佳,建议在首次年度评选中入围。”佟丽华表示。 “既要体现未检工作成效,也要注重宣传效果,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副厅长(挂职)何挺谈道,强制报告制度的每一次宣传,都可能拯救一个孩子,意义非凡。由于此次是最高检第一次评选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治理、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试点等工作仍在不断推进中,这样的词条作为今后年度的关键词更为合适。 “新问题、老难题的解决都应考虑在内。”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表示,2022年,随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称未成年人保护“两法”)的深入实施,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与此同时,一些老难题的解决也迫在眉睫。“像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问题,相关法律规定早已有之,落实却不尽如人意,2022年‘两高两部’发布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解决了这一问题。”苑宁宁补充说。 “创新、大成、突破,着眼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姚建龙提出了“3+1”的评选标准。他举例说,未检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工作于2021年在检察机关全面推开,2022年未成年人“四大检察”的“化学融合”更深,未检独立业务特征更加鲜明,未检一体化办案模式更加定型,各地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办理了一大批综合司法保护案件,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成型的办案模式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和意义,建议入选。”姚建龙表示。 哪些关键词最受欢迎? 评选会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等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关注,近乎全票通过。 苑宁宁注意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中就修订完善与未成年人保护“两法”相衔接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等事项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他表示:“未成年人保护‘两法’等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如何?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障碍?专项报告通过翔实的数据,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作了非常直观的展示,解决了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起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有效互动和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协副会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认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项报告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理念,“这是最高检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也让社会各界看到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的品质与效果。”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图文并茂,形式丰富,我几乎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学习其中的章节,受益匪浅。前两天学校布置作业,探索故宫中的‘神奇动物’,孩子一眼就认出了獬豸,还向同学们讲解了其背后的含义。”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政策法规处处长李天国说。在他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具有很好的作用。 2022年6月印发的《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系列工作举措,李天国等评委对检察机关推动此项工作十分认可:“当初,文身行业类别不明,主管部门不清,执法依据缺失,治理起来困难重重。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推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这一‘小切口,大纵深’的做法,办好了老百姓的身边事,真正做到了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以关爱为特征的,强调‘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法律条款做适当的扩张适用,来更好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表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等创新就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灵活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执行院长席小华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未检社会支持体系的相关情况。她谈道,“近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积极链接各类资源、搭建协作平台,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专门学校、社区、爱心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加入,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精准帮教,对受害未成年人帮扶救助,效果显著。” 评委们有什么意见建议? 未成年人保护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新征程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 在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杨剑看来,未成年人文身治理的探索,为做好新业态下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蹚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最高检的良性互动,发挥好‘1+1>2’的作用,一起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硬骨头’,一起把无人监管的事情管起来。”杨剑表示。 “我们希望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方面与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开展深度合作,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筑牢家庭保护防线。”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二级巡视员、儿童工作处处长王亚玲表示。 “2022年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远不是这20个候选关键词所能覆盖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社会节目部副主任、《守护明天》栏目组总制片人苏大为用“信息满满”和“信心满满”两个词,表达了他对此次评选活动的直观感受,并希望下一年度的未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能在《守护明天》节目录制中有所体现,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 “法治进乡村要深一些、再深一些,更好保护乡村地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检察履职守护孩子更好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教授林维对检察机关“法治进乡村”全国巡讲活动寄予厚望,同时期待检察机关在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治理方面有更多更细的举措,展现出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所遇到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而法律具有相对滞后性,检察机关要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一方面积极作为,以既有法律规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汇总案件相关情况,提炼完善法律的建议,向立法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英辉建议。 方燕在发言中谈道,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个备选关键词为我们展现了过去一年来检察机关携手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好成效。2023年,希望检察机关继续以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真正形成强大合力,让‘1+5>6=实’。”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那艳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评选会,与会评委的真知灼见对未检工作既有理论上的指导,也有实践上的支持,既是对2022年未检工作的梳理、总结,也为2023年如何抓好未检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把这些宝贵的意见建议吸收到未检工作中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未成年人保护‘两法’,依法能动、集中统一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努力以未检工作现代化助推检察工作现代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检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