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26 17:45:18|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费模式是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免费模式是低效率,高消耗的。 这个跟60年代公社化食堂是一个道理。公社食堂是免费的,但结果效率更低了。导致大家都更穷了,最终都没饭吃了。 高建设成本的隧道免费通行,只有利于一小部分跨区域上班者(因为全民付费给他补贴),在很多方面来说,不利于大多数人。对很多人来说,效率反而非常大的降低了。 具体来说: 公交方面,去火车站的8路车,原先走大桥更加直接与快捷。 隧道通行之后,因为免费,绕行隧道,弯弯绕绕一大圈,比原先时间耗费多很多,慢很多。去火车站原来一个小时,后来走隧道可能要接近翻一倍时间到2个小时。效率显著降低。这对使用者不是很大的损害吗?而且这些使用者还要每天间接出更多钱,以便让自己更麻烦更慢的到达。 一些单位的通勤班车,或许也会有类似公交的情况。原先走大桥更快,为了利用免费隧道,去多绕一圈,更慢了。 从宏观环保角度看,为了免费绕一圈增加能源消耗,废气排放,不利环保。 再从宏观角度看,全民付费补贴跨区域上班,不是一个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高消耗,低效率的。因为跨区域通勤,时间耗费多,交通成本高。这个交通成本是全社会成本,包括路上的拥堵浪费的时间,增加的污染排放,增加的事故风险。 本区域以前不会塞车,现在高峰期变成会塞车了。而且跨区域通勤还需要计算汽车购置费用与磨损费用,这都是很高的。当全社会的跨区域通勤增加,其实是效率降低,消耗增加的。 不利于本区域的求职者。因为跨区域求职者突然增加很多,导致本区域求职者面临非常大的竞争,找工作比以前更难了。说白了,就是自己还要出钱交通补贴跨区域的竞争者来跟自己抢工作,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跨区域上班者并不会增加在本区域的消费,因为早上去上班,晚上下班回去了,除了增加尾气排放,并没有增加消费。 总结来说,隧道必须收费。 不收费其实本质是转嫁成本给全社会,增加消耗也就增加物价。同时,它还反而降低了全社会的运行效率,增加时间,汽油浪费与空气污染。导致区域道路拥堵,降低很多人的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