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是一座极具“烟火气”的城市。在穿行于历史悠久、古迹棋布的旧街深巷的同时,还可以与诱人的 泉州 美食撞个满怀。
前一段被小伙伴安利了刺桐古城—— 泉州 ,看着那充满怀旧气息的西街,红瓦白墙的骑楼式建筑,温情满满的四果汤,不禁勾起了我对这个宁静古朴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向往。
行程安排:
钟楼—西街—清源山— 蟳埔村 泉州西街,寻迹“古早味”
位于东西街十字路口的钟楼是 泉州 的标志性建筑,穿过钟楼就是西街了。西街是古代 泉州 最繁荣的街区,也是现在 泉州 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著名的开元寺和东西塔就在西街上。
“ 泉州 ,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为什么必须要来 泉州 呢,那是因为这座城市洋溢着浓浓的古早味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街满街都是“古早味”的味道。润饼、满煎糕、土笋冻、四果汤等 泉州 传统小吃一字排开,正在制作中香喷喷的肉粽,一下便令我垂涎三尺,“古早味”之旅便在这里开始,话不多说,跟着我觅食去吧!
在 泉州 ,炎热的夏天和冰冰凉的土笋冻是极般配的。主原料是一种蠕虫,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QQ弹弹的。虽然听起来怪吓人的,但真的很好吃啊!
点了招牌干贝海鲜肉粽,跟一般的肉粽不一样,粽子带汤,应该是加了花生酱,吃起来回味带甜,但甜而不腻,还带点辣,非常好吃。
这是闽南独有的润饼,上过舌尖的亚佛春饼皮,当地人会在他家买饼皮回家自己包料加馅吃,主要有米粉、海蛎煎、香菜、虾仁、豆芽、豆腐干、炒鸡蛋、红萝卜丝、酥海苔、花生末等,通常有十来种馅料配料炒成馅。
点上一碗四果汤,一碗四果汤,那淡淡的甜,浅浅的冰,只要喝一口,便能赶走所有夏天的燥热。
泉州 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以看到“ 泉州 面线糊”,只要感到肚子饿了,就可以停下来,吃一碗面线糊,补充能量,继续上路。
牛肉新嫩爽滑,炖得很软糯,不塞牙,又Q弹爽滑,味道让人难以忘怀。配上一碗咸饭,简直是人间美味!
我一直在想,“古早味”到底是什么味呢?古早味就是怀旧的味道,是未经太多复杂加工的食物单纯的味道,是 泉州 人心底里最怀念的味道。 清源山:每个泉州人最深处的记忆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 泉州 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座清源山。
在不少 泉州 人的儿时记忆中,清源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是夏天的前哨兵,孩子们喜欢的蝉鸣叫了起来,他们跟在大人后面,期待着冰镇的饮料和可口的食品,这是许多人梦中时常闪现的回忆。
在刺桐北边的清源山,自唐以来一直是东南观光胜地,被誉为“闽海 蓬莱 第一山”,承载了无数 泉州 人儿时的美好记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源山的盛名,大多因为老君岩,它是道教老子石雕造像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它依然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老君神态安详,须眉分明,笑容可掬,显得格外亲切,令人心驰神往、百看不厌。
老君岩继续往右走,到达【弘一法师舍利塔】。
对于弘一法师我早已不陌生,大师早年历经繁华,中年剃度出家,后在 泉州 一带闭关治学,后半生清贫静逸,圆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不知为何,在大师舍利塔前站立许久,默默静思,思想着人生的意义。
闻得弥陀瀑布,空谷传声,淡淡的水雾笼罩着波光粼粼的溪水,颗颗水花肆意飞溅。站在瀑布旁,耳畔水声潺潺,这感觉妙不可言。
在弥陀岩的另一边,有一条山路可直接登上南台岩,可这条却是清源山最为陡峭的山路,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和耐力。温馨提示,小伙伴们要准备一双运动鞋,还有一定要备好水,这可以帮我们无限续航的哦!
选择这条山路,虽然陡峭,可一路有不少的秀丽美景,山林里鸟语花香。走走停停,亦是一种乐趣。
登上南台岩,鸟瞰 泉州 古城,与游走老街小巷相比,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蓝天白云下,远山绵延,城市楼宇鳞次栉比,宛如一个聚宝盆。
到山上去泡茶,这才是 泉州 本地人正确的生活方式,点了几个 泉州 特色的醋肉、炸紫菜、红薯饼做为茶点。于是边泡茶,也边聊起了各自的生活。
听当地人说,在清源山喝茶话仙,点几味闽南小吃,这就是清源山的“古早味”。
蟳埔村:泉州的“桃花源”
蟳埔村 位于 泉州 市丰泽区 东海 社区的一个小渔村,距 泉州 市区10公里。
蟳埔女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情。传说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是从宋代以来从 中亚 流传过来的。
村里的女人都打扮得很漂亮,穿着传统服饰,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唠嗑,饮茶,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旅人。
虽然现代的物质生活近在咫尺,但这里的人们仍然虔诚地传接着祖辈们世代沿袭的生活模式。
在 泉州 的寥寥数日,穿街走巷访古早。在这座古旧的城市停留的时间里,我不止一次感受到 泉州 带给我的感动和温暖;这里清淡古早味的食物也时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让旅途中的疲惫得以消散,头脑中的困顿得以缓解。只叹“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