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汕头市残疾人文学艺术联合会编辑出版的《生命的呼唤》,我受到强烈的震撼和感动。
人的一生最漫长的,其中某些遭遇是无法预期的。这就如同一溪潺潺的流水,有时也会碰到一堆乱石或一道浊流一样。这本书的好些作者,本来活得好好的,可是或者由于疾病,或者由于意外事故,使得他们成了残疾人。我们对此可以抱怨命运不会,可以叹息道途多舛。但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将面对新的一天,面对正常人不曾遇见过的考验,比如如何正常地生活下去,如何尊严地有意义地生活下去等等。
出于过去受过的教育以及做人的理性,我对所有的残疾同胞是同情的,尊重的。在公共场合遇见他们出现,我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搀扶一把或者起身让座。但是,对他们,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奋斗追求,我其实并不了解,也没有找寻机会去认真了解。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觉得羞愧,觉得汗颜。
我们还是来认识一下书里的作者吧。
鲁飞,热爱生活和文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散文集《生命之花》,还创作过不少诗词,曾在庆祝澳门回归诗歌征集活动中获奖。
陈尔尔,同样钟情文学,尤其是诗歌。她创作的《汕头之歌》在面向全国征集到的近千首歌词中脱颖而出。她曾经唱出“生命未必需要完美,残缺的生命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肖少钟,开办蓝色河畔网站,注册用户超过30万,被人称作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他曾说过:“要用受伤的心,把梦想与蓝图重新编织。”在他被选中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充当汕头站圣火传递手时,立即倡议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同胞献爱心。
原玲,市第十届人大代表。用业余时间创办“中原盲人按摩院”,成为培育盲人青年自主创业的学习基地。
苏音,我们经常在《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汕头作家》报刊上读到他充满激情与爱意的文字。
陈映芳,下岗后于1999年办起出售报刊的“爱心亭”,每天营业14小时,节假日必不休息。
庄文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蜚声中外的《千手观音》中第十一位舞者。
还有更加使惊叹的:鲁飞、许龙璧、王岳香、金贤瑞四位汕头残疾人朋友,竟然不顾道途遥远和山路的崎岖,带着爱心,带着善款,一路奔赴四川汶川灾区,走进医治伤者的帐篷,给他们以慰藉和鼓励,发挥了“不是药物胜似药物”的功效。
类似的事迹还有许多许多。
从以上这些汕头市残疾朋友的行为中,从本书里见到的他们创作的诗文中,我终于触摸到、探索到他们的内心了,自强、自尊、自信、利人……这些说法都对,但似乎还没能概括完尽。我们许多人都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保尔·柯察金的坚强不摧感动得流泪;读过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故事,读过中国残疾人之花——张海迪的故事,他们的事迹非常突出,但并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唯一的。其实在我们汕头、在我们身边也有一批精神素质跟他们相通甚至一致的人,这种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正是他们生命中的原生素、生命中的支撑点。对我们这些肢体完好、器官健全的普通人来说,情况也理该如此。
这是生命的呼唤,生命的强音。让我引述本书中陈尔尔同志的两行诗来作结:
“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折断的翅膀也能挥出动人的节拍。”
2010年4月10日
杨方笙
(作者系原汕头教育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