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略黄公祠,位于潮州古城义安路铁巷头,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占地面积550平方米,是一座祭祀潮州本地望族黄己略的私人祠堂。己略黄公祠规模不大,但却以精美绝伦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著称,又集中体现清末潮汕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不论石雕、木雕、金漆画、嵌瓷,做工皆精巧华丽,令人称绝。2001年,己略黄公祠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己略黄公祠坐北朝南偏东20度,面宽18.54米,进深25.70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分前、后两进,中间为天井,后进前为一拜亭,左右有从厝、从厝厅和主座通廊,在从厝巷的地方用过墙亭联接,采用开敞形式,面对中央大天井,形成一个四厅相向格局的潮汕传统特色的庭院式建筑。
祠堂正中为凹斗门楼,门首横额正面阴刻“己略黄公祠”,背面镌有“孝思维则”,门楼门面分布四幅沉刻文字,内容为嘉应人氏温仲和的“己略黄公祠颂”和两幅沉刻图画;门楼马面坡屋架装有《封神演义》人物故事连环画幅石雕饰品,这些石雕饰品,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表情生动、过渡自然,刻划出古代西周时期一个轰轰烈烈的历史场景。同时,当时工匠根据结构要求,主受力的梁用浮雕刻,不影响结构受力;其它采用通雕刻,安装在一起既符合结构要求又适合审美观赏,充分体现能工巧匠构思的巧妙。
过门楼进入前厅,再过前进屏门,是祠堂中央的天井。潮汕建筑的天井,一般不大,讲究精巧和儒雅,通常摆有花盆、莲缸,种上花草,养有金鱼,营造一个优雅、恬静的环境。在主座大厅前,天井中央,有一拜亭;拜亭位于祠堂平面构图中心,又是人们进入祠堂后的视角中心,它的屋顶采用有别于前、后进屋面硬山顶的歇山顶,这样使拜亭屋顶既突出、又有变化,丰富了整个祠堂屋顶的外观。
拜亭木载下的金漆木雕装饰是祠堂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方。这些金漆木雕内容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如“水漫金山”等,用连环画幅形式,再现了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壮观场面,人物造型生动,虾兵蟹将栩栩如生。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象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是潮汕金漆木雕精品之作,更令人赞叹的是拜亭木载下两边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其造型传神生动、工艺精雕细刻,它同其它内容的金漆木雕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的装饰空间,这些金漆木雕饰品施于木载下除观赏外,还能从感觉上把沉重的梁架升腾,减少屋顶空间的压抑感。那十八只凤凰,头上顶着梁还起着斗拱作用,这真是艺术和建筑奇妙结合的佳作,构思与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穿过拜亭便是祠堂大厅,大厅前门楣有长卷式描金漆画《郭子仪拜寿》,画面表现唐朝文武官员到汾阳府向郭子仪拜寿的热闹情景。作者以长卷式平列铺陈,充分利用空间,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同时出现,中间一段是故事情节中心,场面较大,郭子仪夫妇坐于汾阳府中接受众人拜贺,左右两段场面较小,以墙门相隔但又可相通。通过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情节,人物的服饰和彼此间的关系,让人们联想到当时汾阳府中冠盖云集气氛热闹的场面。该画工整秀丽,勾勒纤细,层次丰富,形象逼真,充分表现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是一幅相当难得的民间工艺精品。
进入大厅,抬头可见悬挂堂匾“衍庆堂”,厅内宽敞,恢宏大器。现辟为“金漆木雕陈列馆”,陈列部分难得一见的潮汕木雕精品。大厅中槽为典型“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抬梁式梁架,该梁架设有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三根大梁,俗称“三木载”;梁上有驮瓜柱,瓜柱下部作一木瓜插入大梁,故俗称“木瓜”。最具特色是瓜柱间用多层拱枋穿插托垫,具有穿斗梁架的某些特色,同时瓜柱也以多层装饰过的拱枋相连。整个构架全部上漆描金,突显了祠堂金碧辉煌又稳重端庄的气氛。
文化内涵
祠堂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占具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姓氏聚集地,总会立起一座自己的祠堂。如果同姓人口众多,那么除了共同的大宗祠外,姓氏的分支也会立起各自的家庙。“每一个姓,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建一个大家可以集中祭拜先祖的地方,就是祠堂。祠堂在一个姓氏里面,就是天安门、中南海。”潮州当地著名文史专家曾楚楠说。除了祭祀先祖的功能之外,祠堂还是“族务会议召开的地方,族人娱乐的场所,甚至有些祠堂还兼为小学。”
潮汕人尤其舍得花大钱来修建祠堂。己略黄公祠的精致奢华程度,非一般民居所能比拟。这座立于潮州老城区中心的建筑,已经不仅仅作为黄氏后人对先人的一个祭祀场所了,他还是本族人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实力的场所。
而人们之所以这么重视祠堂,是因为潮汕人强烈的宗族和血缘观念。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是潮汕的一个重要特点。曾楚楠说,大多数现在的潮汕人,其祖辈都是从北方一路南迁移民的。“大家都是离乡背井,到外边开辟新天地。移民,遇到了本土,可以想象,他们一来就是弱势群体。”那么只有通过团结来求得生存发展空间。
另外,“移民里,有一个意识,非常重视根。我老家是什么地方,始终不忘记。”这种“根”远不限于五服。在潮汕地区的很多老建筑,门口都会挂一个牌子,表明自己先祖的来源。例如姓黄的人家挂“江夏世家”,姓许的一户可能会挂“高阳世家”。以此表明先祖来自北方的江夏、高阳。“进门就看得到这个牌子,它表明我们是什么地方的人。这种血缘的情结太浓了,每一个姓都非常的团结。”曾楚楠说。
在这种紧密的血缘亲情之下,祠堂在潮汕大地林立,他们成了一个姓氏的地理和精神的坐标。而在建筑领域,由于同姓人的合力出资金和出人力,使得多数祠堂往往能够代表本区域内最高的建筑工艺水平。例如潮州著名的从熙公祠,始建于1870年,14年之后才完工。其石雕的精细程度堪比木雕。而如何在坚硬的物料上进行细微的镂空雕刻,使得人物、动物和植物的细节繁复而生动,一百多年前的这种石雕技艺至今成迷。有一种说法是,把石头放在水里雕,也有说法认为先把石头放在油里浸泡能把石头泡软。
这些祠堂已经成为潮汕的建筑瑰宝,己略黄公祠只是其中之一。
【景区门票】10元
【旅游线路】从广济门城楼出发,经东门街、太平路、柳衙巷、铁巷抵达景区,步行共约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