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德安里

德安里,即方耀故居,位于揭阳普宁市洪阳镇南村,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与其兄弟营造的家族聚居村寨。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光绪十六年(1890)建成,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

  德安里,即方耀故居,位于揭阳普宁市洪阳镇南村,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与其兄弟营造的家族聚居村寨。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光绪十六年(1890)建成,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群,也是国内罕见的府第式古村落。德安里以其规模之大、建筑式样之齐全,堪称潮汕建筑艺术的奇葩。2008年9月,德安里被列入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同年11月,入选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德安里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德安古寨”也是揭阳八景之一。

  建筑概况

  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三大部分,三寨相连,规模宏大,占地面积593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730平方米,房屋总计773间。整体建筑都是贝灰三合土夯墙,屋顶瓦木结构,十分坚实。德安里古寨内有祠堂、佛堂、官厅、书斋、卧室、阁楼、莲池、餐厅、库房等等,功能设置齐全,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护寨墙,建东西南北四门,外修护寨河。

  从建筑布局看,老寨为“百鸟朝凰”建筑格局,主体建筑为“三街六巷”,中间是一座三进祠堂,祠堂后面依次为“五间过”、“大下山虎”;祠堂两侧从前到后依次为“三厅通”和3座“下山虎”,左右对称,后面又有一幢7座相连的“下山虎”,称“后七座”,共构成3条横向通道,通称“三街”。祠堂两侧与“三厅通”之间有两条纵巷,“三厅通”左右又各有两条90多米长的纵巷,通称“六巷”。原祠堂前有石鼓、石狮,还有由细瓷嵌镶而成的麒麟照壁,整体建筑显得庄严、肃穆、气派。中寨与新寨为“驷马拖车”。中寨主座的大祠堂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阔28米,纵深53米,单层建筑面积达1484平方米。

  历史沿革

  清同治七年(1868),方耀调任潮州镇总兵,便筹划在家乡洪阳营建府第,地址选中城郊东南面马耳桥村。德安里老寨用四年建成,建筑面积(不含北侧官厅)9055平方米。其中主祠堂七厅八房六天井,建筑面积1355平方米,祠名“燕诒堂”,祀其父方源(卒前任营千总,正六品)。该祠堂为六兄弟共有,其它房屋按人丁和助资多少分配,方耀(二房)分得3498平方米,方勋(四房)分得1482平方米。与老寨同时动工的还有官厅(方耀回乡居住待客专用)、官厅后楼、书斋等附属建筑,面积约3452平方米。

  老寨建成不久,方耀四弟方勋(时任澄漳龙守备,正五品)因有16个儿子(含收养),且渐成人,老寨所分房屋已显拥挤,便求允其母兴建中寨。选址在老寨南侧,建筑格式为驷马拖车,建筑面积6034平方米。方勋仅自建主祠堂(贻成堂)及祠堂后一小座两层楼(1945年被日寇飞机炸毁),其余厝地由方勋划分各子自建。至今仍有3座厝地闲置。

  光绪十一年(1885),方耀从署理升为实授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他在近十年戎马生涯中收养了20名养子(部分为手下兵将),多已成家立业,老寨已难容下。留守在家的养子品三往虎门求建新寨(辅安堂),方耀亲派地理先生来勘察,选址在中寨南侧,座向改向南(老、中寨向东),格式参照中寨,建筑面积8322平方米,建成后除主祠堂公用外,其余分给15房子嗣居住。后来十三子廷珍自恃方耀唯一亲生子,在新寨东侧兴建“方氏家庙”(阿婆祠),专祀其生母余寿坤,广东巡抚刚毅为之题序。后因兄弟劝阻,其母没有入祠。“方氏家庙”及附属建筑面积1936平方米。解放后,普宁第一中学和洪阳粮所陆续增建3931平方米。

  2007年4月,普宁市决定启动德安里保护开发方案,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完成对德安里新寨西座祠堂和老寨书斋的修复工作,其他部分的修复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同时,在德安里老寨筹建“德安里民俗文化博物馆”。

  古寨主人

  德安里的创建者方耀,是普宁洪阳西村人,早年随父从戎,在平剿太平军余部中发迹,历官副将、总兵,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充满传奇色彩的方耀虽是行伍出身,飞黄腾达后却热心文化教育,倡办金山书院,开设韩江书局,刻印书籍;又在潮属各地创建乡学数百所,普及教育事业。在军事上,任潮州镇总兵和署理广东水师提督时,严守海防,打击法国侵略者,在虎门至珠江口防备森严,使外敌未能进犯。故《清史稿》为他列传,说“粤有方耀在,可高枕也”。他的奏稿后人汇编成《照轩公拾遗》四卷。

  关于方耀有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光绪十一年(1885),方耀因为在中法战争中固防得力,增援及时,从署理升为实授的广东水师提督。慈禧太后除了赏赐福字和钱物,还召他进京觐见。方耀行伍出身,虽临急学习了《陛见事宜指导说》,仍是诚惶诚恐。慈禧问他:“你岂是广西方耀?”他一急,回话说:“不是,臣是广东方耀。”这下犯了大忌,被“违制”记过,“罚礼三月”,经李鸿章等求情,改为三日。回到前门外延寿街由他倡建的潮州会馆,闭门谢客,整天练习:“是,臣是广东方耀。”

  1868年,方耀调任潮州总兵,开始了后人议说最多的“清乡办积案”。在任近十年,自言:“讯结积案千余起,惩办著匪三千余名。”总之是为了整治社会秩序而杀了一大批人,其中也可能冤杀了不少无辜。当时很多潮人因怕受牵连而出走海外,后人甚至认为因此而形成了潮汕历史上的又一次移民高潮。

  方耀是镇压农民起义的清朝将领,在近代史上最受诋毁。但从其一生经历来看,对于处理积案,推行清乡,制止村中械斗,起到维护社会的作用,还在潮州建校兴教、广设善堂、救灾恤孤、修堤浚河、围海造田等为潮州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还有修筑炮台,巩固海防,对国家也有重大贡献。所以,方耀不愧为晚清的一代名将,一生于国于民都有杰出的贡献。

  古寨特色

  德安里的建筑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大祠堂、三厅亘、五间过、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五壁联、独脚狮等,构成了百鸟朝凰的大建筑群。在潮汕其他地方见不到或罕见的建筑形式,在这里都能看到。它以其罕见的建筑布局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被编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民用建筑教科书中。

  德安里的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最典型的要数村落的排水系统。它们采取传统明沟的方式,经过“九转十八弯”的流向,最终汇入寨前溪,经百里桥,注入榕江。德安里的排水系统还有一个特点,无论从天井流出的水,还是从支流排入中沟,再流入大沟,水都是从中行。水从中行即“衍”,意在生生不息,繁衍千秋万载。

  德安里村民注意环保,不将生活垃圾倾倒入沟内。从前建的老房子都没有厕所,村里排水沟又是明沟,各家各户按照古老的习惯,用马桶(俗称“老锅”)装盛粪便,倒入村外的厕池,作为农用肥料。梅雨天之后,村中绿油油的草地上,覆盖着一层菌类植物,其厚度差不多和浸泡过的木耳一样,村民们称其“鬼仔涎”,洗净后加少许的油拌以生菜,炒熟即可食用。德安里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一斑。

  德安里自建成之日起至1949年,一直是方耀家族聚居的村落。虽历经变迁,德安里古村落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并未中断。研究者发现,德安里目前还没有出现文化传承的断层,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关阅读

揭阳楼

揭阳学宫

风门古径

德安里

惠来海滨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