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AI赋诗意,教研启新章——初中语文“科学+AI”融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澄海中学初中部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精神,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新中考”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2025421日下午,初中语文“科学+AI”融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澄海中学初中部举办,活动由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扬老师主持。澄海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相关领导莅临现场观摩,澄海区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金平区、龙湖区和南澳县九年级备课组长加了本次活动。



 课堂实践:AI赋能,构建素养导向新样态

课例1:《AI赋能 辨思共生——课内外古诗文比较阅读指导》

      马娟铃老师立足中考命题趋势,以“智能交互教学法”为引领,借助豆包AI工具对广东省近五年课内外古诗文比较阅读真题进行数据化分析,精准提炼题型规律。学生通过AI生成的思维导图梳理《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的异同,构建“意象对比—主题关联—文化溯源”的比较阅读模型。课堂最精彩部分是学生AI评分PK环节学生化身“小老师”,通过辨析绝粮(被动)与绝食(主动)等文言文语法现象,深入理解语态差异。既提升了学生的文本比较分析能力,又帮学生树立起科学的AI观。 





 课例2:《诗行入文润篇章——现代诗赋能作文教学》

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龙祥学校何益秀老师针对九年级学生作文“二、三类文占比高、文采不足”的现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诗歌赋能作文”的创新路径,助力学生突破中考作文提分瓶颈。何老师借助AI整合现代诗资源库,引导学生感受诗意、明晰诗行之用。从诗歌引用、仿用到化用,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通过现代诗提升提高作文的文学性与表现力。学生在作文——《红包里的秘密》的升格训练中,借助诗歌资源库,从核对主题、搜索资源等方面雕琢文章,让作文焕发出新的光彩。



 专家引领:聚焦关键,深化教学改革共识

课堂展示后,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扬老师主持评课交流活动。广东省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春喜老师对两节展示课给予高度评价:马娟玲老师创新实施五维融合教学策略,其被动语态探析环节通过主被动句式对比(绝粮/绝食),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言认知模型,充分展现深度学习特征;何益秀老师则立足“诗意读写”落地,依托人工智能诗歌资源库开展分层教学设计,其精准学情调研形成的一课三单模式,实现写作教学的知识迁移与素养生长。杨老师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应深度融入语文学科建设,通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体系优化思维训练范式,同时指出技术应用必须坚守以文化人的教育本质。



 校本探索:AI赋能教育强国的澄中实践

澄海中学林水生校长分享《AI赋能 教育强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校本化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林校长从政策导向、实践探索和学科教学案例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模式。详细介绍了澄海中学两年来在“AI+教育”领域的先行探索,彰显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报告全景式展现了从AI技术工具应用到育人模式转型的探索历程,呈现出人工智能逐步覆盖教育教学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的生态重塑过程,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林校长强调在AI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既要积极探索AI与教学的融合,更要牢记技术服务于育人的根本宗旨。



 此次教研活动是AI赋能语文教学的生动实践范例。它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大家在教育创新之路上不断探索。相信在AI技术助力下,语文课堂将绽放更多智慧光彩,具有创新思维和深厚人文素养的新时代学子提供全新动能。

END

撰稿:卢贵歆

编辑:林   波

初审:陈绍忠

复审:许哲斌

终审:余贵秋




相关阅读

AI助力英语教学创新 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澄海区八年级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在澄海中学初中部顺利举行

AI工具赋能提升音乐课堂互动性与创造性——澄海区举行中小学音乐教师AI教学工具应用专题培训活动

聚焦文言文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批判性思维——澄海区高二语文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暨区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室送教活动在隆都中学举行

AI赋诗意,教研启新章——初中语文“科学+AI”融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澄海中学初中部举行

云程发轫又新篇,奋楫笃行再启航——澄海区初中历史教师工作室举行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