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辟谣“传真机”丨3月谣言盘点出炉,这些诈骗“新剧本”要认清→

辟谣“传真机”盘点又来啦~

小编为您梳理了

3月的热点谣言和骗局

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类

谣言

吃“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

 真相

并非如此。“欺骗餐”是指在连续一段时间的低热量、低油脂、低碳水饮食之后,挑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给自己来一次高热量、高碳水的饮食。一些说法认为,经常性的低热量饮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而“欺骗餐”可以通过增加热量摄入来刺激代谢,提高基础代谢率进而实现减肥效果。然而,科学研究并未明确证明“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实际上,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餐食可能会导致能量过剩,最终导致体重增加。此外,“欺骗餐”还会打破日常的节食规律,影响人们对于饮食的控制能力,增加暴饮暴食的风险,最终也会导致体重反弹。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脱氢乙酸钠危害身体健康,已经被禁用了?

 真相

并非如此。脱氢乙酸钠是常见防腐剂,按国家标准使用是安全的。根据2024年3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脱氢乙酸钠仅调整使用范围:删除其在淀粉制品、面包等食品中的应用,并将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用量从1克/千克降至0.3克/千克(新标准2025年2月生效),并非全面禁用。此次调整是因为我国烘焙食品消费量激增,需控制累积风险,同时其他防腐剂(如山梨酸钾)可替代使用。目前脱氢乙酸钠仍合法用于腌渍蔬菜、护肤品及药品,合规添加不会危害健康。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褪黑素是治疗失眠的“神药”,安全没有副作用?

 真相

近些年,褪黑素的相关产品被年轻人推崇为“助眠神药”,许多人认为,褪黑素能治疗失眠并且是很安全的。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严谨。失眠的种类很多,褪黑素仅针对褪黑素缺乏或倒时差导致的失眠有效,对其他原因导致的失眠作用不大,吃褪黑素是无法起到治疗作用的。此外,褪黑素作为一种“激素”,不当使用可能引起头痛、嗜睡、心理问题等副作用。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诺如病毒只传小孩不传大人?

 真相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诺如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可感染所有年龄段的人,包括儿童和成人。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后触摸口鼻等。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且卫生习惯尚未养成,感染率较高,且容易重症;但成人同样可能被感染,尤其是在密集人群中或护理感染者时。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因此,所有人群都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市面上的包装玉米是“僵尸玉米”?

 真相

有说法认为,现在超市里常见的真空玉米、冷冻玉米以及撕开包装就能直接吃的甜玉米粒是“僵尸玉米”。实际上,“僵尸玉米”完全是营销号打造出来的、无中生有、骇人听闻的说法。真空玉米和冷冻玉米都是通过高温杀菌、快速冷冻的方法保存的,除了口感有些许变化,这种方法不仅延长了玉米的保质期,还保留了大部分营养。大家在夏季玉米成熟,味道和营养最好时选择新鲜玉米,其他季节可以选择“真空玉米”和冷冻玉米等加工玉米作为替代。选购加工玉米时要注意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执行标准、标签是否合规、保质期等。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生活类

谣言

接触购物小票会致癌?

 真相

购物小票采用的纸叫“热敏纸”,纸上涂抹的双酚A(BPA)是一种热敏性涂层,在受热时会变黑,是一种常用的显色剂。“热敏纸致癌”的说法是抛开剂量谈毒性,有些危言耸听。有研究发现,单次接触小票的双酚A含量极低,远低于多数国家的安全阈值,目前,科学界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双酚A具有致癌性。所以,无须谈热敏纸小票色变。

对于需要高频次接触热敏纸的从业者来说,可以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累计剂量。比如,收银员等长期高频接触机小票的人员,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操作,并在工作间隙仔细洗手,避免其经过皮肤吸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揉搓小票,在手湿或手油的情况下不接触小票,及时丢弃不需要的小票,并在进食前洗手。

——“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谣言

“医院播放666是婴儿失踪,999要立即逃离”?

 真相

近日,不少短视频博主发视频教公众识别所谓“医院保命暗语”,称“医院广播里播放111代表发生了火灾;222代表发生了暴力伤人事件;333代表集体中毒;666代表有婴儿失踪;999代表要立即逃离”,等等。他们纷纷表示,一旦在医院听到广播里播放相应的数字,必须马上离开现场。

上海辟谣平台查证后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医院保命暗语”。如果在医院广播里听到播放数字,不用担心,因为相关数字主要是医院内部演练或抢救病患使用,并不针对公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解放路院区工作人员表示,相关应急代码是医院内部进行应急演练或抢救病患时使用的。以浙大二院为例,“999”表示医院正在进行急救演练,或者有病患出现心脏骤停。院内广播播报具体地点后,相应区域的医护人员会及时赶到对患者进行抢救。院方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消防演练等,不同的情况会使用不同的代码,不过,医院应急演练或抢救病患与普通公众没有关系,公众也不需要记住相关数字。

从公开信息看,全国不少医院都会使用应急代码,均为内部管理使用。日常生活中,公众可通过权威机构学习安全知识,不要轻信所谓“网络暗语”。

——“上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科技类

谣言

量子能量手环可以改善健康?

 真相

该说法是骗局,是彻底的伪科学。量子是各种物理量的最小单元,电子、光子、夸克等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都属于量子。基于量子力学原理操控量子态的量子科技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等信息领域有重要应用,但操控量子态需要高精尖的严苛环境,目前,量子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没有任何成熟应用,手环产品也不可能操控量子态。因此用“量子能量”给人类治病、提供能量的研究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一些量子手环的相关宣传,如“用量子能量、标量波引起DNA、线粒体共振,给身体带来能量”等,仅仅是把公众接触较少的词汇堆砌在一起,是彻底的伪科学骗局。而个别人之所以会觉得量子手环有效,主要是因为心理暗示。

——“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



回顾3月,

有哪些谎话被你一眼识破?

又有哪些谣言曾让你信以为真?

看完东哥的辟谣盘点,

你应该“心水更清”了吧~



不信谣、不传谣,

别忘了,

还要警惕这些网络骗局哦~



关键词:京东E卡新型骗局

当“轻松月入10万”的广告刷屏时,你可曾想过——这可能是骗子为你量身定制的“电诈套路”?近期,多起新型诈骗假借投资跨境电商、刷单返利充值、课程退费做任务等借口,诱导购买京东E卡并套取卡密,单笔损失最高超70万元!这些“黑产业”不仅伪造官方平台,甚至能“贴心”教你找朋友借钱……京东提醒,所有要求提供/拍摄京东E卡卡密到第三方平台的行为100%是诈骗!

跨境电商变跨境“骗商”



案例一:

跨境电商开网店,买E卡换美金

2025年2月,事主在刷短视频时点击跨境电商赚钱广告链接,添加对方线上好友后按指引下载某第三方通讯APP,并注册所谓的网店,后续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购买京东E卡(电子卡及实体卡),向对方提供卡号密码兑换美金,在提现失败后察觉被骗,后前往派出所报案。期间共转账9次,受骗金额超2万元。

案例二:

跨境电商结算涉外金额,买E卡才能兑换货款

2024年12月,事主看线上直播时获知购买商品即可获取开网店资格,事主便通过微信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下载了某第三方通讯APP,进行店铺注册操作,并被对方指导在京东上通过货到付款、无卡转账等方式购买京东实体E卡后兑换所谓的货款,受骗金额超25万元。

刷单返利变“甜蜜陷阱”



案例一:

刷单失误,想修复就得买E卡充值

2025年2月,事主收到一张含二维码的快递卡片,扫码添加该微信账号后,被诱导下载“XX音乐APP”。对方以刷单任务为名,先让其支付宝转账2990元,后要求购买京东E卡。事主分三次购买面值1000元E卡,共138张,并将卡密发送给对方。期间,对方以“操作失误”为由,让其支付修复费进行修复,并称修复后还可以获利,事主在第二次修复要求时察觉异常,遂立刻报警,受骗金额超14万元。

案例二:

找兼职,注册网站会员帮买电影票就能返利

2025年1月,事主被自称某招聘网站工作人员的陌生网友添加微信,以兼职为由诱导其加入QQ群,并要求下载所谓“办公软件”的第三方APP。在此APP上一位声称“助理”的人,给事主发了一个购买电影票的网站链接,接着对方就跟事主说在该网站内进行购买电影票可以返利,谎称“金额越大返利越多”,引导其绑定银行卡及手机号完成网站注册,事主按提示通过云闪付、扫码支付、购买第三方礼品卡、京东电子E卡及抖音充值等方式进行转账,受骗金额超9万元。

案例三:

购买投资产品操作失误,买E卡才能解封账户

2025年2月,事主报警称其于2月10日下载某陌生APP,按“服务专员”指引完成人气任务并支付32元。付款后事主开始按照“服务专员”给的任务步骤在该APP购买投资产品,事主购买后,对方称其操作失误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充值解冻。之后事主按照“服务专员”要求,在京东平台购买京东实体E卡寄到外地,对方持续称操作失误要求继续充值,事主向朋友借钱时,经朋友劝阻后意识被骗,遂报警,受骗金额超42万元。

案例四:

刷单营收无法提现,E卡充值才能验证信誉

2025年3月,事主收到不明快递,内有纸巾和卡片,卡片上写着扫码有惊喜。事主扫码后被拉入群,通过观看视频领到少量红包。随后,在群主引导下下载了特定APP,注册会员后收入增加。之后,事主被升级为“学员”,开始垫付资金打榜赚取更高利润,其丈夫也加入。当APP账户有营收却无法提现时,对方以验证信誉等理由让夫妻二人继续转账。他们听从安排,先后购买了70余万元的京东E卡并告知对方卡号密码,最终卡内金额被消费,夫妻俩不仅发财梦碎,还面临巨额债务。

陌生快递藏“退费指南”



案例一:

课程退费,先充值后退费,一环套一环

2025年3月,事主收到陌生快递,打开快递后有一张课程退费操作流程单页。事主按照指引扫码下载第三方APP,并与“客服”沟通退费事宜,按照“客服”操作在京东APP上分三次购买价值7万元的京东实体E卡,并将卡密提供给对方,但依然无法退费,事主怀疑被骗遂报警。

防诈tips:

1.京东E卡不是“万能货币”,仅可在京东APP消费,任何要求转账、兑换现金的都是骗子!

2.卡密=钱袋子!卡号密码绝对不能给,就像不能把银行卡密码告诉陌生人一样!

3.转账前灵魂三问:对方是否让我买E卡进行投资平台充值?是否需要提供卡密/拍E卡的照片到非京东平台?是否用“稳赚不赔”诱惑我?任一答案为“是”,立即终止并拨打110!



编辑:许钊达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来源:网信广东




相关阅读

全国表彰,汕头4人上榜!

百千万工程 | 莲下镇举办“以学促干强本领 青年智绘'百千万'”网络新媒体技能培训活动

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举报工作会议

今日辟谣(2025年4月21日)

百万英才汇南粤 | 招聘天团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