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引言】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养必要劳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期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潮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现将部分优秀案例进行展示,供各级各学校互学共鉴、共同进步。今天推出的是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教师蔡素君、蔡翠华撰写的《寻香问道——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寻香问道——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潮州市湘桥区意溪中学 蔡素君、蔡翠华
一、选题背景
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实践,是践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四大核心素养,如何抓住这些关键要素,使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而选拔并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当下的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强调综合,这一发展趋势之下,跨学科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跨学科学习可以强化学科的贯通,让学生在跨学科的互动和整合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的统整,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寻香问道——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以古今中外都被广泛应用的芳香植物为载体,借鉴STEAM跨学科教育思想,体验式教育理念,PBL项目化学习模式展开。在芳香文化的追溯,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
二、选题设计
探秘芳香植物是一个以中药植物多样性及应用为主题的跨学科科学实践活动,以大主题为中心,对多个学科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实践活动深入挖掘中药传统文化,芳香植物种植及药用价值研究,现代医药科技等内容,涉及到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工程与技术四个领域的学科核心概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活动以“种植养护——观察记录——实验探究——报告写作——实践应用”为主线展开,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体验观察、发现、创造的成功与快乐。
三、活动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导向,强调实际参与,基于亲身体验产生实际获得,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质,培育创新人才。
(二)科技实践活动与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融合,强化学科的贯通,让学生在跨学科的互动和整合中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的统整,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营造校园良好的科普氛围,展示学生特长,张扬个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活动依托
(一)2021年3月,经过一个寒假的筹备,学校确立项目研究以及开辟一个活动实践园地——芳香植物种植园地,为实践活动提供充分的场地保障。
(二)科普团队教师开发科普活动、种植研究、药用研究、产品开发等系列课程和设计各类活动登记表,为活动开展提供课程依据。
(三)设计认识芳香植物,追溯芳香文化;种植芳香植物,展开科学探究;应用芳香植物,产品制作开发;提炼总结反思,创新实验探究四个阶段的实践活动,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化的螺旋式进阶学习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动态、开放、交互性的学习生态环境。
五、活动过程概况
(一)活动时间
2021年3月-2022年10月
(二)活动地点
校内:本校的芳香植物种植园地,实验室,教室。
校外:附近村庄的农田、紫莲山庄中草药科普基地、玉瑶山庄花卉种植基地、农科所。
(三)参与对象
以意溪中学的科普教师和6名同学为主,同时请初中部和高中部非毕业班的学生约200名参与学习、管理、研究和宣传。
(四)活动内容
以探秘芳香植物主题为中心,以“种植养护——观察记录——实验探究——报告写作——实践应用”为主线,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
(五)活动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访问、搜集文献、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方法开展研究。
六、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一)筹备阶段
1、参观紫莲山庄中草药科普基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药传统文化。学生在基地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矿物标本,直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刺激,让他们有一个直觉的兴趣启发。
2、组织学生到玉瑶山庄花卉种植基地参观,向工作人员讨教种养技术和经验;到潮州市农科所参观,听研究员讲解现代芳香植物种植和管理技术。
3、调查访问,了解当地百姓人家对芳香类植物的应用情况,初步了解芳香植物的应用价值,为下一步的提取和应用做铺垫。
4、查阅资料,对芳香类植物的种类、生物学特征及用途做进一步深入了解,并形成调查小报告。
(二)实施阶段
1、认识芳香植物,追溯芳香文化
(1)科普讲座
在初一级和高一级开设芳香植物科普讲座。老师结合实物,从闻香、识香、用香三个方面科普常见芳香植物的特征、辨别方法、用途和注意事项等,比如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有毒,并强调大家在不认识植物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随便吃、随便摸等。通过听、触、闻使学生直观了解芳香植物,提高学生的对实践活动的兴趣。
▲寻香问道——探秘芳香植物科普讲座
(2)查阅资料
经过讲座激发学生认识芳香植物的兴趣,老师再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芳香类植物丰富的种类;做调查小报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我认识的一种芳香类植物,介绍它的特征、种植要求、应用价值等);说出一个你所知道的用香方法以及作用;写出一句含有芳香植物的古诗,或者一个应用芳香类植物的做法。此活动环节学生踊跃参与,在对研究对象做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对下一步观察、种植芳香植物活动起到铺垫作用。
(3)调查访问
布置学生对亲戚朋友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当地百姓人家的用香的习俗和用香饮食习惯。此环节收集到很多潮汕地区应用芳香植物的经典案例。保健作用的案例有艾灸驱寒、香囊驱蚊、月子里洗浴的艾叶水。吃香大案例有炒海瓜子要搭配金不换(罗勒),炸豆腐搭配薄荷、蒸鱼搭配紫苏或者香茅,卤鹅要下八角、茴香、桂皮、南姜、草果、陈皮、香叶、大蒜等十几种香料;用艾叶做的糍粑和米粿等等。茶饮的案例有菊花、藿香、薄荷、桂花等的花茶。还有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用香案例,如端午节熏艾、插艾,制作百日姜、佩戴香囊、做栀粽;中秋节做桂花糕,做朴枳粿等等。通过调查访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芳香植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下一步的提取和应用做铺垫。
2、辨别芳香植物
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绿化资源,在美丽的校园里开展了“校园芳香植物的识别与观察”的实践活动,并做好观察记录。科普团队成员带领学生认识校园里的桂花、菊花、玉兰、驱蚊草、香樟树、罗汉松、薄荷、香茅等多种潮汕地区常见的芳香植物,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植物的花、叶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作用价值。
3、种植芳香植物,展开科学探究
开辟芳香植物种植基地,深入开展活动研究。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1)由学生设计种植方案,推荐种植的品种,以及写出该植物的用途和种植注意事项。
(2)为每一种植物设计一个专属的二维码。师生通过查阅资料,把种植基地每一种芳香植物的生长习性、药业价值、观赏价值等知识点整理发布并生成二维码。
(3)实践活动基地由学生分组管理,让各实践活动小队、小组认领“承包”。为加强责任,各“责任田”挂牌亮明队长、队员承包人。这些“责任田”,既作为实践活动课的基地,又作为学生平日大课间劳动锻炼的“自留地”。承包“责任田”的方式,加强了对学生平日的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常态化、日常化。
(4)定期观察记录,形成植物生长日志。每天定期到园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通过了解温度、湿度、光照等对各种芳香植物生长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在不同温度、光照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了解芳香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掌握控制芳香植物生长环境的基本方法。
▲植物种值笔记单
4、应用芳香植物,产品制作开发
学习芳香类植物的采摘及加工方法。把种植基地收获的艾草、薄荷、洋甘菊、玫瑰、薰衣草等花草烘干,制作艾条、艾塔、香囊,结合物理和化学的学科知识,开展以芳香植物多样性及应用为主题的跨学科科学实践案例。针对这一主题,我们做了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开发了《芳香纯露的提取及应用》、《皂起来》、《探秘蚊虫与芳香植物》等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利用芳香植物制作纯露、精油、驱蚊水和手工皂等。然后,加上学生自己设计的logo和包装盒。充分体现跨学科融合和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科学活动的同时也进行劳动实践。
▲制作艾条
▲制作手工皂
▲制作纯露
5、提炼总结反思,创新实验探究
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对前期活动进行总结,在校内举行“寻香问道——芳香类植物知多少?”科普活动,由科普宣传小组的学生对其他年级、班级的学生进行科普;展示并介绍常见的芳香类植物,制作茶饮;义卖制作的纯露、艾条、艾塔和香包等活动成果。
以实践活动小组交流的形式对活动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团队成员对传统的蒸馏装置的工作原理、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然后反过来对之前的实验设计进行了完善。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怎样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怎样亲历科学的实验探究,怎样不断地改善科学实验的方法。
▲校园科普宣传活动
六、总结阶段
(一)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总结汇报采取了以下形式:
形成活动方案、总结报告、活动新闻、图片、专题视频、公众号推文、项目成果展示。
(二)进行实践活动小组的心得交流,走进周边社区和学校进行宣传,学校科技周展示活动(PPT展示、视频回顾、产品展示)。
七、活动成果
▲学生劳动成果展示
▲走进社区展示学生劳动成果,进行智慧农业科普宣传
八、活动收获和体会
(一)学生、教师的收获
1、高二级学生 蔡依琳
通过参加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在集体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出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关系不够密切,造成在做皂化反应时对氢氧化钠溶液和基础油的温度把握不准确导致第一次制作失败。但是活动过程能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更快速的完成任务,打下基础。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使我更加了解芳香植物的应用价值。
2、初二级学生 刘艺涵
在学校的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我主要负责芳香植物的种植管理,并且对植物生长周期的特征进行观察。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掌握种植的技巧:水分的控制,光线的控制,如何有效催花等等技术问题。
在参加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之前,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说话的人。但是为了很好的完成活动组长布置的任务,很多时候就必须要参加各种沟通。在活动中我发现,与人交往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另外,与人沟通的时候还要讲究语言美,讲究礼貌。通过和同学的协作,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可是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就非常大了。通过这次活动,我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大女孩了!
3、实践活动指导老师 廖淑银
作为学校,我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担负着教书的重任,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育人这个重任就包括了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养成教育,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中增长才干,提高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由使我们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让保护环境、共享生态文明在更多孩子们心里扎根发芽、茁壮成长。
4、实践活动指导老师 蔡金海
本活动既注重对芳香植物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又注重对科学探究与实践体验的落实,兼顾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真实的情境,具体的项目中,实现对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应用和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社会影响力。
历时一年半的科技实践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我们在学校掀起探秘芳香植物的科普热潮;接着在社区和周边学校进行科普宣传和成果展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南方+、今日一线和潮州电视台都本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市教育局组织老师和科技辅导员到我校学校观摩;港澳台青少年到我校参加探秘芳香植物研学活动。
▲潮州电视台采访
▲今日一线记者采访
▲南方+记者采访照片
▲港澳台青少年到我校参加探秘芳香植物研学活动
九、活动评价和反思
在活动评价方面,我们通过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进行一个教育的实验。
我们设计了各项目相应的评价标准,把标准分成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之下设立二级指标,每一个指标又分为三个水平。后期我们还会继续做相应的教学实证研究,修订这个标准。
在开展纯露、手工皂制作等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我们以学生的学科核心概念为基础,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化的螺旋式进阶学习形式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动态、开放、交互性的活动课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是协助者和指导者,促进学生在“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因果兴趣-理论兴趣”上进阶发展,最终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学科核心概念及跨学科概念。
探秘芳香植物科技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在芳香文化的追溯,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认同感。但活动的子项目比较多,需要老师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能力,同时要充分分析各学科领域的学科概念,然后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兴趣特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依照学科的内在逻辑进行有机的整合。需要做好活动的阶段性规划和各项目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引导性。
编辑|施骏烁
美编|唐尚清
编审|刘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