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如何把握汕头临港经济区发展机遇?

2月21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了《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汕头方案》),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汕头临港经济区的建设规划、功能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汕头方案》明确汕头临港经济区打造支撑汕头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南沿海区域性综合贸易航运中心、产业开放合作的门户窗口,为汕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明晰方向。

目前,汕头临港经济区建设正积极有序全面展开。其在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上的布局,以及对标志性大项目的引入规划,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记者采访了与临港经济区建设相关的部门、企业负责人,他们分别从各自的领域和实践经验出发,对汕头临港经济区的建设提出了见解、建议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

● 打造5个百亿外贸产业

在汕头临港经济区规划的104.93平方公里面积内,包含了汕头综合保税区及扩围区域。《汕头方案》中提出要加快汕头综保区扩容体质、推动综保区与广澳港联动发展等,为汕头综保区的发展指明方向。



“临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赋予汕头综保区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从服务汕头、辐射粤东开放发展的主阵地,到明确打造国内外产业转移重要目标区域和国际产业合作的新典范。”汕头综合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春松表示,临港经济区叠加综保区、华侨试验区、自贸联动发展区,形成多区联动、多向赋能的“保税+”生态圈,此外国家正在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省委、省政府将赋予更多经济管理权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让汕头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汕头方案》提出要发展“保税+”综合业态。陈春松说,未来三年到五年,汕头综保区要瞄准年进出口突破500亿元目标,将全力打造5个百亿外贸产业,让“买全球、卖全球”更畅通。具体而言,一是打造百亿级的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玩具、纺织服装等“汕货出海”;二是打造百亿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围绕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向闽粤赣地区提供全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服务;三是打造百亿级燕窝贸易流通港,建设中国燕窝港;四是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医药制造和贸易流通平台;五是打造百亿级食品加工产业园,推动牛肉丸、狮头鹅等潮汕美食“香飘全球”。

“从综保区到临港经济区,汕头开放的步伐从未停下。”陈春松表示,汕头综保区将坚持“贸”字当先、“工”字为本,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持续发力做强做大保税主业,努力把临港经济区打造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全市外向型经济新高地。

● 强化广澳港核心港区作用

临港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港口的支撑。《汕头方案》中多次提到广澳港区,例如提到要强化广澳港区作为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的作用,加快广澳港区集疏运体系提质升级,发展航运服务业等。

汕头港广澳港区是粤东港口群唯一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港区,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在汕头招商港口专业化经营下,广澳港区已成为粤东地区码头等级最高、设备设施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专业集装箱码头。



《汕头方案》出台后,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辉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珠三角面临发展空间受限、资源紧张等问题,产业有向外转移的现实需求。粤东、粤西作为“两翼”应想方设法积极作为,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毋庸置疑,这是广澳港乃至汕头未来发展的机遇。”在李建辉看来,汕头临港经济区具备铁路进港、综保区、深水港、央企全球网络和“侨”资源等优势,放眼全球这都是脱颖而出的优势。但是汕头临港经济区未来能够承接哪些产业,企业愿不愿意落地汕头,这些则需要“下功夫去研究”。

李建辉建议,汕头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针对产业转移进行系统性研究,从顶层设计上将其研究透彻,并且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且,汕头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真抓实干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和主动。“汕头也可积极争取相关倾斜性政策支持,成为某种进口货种的全国或区域分拨中心,进一步提升港口的能级和城市竞争力。”

记者获悉,目前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开工,广澳港疏港铁路也在加快建设。广澳港已全面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运作,航线覆盖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东南亚、东北亚、远东,也可中转到全球其他港口。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越来越多本土玩具、纺织服装、食品化妆品等传统优势商品回广澳港通关出口,广澳港区作为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李建辉表示,汕头招商港口将持续以建设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强港为战略目标,打造内贸南北转运中心和外贸东南亚航线中心两个中心,让广澳港在助力汕头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临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临港制造业集群、打造现代临港服务业集群中发挥重要作用。

● 风电企业向海而兴

建设临港产业高地,如何把握海洋经济新机遇?随着《汕头方案》落地,粤东地区向海发展的蓝图加速铺展。《汕头方案》提出,要依托良好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形成一批牵引性、带动性强的临港产业集群。记者观察到,《汕头方案》规划面积包括了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园,并对其发展建设提出诸多具体目标要求,这令不少汕头“风电人”倍感振奋。



广东省人大代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华南分公司总经理王全景认为,汕头临港经济区依托广澳港区、海上风电产业园等载体,叠加综保区政策优势,为风电产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和支持,将进一步提升风电产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他指出,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加速调整,汕头凭借丰富的海洋资源、侨乡优势和已具规模的风电产业集群,有望在临港制造、绿电应用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汕头可积极开拓东南亚等风电市场,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风电发展需求,推动新能源装备和技术的出口与合作。”

当前,汕头正全力建设国际风电创新港,从试验平台搭建到海工装备制造,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在能源储备项目方面,汕头已吸引一批锂电池产业“独角兽”企业入驻。王全景建议,汕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聚度,打造风电产业集群。同时,汕头还可以深化“湾区+粤东”协同创新,建立与深圳前海、香港科技园的风电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汕头市临港经济、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王全景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上海电气风电将加大研发力度和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获取高质量市场订单。同时,企业将发挥产业链龙头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融合发展,尽快实现产能利用,加快形成百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集群。

来源:南方+


相关阅读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举办“两重”“两新”政策专题培训会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开展2025年国家安全普法宣传活动

市发展改革局、汕头海事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海上风电项目安全生产检查

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召开低空经济业务培训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 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