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preview每逢过年,长辈们通常会赠予孩子们压岁钱,这一传统习俗,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与期望。而“压岁钱”有来有往,居多由父母代收代管,有孩子也因此与父母产生了意见分歧。那么,压岁钱到底归属谁?又该如何合理支配呢?
随着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孩子们手中的压岁钱也逐渐丰厚,有数额巨大的可谓“小金库”,对于压岁钱,不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有600多元,自己收着,我打算把这些钱拿来旅游。——小朋友
有9000多元,外婆、外公、小姨给的。——小朋友
爸爸妈妈的朋友给的,很多很多,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有压岁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不过,考虑到孩子年纪尚小,大部分家长会选择替孩子保管压岁钱。
给爸爸妈妈保管好,可以让我们不要乱花钱。我想买什么,他们允许就可以给我花。——小朋友
如果让他自己保管,年纪小也没有控制能力,看到什么东西都比较想买。——家长
先帮他代管,以后长大了再给他,小孩子也没有什么理财能力。——家长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培养孩子理财意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借压岁钱之机,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规划和管理自己的钱财。
我们有个本子给他记着多少钱,帮他把现金收起来,然后写成一个存折给他。让他们自己管理,合适的文具或者喜欢的东西就可以在存折里提款去买。——家长
让她学会一点点小理财,让她知道想要的是什么,可以花小部分压岁钱。——家长
例如,可以交学费,可以先替她保管,存到她的账户里。——家长然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压岁钱如何使用问题时稍有不慎,也可能引发不愉快。根据长沙政法频道的报道,近日,兰州发生一起因压岁钱归属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一名孩子因不满压岁钱被父亲强行代管,竟用父亲的手机报警称“有坏人抢钱”。民警到场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场因压岁钱归属问题引发的父子争执。最终,经民警调解与教育后,父子重归于好。事件看似荒诞,实则映射出传统与现代两种观念的激烈对撞。压岁钱,这一承载着美好祝愿的传统习俗,成了当代家庭亲子矛盾的爆发点,值得引人思考。那么,压岁钱到底该归谁呢?
(网络视频截图)
压岁钱是属于赠与行为,归孩子们所有。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规定了相关赠与合同的内容,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而压岁钱就是属于赠与合同,孩子就是受赠人。因此,压岁钱属于孩子的所有,是孩子的财产权利。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有法定保管义务,可以帮助孩子保管压岁钱,但无权直接没收、随意处置孩子的压岁钱,更不能单纯拿这笔钱为自己消费,损害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陈映虹也就是说,压岁钱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可以由父母保管,但父母不能据为己有。需指出的是,父母用孩子的压岁钱为孩子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不在法律禁止之列。律师表示,压岁钱的背后,是法律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信任的契机。与其纠结“钱归谁”,不如借此教会孩子理财与责任。
可以通过开立专用账户,将压岁钱存至孩子名下账户,避免与家庭财产混为一谈,还可以引导孩子用压岁钱储蓄,购买保险或参与公益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大额压岁钱的话,可以书面约定保管方式,避免未来纷争,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陈映虹
视线君说: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孩子所有,但小孩不能随意消费或支配,如果不满8周岁,应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实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态不相适应的消费,需要经过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或追认才有效,不同意或不追认的,可以要求退款。
详细节目敬请收看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潮语版:经济生活频道19:00《今日视线》欢迎您的报料:
热线电话:13902771234、83181234汕头橄榄台《今日视线》报料平台微信订阅号:sttv今日视线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授权请联系jinrishix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