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网络中国节·元宵节】这些元宵节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吗? ...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周而复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赏花灯:丰富意蕴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一般来说,旧时从正月十三日“上灯”开始,市面上就会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十四日为“试灯”,即各地纷纷搭建起灯棚、鳌山、牌楼等,或张灯结彩,或燃放烟火,或表演节目等等,已经有了节庆的活动;十五日为“正灯”,这时起,各种表演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不仅在灯会上有赛花灯等活动,平常百姓家中也都张挂灯盏,小孩子们则手提灯笼到处玩耍,有的地方一直持续到十八日的“落灯”。

元宵节游玩观赏的主要对象是花灯,又叫“彩灯”、 “灯笼”。花灯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西汉时就有了彩灯,到唐朝以后,经过千百年能工巧匠的开发创新,彩灯艺术百花竞放,各呈异彩。在样式上有带穗的挂灯,美观的座灯,秀丽的壁灯,精巧的提灯,玲珑的走马灯等。天上明月和人间灯火交相辉映,显示出了节日的欢快与喜庆。




猜灯谜:博大精深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灯谜有的和文字有关,有的和道理相关,往往读来幽默风趣又十分应景。在猜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



吃元宵:团团圆圆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后,就开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内包核桃仁、芝麻或桂花白糖为馅。江南称为“汤团”。苏州人称为圆子、杭州人称为“上灯圆子”。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老乡一起享用圆子,取其团圆的意义。当代中国无论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天上明月,碗里元宵,象征着团圆吉利。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享受阖家团圆的美意。

不少地方街头流行“摇元宵”,将做好的馅心,放在大箩中的干粉上摇晃,粘上粉,洒水,再摇,越滚越大,最后成形。摇元宵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俗展示的过程,它为元宵节增添了节日气氛。



耍龙灯、舞狮子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民间狮舞的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来源:人民网科普

美丽上华


携手共建 美丽上华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美丽上华」,搜索「gh_0a4d2cd6a692」即可关注,。

相关阅读

【我们的节日•网络中国节•元宵节】快来偶遇!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头槌”女孩郑梓欣 ...

网络中国节——元宵节

网络中国节·元宵 ▏网络中国节·元宵

【网络中国节·元宵】游园乐闹元宵

游园乐闹元宵!汕头南澳县后宅镇举办2024年元宵游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