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探寻最美古城历史共话深厚潮州文化

        本报讯(记者 陈培娜)  昨天晚上,“走进最美古城潮州”采风活动举行座谈会,文化记者与我市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双方围绕潮州“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城市形象、潮州人“创业、精致、感恩、包容”文化特质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原主任、教授王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新闻学会副会长侯军,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羊城晚报副总编辑周建平,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四川日报原编务总监雷健及中央、省内外主流媒体文化记者;我市专家学者曾楚楠、李英群、魏清潮、陈耿之、李炳炎等40多人参加座谈会。
  会上,我市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向文化记者介绍潮州悠久的历史文化,阐释潮文化的深刻内涵。“潮州文化是一种由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长期互相交融影响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具有儒雅、精致、圆融、开放的特点。”文史专家曾楚楠率先发言,介绍了潮州文化的成因及特点。紧接着,李英群向大家谈起了“潮州人的工夫茶人生”。他说,“先苦后甘”的潮州工夫茶,体现了潮州人敢吃苦、敢拼搏的精神,也反映了潮州人艰苦创业、苦尽甘来的人生历程。
  随后,魏清潮介绍了潮州陶瓷的发展历史及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陈耿之则提到了潮州在“海上丝路”的前世今生,阐述了他对潮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
  文化记者们认真聆听专家的介绍,大家不时用笔记录,对专家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掌声。“各位专家学者对潮州文化的阐释分析,对我们各位记者来说就是一次集体采访,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侯军代表采风团,畅谈了采风期间的感受与体会。他说,精致是潮州文化一个突出的特征,在其他地方非常少见,特别是潮州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独树一帜,其精致程度让参加采风的记者都为之震撼,潮州人这种独特审美趣味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未来的发展空间都值得深入研究。“潮州文化,让人记得住乡音、品得到乡味、信得过乡亲、寻得到乡愁。这几天的采风活动中,我们感受很深,记者们还自行拜访了王龙才、康惠芳等大师,这些都会成为我们报道中丰富的素材和鲜活的亮点。”
  “今晚这个座谈会开得很成功。”会上,丁振海对精心组织此次采风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表示感谢。他说,潮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希望各位文化记者发挥自身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利用发现美的眼睛、表达美的能力、承载美的版面、传播美的途径,从文学的、审美的角度切入潮州文化,既要讲究新闻性、关注热点、关注当下,又要写出美的文章,在各自报纸上发表并结集出版,力争为潮州留下一批美文佳作,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报答潮州人民的厚爱。
  当天晚上,文化记者还与我市专家学者开展了书法创作交流活动。

相关阅读

潮州4个村入选省第二批文旅特色村

潮州新增4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全面提速

我市新增4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感恩奋进开新局”系列评论② 背水一战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