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盛夏,不仅吹来徐徐清风,更是带来饱含历史韵味的非遗之风。8月22日,汕头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新媒体看新汕头之非遗魅力看汕头”采风活动,通过走访潮南区、濠江区、金平区的不同非遗单位,共同领略潮汕非遗文化的独特风采。
非遗之旅第一站:感大寮嵌瓷之潮式风韵
俗话说,“潮汕厝,皇宫起”。在潮汕传统的民居、祠堂、庙宇中,石雕、木雕、嵌瓷等建筑装饰艺术的精致程度,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潮汕,嵌瓷最出名的,当属汕头市潮南区的大寮。汕头市潮南区大寮嵌瓷属于民间手工技艺,2008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潮南区大寮嵌瓷展览馆,一件件独特的嵌瓷工艺品绚丽夺目,精巧逼真。展馆入口的建筑上就有嵌瓷艺术品,两条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巨龙引人瞩目,让人赞叹不已。馆内的嵌瓷作品是以各色瓷片为主材,以历史和民间故事、人物、花鸟虫鱼为主题,融绘画、雕塑于一体的潮汕民间建筑装饰工艺,具有取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特点。
大寮嵌瓷第四代嵌瓷传承人许少雄介绍道:“如今,我们正积极地推动嵌瓷文化进校园,开拓非遗文化技艺传承的新途径,促进非遗文化与技能人才培育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非遗之旅第二站:赏西岐英歌之气势磅礴
近年来,潮汕英歌舞频频“出圈”、“霸屏”网络,被网友称为“民间街舞”“中华战舞”,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英歌”于2006年被列为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汕英歌舞汇集了武术、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元素,是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潮南区成田镇的西岐村,其英歌舞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西岐英歌队于1953年组建,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和创新,西岐英歌从最初的动作简单、套路单一、图形单调向动作复杂、套路多様、图形变化纷繁衍变。
夏日暖阳下,在潮南区大寮文化公园的广场里,响起了短木槌对击的清脆声。潮南区成田镇西岐英歌队成员们,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槌,随着锣鼓、螺号节奏,踏着节拍,上下左右互相对击,灵活变换队形,尽情演绎梁山好汉勇往直前的英雄豪情。精彩的表演令采风团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非遗之旅第三站:悟非遗文化之时代魅力
烈日高照,可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还是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踏进博览中心,眼光就被陈设在前的标志性“红头船”吸引住,仿佛是引领众人乘坐这艘文化之船,开启领略潮汕文化之旅。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潮汕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展示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展示、收藏、科研、交流”为一体,以“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古今结合”的形式,汇集潮汕地区大量的精美艺术品,为本地市民或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上演一场精妙绝伦的文化盛宴。
展示馆主体有二,第一展厅将精湛独特的潮汕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富有特色的潮汕地方美食、多彩丰富的民间风俗生活美学进行精彩呈现;第二展厅将多媒体AR增强技术融入非遗文化进行展示,通过对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将地域性和普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以此方式也让前来观赏的游客们能够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各种非遗项目,进一步领悟潮汕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乐享潮汕文化盛宴。
非遗之旅第四站:见传统技艺之不易艰辛
每每在电视上,看到杂技人员在高楼台上表演着一个个我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是否都发出“他们是不是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这样的感叹。当小编来到汕头杂技团,看到每一位演员都正在紧密训练时,才深刻体会到,原来每一项令众人大为惊叹的技艺,其背后都蕴藏着演员们付出的成倍努力与汗水。
多人转碟、铁环翻滚旋转、踩在队友身上训练......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高难度的技艺,却已成为汕头杂技团演员的排练日常,这些家常便饭已经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在现场,汕头杂技团的小演员们还向各媒体展示了完整的杂技表演,掌声接连不断,大家纷纷表示佩服。
汕头市杂技团团长马小会介绍道:“近年来,我们团队立足于杂技技巧本身,通过创新编排,将各类新鲜元素、地方特色融入节目当中,用不同表现形式呈现传统杂技的动作技巧,力求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一天时间的参观学习,小编不仅体会到属于大寮嵌瓷的潮汕风韵,感受到西岐英歌舞的气势磅礴,看到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技术碰撞出的新火花,更是在汕头杂技团见证到一项令人震撼不已的传统技艺,背后潜藏着数不尽的汗水与泪水。
一日的采风活动虽忙碌但又充实,这四站之旅仅仅是潮汕非遗文化的小小缩影,还有更多历史悠久、风韵永存的潮汕非遗文化在等着我们去探寻。潮汕非遗文化不会因时代的变迁发展而被淹没在岁月长河中,它们会紧跟着新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民众带来更多更新更优的、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让潮汕非遗文化焕发出更绚烂的光彩!让我们一起为潮汕非遗文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