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走进汕头澄海博雅民艺非遗馆

文、图/曾柯权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汕头文化底蕴丰富,民间非遗独具特色。今年以来,从澄海东里庙会非遗一条街,到“五一”期间的陈慈黉故居民艺展演,剪纸、木雕、嵌瓷、金漆画……一项项做工精巧、耗时巨大、富含文化的民艺非遗作品频频亮相,向人们展示它们的魅力。

除了特定的节日之外,我们到哪里能欣赏汕头地区的众多民艺非遗作品呢?在澄海区,就有一家别具特色民间非遗展馆——博雅民艺非遗馆,这是汕头目前唯一一座集结汕头非遗工艺美术作品的综合性民间展馆。

博雅民艺非遗馆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走进该民艺馆,映入眼帘的是做工精细的剪纸作品,四周陈列上涵盖了剪纸、木雕、嵌瓷、金漆画、壁画、瓶内画、蛋画、蛋雕、砚台石雕、玉雕、小品茶壶、花灯、古建筑彩绘沥粉等30多个门类,1500多件作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民艺非遗作品在馆中争妍斗艳,散发着汕头民艺非遗的独特魅力。

 民艺非遗馆一角

值得一提的是,馆中珍藏着一件“镇馆之宝”——《龙宫探宝》,这件高175厘米的木雕蟹篓作品,出自潮汕民间艺术家方朝龙、方坚华父子之手。该作品历经5年创作时间,作者首创“三套”虾蟹篓,即“篓套篓”雕刻手法——以一块完整的木头雕刻出9个虾蟹篓。其中一处篓中2篓3层,一处篓中有篓2层。在这件木雕作品中,篓上的虾蟹有的剑拔弩张,好像随时准备开启战斗;有的泰然处之,展现一副王者风范。在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空间里,它们动静有致,疏密有序,就连竹篓和绳结这样的细节,也雕刻得精致入微,几可乱真。

 大型木雕蟹篓——《龙宫探宝》

除此之外,馆中还有非遗传承人柯丹丹用半年时间,在拇指大的玻璃瓶里面画下山水人物;林松波老师用传统技艺层层勾勒的《富山春水景常在》的金漆画……

这里,除了以上作品之外,馆内陈列作品的作者多为中国民协会员、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众多名家作品的集中呈现,使该馆成为目前汕头市区域内作品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民间民艺展馆。

在一个完全由民间力量汇聚的民艺馆,为何能珍藏这么多名家珍贵作品,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姚望新认为,汕头民间艺术遍地开花,但是在汕头民间,一直缺少一个集中呈现、长期展示的展览空间;除了特定节点举行的活动之外,普通市民很少能见到齐聚一堂的民俗非遗技巧与作品。所以他根据在汕头民艺非遗领域深耕多年的优势,呼吁、倡导艺术家们将作品汇聚一堂让群众欣赏,于2022年在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建设了民艺非遗馆,为汕头民艺非遗作品提供了集中展示的机会与场所。

 民艺非遗馆一角

在非遗馆入馆显眼处,悬挂着来自全国多地的剪纸作品,它们带着作者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手法技巧和不同的故事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欣赏体验。

为何一个民间文艺馆,会集聚着这么多国内名家的剪纸作品?这得益于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去年,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全国剪纸艺术高级研修班教学活动落地汕头,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剪纸艺术工作者在此地接受了培训。培训活动为该馆带来大批的珍贵作品,让全国剪纸技艺得到了集中展示。

以上只是此地承办活动的一部分。据悉,自开馆以来,博雅民艺非遗馆不仅成功举办汕头市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和汕头市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活动,还开设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依托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平台和资源,聘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为基地授课教师,开展民艺非遗研学实践教育;同时,与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实行战略合作,聘请中国民协会员、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担任授课老师,开展潮汕文化、灯谜、剪纸、木雕、嵌瓷、工夫茶艺等相关课程教学,为区域内学生、市民带来潮汕非遗文化、民间工艺的独特体验。

 民艺非遗研学现场剪影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校对 | 潘丽玲

相关阅读

【视频】发现汕头非遗魅力,汕头市委网信办组织开展新媒体单位采风活动 ...

【猛看】非遗魅力看汕头!这些非遗文化你知道吗...

新媒体看新汕头 | 感受非遗之美 领略非遗魅力

大寮嵌瓷 永不褪色

新媒体看汕头 | 走近汕头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