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冬练三九是指在冬季的最寒冷的三个九天里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健康。夏练三伏则是指在夏季的最炎热的三个伏天里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增强身体的耐热能力和健康水平。这些锻炼方法都需要注重合理的饮食和休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虽然这些锻炼方法很古老,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谚语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常用来形容人们坚持锻炼身体的毅力和恒心,冷不避三九,热不避三伏。
入伏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2023年三伏天有40天,从2023年7月11日开始至2023年8月19日结束。
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入伏三宜
宜艾灸
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调治,有利于达到减轻病症、恢复健康的目的。贴敷于经络上的治疗穴位可使阳气更旺,通过经络调整全身阴阳气血,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对有哮喘、咳嗽、咽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支、哮喘、咽炎等患者有预防发作的作用。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活血化瘀,通经温络。三伏天天气炎热,多数人都会食欲不振,此时进行艾灸,可以通过穴位的刺激,提高机体的消化能力,增强食欲。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身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艾灸可以增强体质,温阳补肾,除湿祛寒。冬病夏治,三伏天艾灸是除湿寒的最好时期。
宜适当运动
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运动可使心脏的冠状动脉口径增粗,让心脏的供血更加充分,以适应夏季高消耗的需要。通过夏练,心脏的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减轻,心率明显减慢,从而使心脏负担减轻,心肌耗氧量减少,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健康十分有利。
促进呼吸系统功能。夏天往往气压较低,在这种状态下进行锻炼,呼吸必会自然加深。因此,夏练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使气体交换充分,血液中氧含量增高,物质的氧化过程更加完善,从而保证身体各项新陈代谢的需要。
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夏天,人体的消化功能常处于低下状态,胃酸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不振,而且容易患胃肠道疾病。人的消化系统是在植物神经系统控制、调节下进行生理活动的。坚持夏练,可以使腹横肌活动幅度逐步增加,人为地改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强度,从而改善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同时,夏练能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增进人们的食欲,并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防治消化道疾病。
改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目前,人群中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脂和磷脂等)高的愈来愈多,容易导致动脉硬化。通过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机体的物质代谢,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所降低,对防治动脉硬化有积极意义。同时,运动锻炼可以改善体内激素的水平,起到延缓生理老化、减轻病理损伤的作用。
宜适当午睡
夏天睡眠讲究“晚睡、早起、午补觉”。《黄帝内经》中写 “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其中“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是在告诉我们应该顺应昼长夜短的变化,因入夜较晚,阳起过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然后增加午睡的时间。国中医科学院养生学专家罗卫芳博士指出:“对于现代人来说,'夜卧'并不是提倡在夏季熬夜,而是提倡顺应夏季的昼夜变化特点按时作息。”施明医生也指出:“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有条件的话,可以在中午补个觉,最好是平躺,这样大脑才能得到放松。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因为可能会干扰晚上的睡眠。”
入伏两不宜
不宜放纵饮食
在夏季,人们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因此不宜放纵饮食,也不宜过于清淡。为了满足人体代谢的需要,应适当多吃一些营养食品,如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此外,夏季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虽然西瓜是夏季的解暑水果,但多吃也无意义。最好的饮料是凉白开,而不是冰饮、雪糕等食物。虽然冰饮可以解暑,但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不宜“登堂入湿”,只吃果蔬便可以有饱腹感,但减少主食,甚至不吃主食,却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害。
不宜“登堂入湿”
随着气温的升高,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风湿、骨关节病等,在夏季病情有所缓解。然而,患者往往会因此而放松警惕,不再进行医治和预防。中医专家提醒,这类疾病多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不可擅自停药。此外,在夏季运动后,出汗量增加,应及时更换已被浸湿的衣物,以避免湿气侵入体内。更不可在运动后直接进入温度差距过大的空调房,以免体内外温度差距过大,导致中暑。
此外,专家还建议,夏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在饮食方面,应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运动方面,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总之,只有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夏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