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沛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指出,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与汕头的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相比,汕头碳汇总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由于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均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固碳中和功能亟需增强;二是由于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碳汇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生态碳汇潜力有待发掘。要在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上形成更强优势,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汕头力量,不仅要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碳储量,多措并举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还要加大各类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要推广碳汇树种造林,充分发挥森林固碳储碳作用。我国生态碳汇核算和监测体系仍不完善,基于数据可得性和操作可行性,现阶段汕头可以把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作为森林碳汇能力的主要指标。要坚持科学绿化,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实践,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从我市主要优势群落树种、乡土树种及已驯化的造林乔木树种中选择樟树、中华楠等作为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调整和优化树种林种结构,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坚持植树造林与经营管理并重,通过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综合改造、减少污染和毁坏、减少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林率。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建立林地数据采集、记录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引领创建汕潮揭森林城市群。
要推动生态碳汇关键技术研究,充分挖掘发挥森林、湿地、海洋的综合效益。汕头海岸线长,海域面积大,发展藻类、红树林、贝类等海洋碳汇有较大潜力。要依托汕头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等团队进行的海洋藻类生态养殖示范区等研究项目,在养殖藻类和贝类碳汇核算方法学研究和项目开发上先行先试。探索开展海洋碳汇试点,通过大规模养殖固碳能力较强的大型藻类(如龙须菜)、推进滨海红树林和湿地修复重建等手段,进一步挖掘海洋碳汇提高的潜力,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绿美广东新亮点。推进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支持南澳、潮南等区(县)建设牡蛎等海洋碳汇生态养殖项目,发展牡蛎及牡蛎壳的深加工产品,逐步完善牡蛎的产业链和服务链,打造养蚝碳捕获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碳汇功能。要充分发挥南澳科学会议基础研究交流和宣传重要平台的作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大局,设置碳汇精准计算及预测、蓝碳增汇原理与技术等议题,邀请专家院士们为汕头碳汇增量有效提升献智献策。
要积极参与广东碳普惠交易,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对政策,尤其是对碳普惠方法学的宣传和解读,以广东省碳普惠交易试点地区推广至全省和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印发为契机,推动林业和红树林碳汇项目参与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林业碳汇方法学是目前广东碳普惠方法学中最成熟的,适合作为汕头参与碳普惠交易的切入点。要把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和生态旅游,为潮阳、潮南等全省重点老区苏区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提供支持和指导,鼓励技术机构、咨询服务商协助符合条件的项目及业主进行申报。探索建立金融支持碳汇发展模式,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碳普惠绿色投融资服务,复制推广全省首笔林业碳汇和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南澳县的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汕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