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文兰 陈珊娜 文/摄
吃牛肉火锅,少不了牛肉丸。作为汕头的一张美食名片,牛肉丸以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味道鲜香而美名远扬。近年来,汕头的企业以弘扬潮汕美食为己任,将牛肉丸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产流程,匠心生产每一颗丸子,推动牛肉丸向大产业发展。
小丸子赢得大市场,走出汕头,走向世界,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生产规模化
仿手工机器承袭古老技法
走进“潮庭”的生产车间,窗明几净。员工着装整齐,在各自的岗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嘭!嘭!嘭!”一声声巨响下,新鲜的牛肉被捶成了肉浆。眼前这台捶肉机可不简单,它是根据旧时人工手打肉丸的原理,仿制手工木锤而研制出来的。“这台机器做出来的肉丸,味道还是跟原来一样,够劲道,有弹性。”潮庭食品董事长、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陈志斌告诉记者,这是传承了古时候一种叫“捣珍”的菜肴做法。
说起传统的牛肉丸技艺,陈志斌说,牛肉丸实际上就是对“捣珍”的继承与发展,而且具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特点。传统的手工捶打,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和手感,打浆的时间如果过长或者过短,加入的水、淀粉、食盐的比例不当,容易造成牛肉丸形状各异、口感不同。为了让这道工序标准化,潮庭食品在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指导下,利用仿手工机器,准确拿捏住“捶打”过程中的时间、力度及速度,“克隆”出牛肉丸。
整道工序不到一个钟头,一颗颗形状、比例恰当的牛肉丸便“诞生”了,随后分别经过水煮、冷却、真空封装等工序才能出炉。看似简单的流程,却需要遵循时间、温度、力度等法则,包裹着师傅们的匠心。
“传统美食与现代科技碰撞,能够融合互补。”陈志斌说,规模化生产,才能让牛肉丸“走”得更远更好,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牛肉丸是很多汕头人记忆中家乡的味道,不仅因为口感好,更因为对于不少潮汕人来说,牛肉丸是他们的一道乡愁记忆。
质量标准化
加速布局让潮味飘得更远
汕头牛肉丸具有近百年历史,是汕头著名传统小食之一。但由于牛肉丸加工方式和过程比较特殊,牛肉丸的生产多以作坊形式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给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我们为牛肉丸‘出圈’可是铆足了劲。”陈志斌表示,牛肉丸产业要发展,前后端都得抓牢,而后端的关键一环——品牌打造更是重中之重。
在汕头土生土长的陈志斌颇具儒商之风,言谈之间总带着真诚笑容。话及跨界创建工厂的初衷,他说:“产业突破口之一,就在‘标准’二字。”陈志斌自幼对制作潮汕牛肉丸十分感兴趣。事业有成之后,他跨界投身食品行业,不惜投入资金建造标准化厂房,建立标准化制度,立志将以牛肉丸为代表的潮汕美食发扬光大。
“可靠的质量,是产业做大做强的保证。”陈志斌说,食品安全,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马虎。2007年,潮庭率先获得“潮汕牛肉丸”食品生产许可证(QS),并且将牛肉丸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产流程,在行业内实行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
“变”出规模效益后,如何“守”住高品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现代自动化机械设备操作,保证质量稳定及操作的卫生……”谈及为何坚持让传统技艺标准化,陈志斌表示,品牌与产业同频共振,科学的工序才能给潮庭的牛肉丸贴上“安全卫生”的标签,更好地保持产品的品质。也因为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生产模式,潮庭获得了各大连锁超市及餐饮连锁机构的“通行证”,产品进入多家知名连锁卖场,销往全国各地。
用心经营,方见成功。随着牛肉丸产业不断壮大、供销网络不断完善,以及营销渠道扩展至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汕头牛肉丸的独特风味。2012年,“潮庭牛肉丸”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南方航空评审团一致认可,获选为头等舱食品。2016年,潮庭食品正式挂牌新三板,被业内称为“牛肉丸挂牌第一股”。2017年,潮庭取得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资格,实现了让潮汕美食走出国门、让全球华人品尝正宗潮汕特产的企业愿景。
打造非遗馆
传承技艺弘扬牛肉丸文化
多年来,陈志斌致力于保护和弘扬非遗技艺,积极参与并组织各种形式的非遗体验活动,旗下的潮庭食品成为“汕头牛肉丸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在潮庭非遗文化馆内,记者看到许多潮汕地区传统手打牛肉丸的相片及制作流程等资料。陈志斌坦言,牛肉丸享誉四海,生产技艺包含体现兼收并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非遗馆,把牛肉丸做成文化,让丸文化有了“家”。
至今,不少人对首届广东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赛仍记忆犹新。随着评委一声令下,选手纷纷们手执特制铁棒,在肉块上上下捶打,现场捶打声此起彼伏。经过拍浆、制丸等程序后,一盘盘新鲜出炉的牛肉丸端到评委桌前,由评委依据制作技艺、成品质量、制作时间等标准进行评判。在这场由广东省社会组织工会联合会、省食品医药行业工会联合会、省食品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比赛中,陈志斌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大师”称号,并参加当年“广东非遗日”的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演示。
时隔三年,2021年广东省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竞赛决赛在汕头市文化馆举行。作为大赛的评委,陈志斌表示,比赛为选手们提供了交流技艺的舞台,在备赛参赛中提升制作牛肉丸的水平,同时也借助赛事平台推广潮汕美食文化,传承匠心美味,进一步做好潮汕手打牛肉丸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工作。
采访中记者获悉,2018年,汕头牛肉丸产业同业公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推行了《“汕头牛肉丸”专属标志(绿标)使用管理办法》。作为“牛公会”会长,陈志斌表示,近期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进行升级,更方便消费者选择,也让更多企业认识到使用“绿标”带来的好处。
闯荡商海多年的陈志斌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怀,坚持以弘扬潮汕美食为己任。他说,牛肉丸的古早味,就像阿嫲的味道,它背后的手工技艺需要传承下去。他希望以牛肉丸为龙头,带动丸类及潮汕小吃走出汕头,让海内外的潮籍乡亲能一如既往品尝到家乡的美食。“我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潮汕美食的魅力。”陈志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