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兴·揭阳 | 灰塑





灰塑俗称“灰批”,是以贝灰为主材料的建筑装饰艺术。作为揭阳传统建筑重要装饰之一,灰塑因其装饰性强、成本低、成型易,且能达到一定的立体效果,历来被广泛应用。



▲陈书本作品。

工 艺 / 灰塑
 风吹日晒之下几百年不变形

 装饰性强且题材丰富

传统灰塑的材料和工艺非常讲究,和传统夯墙批灰一样,材料主要采用蚝壳或蚬壳等贝壳烧制而成的贝灰,掺入稻草、红糖、糯米、盐卤和纸筋等加工而成,能在风吹日晒之下几百年不变形,具有吸潮、防雨、防风、防蚁等作用。


▲麒麟献瑞。陈书本 作

由于灰塑制作过程中贝灰过湿则糊、过干则爆,灰匙灰刀运用的力道和使用的手法也极其重要。灰塑造型工艺以叠加法为主,传统灰塑主要有浮雕与圆雕两种技法。浮雕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叠加法,至少经过七八道工序,而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每次包灰的厚度、湿度及间隔时间等都非常重要。圆雕灰坯的制作难度大些,先要利用瓦筒、铁丝铜线等材料做成鸟兽人物的骨架,再糊上贝灰,仔细塑造,最后将塑成的雕像用钉子或竹签安装到背景浮雕上去。



▲献寿图。钟榕林 作

传统灰塑具有装饰性且涉及题材丰富,广泛应用于祠堂、宫庙寺院、豪宅门楼、书院等,大多装饰于大厅照壁、屋脊垂带、山墙厝角、门额窗框等。大厅照壁多以“蟠桃盛会”“五代同堂”“八仙过海”“三星拱照”“郭子仪贺寿”等吉祥题材为主,门额窗框则常用较为简单的花纹图饰,山墙厝角则有固定的五行样式,屋脊垂带的位置显眼,多塑以草木山水、花卉鱼虫、鸟兽人物。

传 承 / 灰塑
 与岭南传统建筑相辅相成

 创新传承是灰塑匠人不变的追求

名匠陈书本(又名两仕)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彩塑《麒麟献瑞》,便是采用水磨石做底,再用贝灰层层叠叠用灰匙塑出麒麟、莲花、太阳、祥云等造型,然后采用矿物颜料精心绘制而成,画面构图饱满、顾盼有情、画工严密,他以刀塑形,干脆利落,可见传统功底深厚。



▲李白回书、打瓜成亲(嵌瓷彩塑)。陈书本 作

出生于揭阳榕城仙桥的陈书本是一位多面手,他时有创新,尤为注重内容及构图,其作品造型准确、画工精细、用色典雅。《岳母刺字》等人物嵌瓷彩塑,便是在灰塑的基础上,在衣物、建筑等处嵌入瓷片,再描绘色彩及细节,强化立体感及材质对比,使之层次分明,鲜艳生动,令人过目难忘。



▲岳母刺字、杨家比武(嵌瓷彩塑)。陈书本 作

另一位仙桥古溪的名匠陈惠标出生于工艺世家,自小在父亲及叔父陈成光(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的教导下,擅长多项工艺,在潮汕各地宫庙、祠宇、民宅的重修兴建中,发挥漆画技艺特长,对嵌瓷、灰塑、泥水壁画等有所创新。



▲一母两利(仿石灰塑)。陈惠标 作

在陈成光、陈惠标等工艺名家的影响和传授下,新一代工艺师钟榕林、周佩辉等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八仙过海。钟榕林 周佩辉 作

钟榕林长期潜心研究园林古建筑规划设计、仿古建筑与环境景观工程,把传统灰塑工艺与书画艺术相结合,运用于城市景观和园林古建筑中,使灰塑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近年来,他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及现代题材,创作出仿灰塑浮雕《清明上河图》、《揭阳古八景》、佛山城市景观“陶都史话”等大型作品。其中,《邹鲁之滨》获中国企业文化年“国粹奖”,《十仙庆寿》《西湖情缘》《三星拱照》分获中国文博会及省、市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银奖;对传统灰塑文化的传承和推动揭阳市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JYFB

来源:揭阳日报
总策划:刘波策 划:陈鸿彬 袁惠亮 吴嘉顾 问:陈作宏 孙淑彦统 筹:苏延壮 卢旭锐 黄鹂整 理:徐剑萍摄 影:资料图片栏目图设计:方壮洪
部分文字引自:《揭阳人文史话》之《工艺美术》

整理:“揭阳发布”政务微信编辑部






相关阅读

福达·2025揭阳马拉松赛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5揭阳马拉松明天12:00报名启动,关注揭阳发布可以报名

3月30日鸣枪开跑!2025揭阳马拉松赛道正式公布

“揭阳发布”给您拜年啦!

揭阳发布“微展厅”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