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汕头市司法局以“三个一”铺平农民工维权“暖心路”









汕头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创新法律援助服务模式,通过不断推进“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品牌建设,全方位加强对涉农民工劳动权益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铺平农民工维权“暖心路”。2022年以来,汕头市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340件,其中为超过800名被拖欠劳动报酬的农民工追索薪酬约2000万元,实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应援尽援。



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



     开通一条法援绿色通道,“零门槛”为农民工维权。近年来,随着用人单位用工的日趋规范和劳动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汕头地区劳动纠纷案件数量趋于稳定,但整体上仍呈高发多发态势。汕头两级法援机构不断优化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以“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为由申请法律援助的,均不用提交经济困难申报;对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实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和优先指派;对农民工欠薪案件积极采取引导调解协商的方式,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农民工诉累,提高办案质量。



案例1





案例:今年3月1日,来汕务工的张某妻子戴某来到汕头市法援处申请法律援助。戴某的丈夫张某在濠江区某项目工地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事故导致张某身体严重受伤,生活无法自理。张某家属曾多次与用工单位协商赔偿事宜,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张某因伤行动不便,便委托其妻子戴某代为申请法律援助。市法援处简化审批流程,当场审批并指派法援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法援律师在充分了解分析案情后协助张某向濠江区马滘司法所申请人民调解。经过前后六次调解,张某与用工单位最终达成一致并签署调解协议书,案件得到妥善解决。

     打造一张法援服务网,“零距离”化解劳资纠纷。汕头市司法局将法律援助作为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整合法律援助律师、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组织法援机构在同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安排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律师到站值班,就近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工作站设立以来,已成功调处多起群体性劳资纠纷,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案例2





案例:2022年3月,澄海区某科技公司61名职工因被拖欠工资申请法律援助。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澄海区法援处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当场受理该起法律援助申请,并指派法援律师提供援助。法援律师随后开展调查取证,并积极与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在法援律师的不懈努力下,公司与职工最终达成分期付清工资款的和解协议书,由公司分期向61名职工支付工资。同时,法援律师还帮助职工向澄海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将和解协议书置换成仲裁调解书,保障和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盘活全市法援一盘棋,“零障碍”实现应援尽援。为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等堵点问题,汕头市司法局致力于打造跨层级、跨区域法律援助受理新模式。2022年,汕头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审批一体化服务试点工作,实现在汕头范围内不区分案件管辖,群众在任一法律援助机构均可实现无差别、一站式办结法律援助申请事项。在实现汕头全市通办的基础上,今年汕头市司法局又联合潮州市、揭阳市司法局,共同开展法律援助申请汕潮揭区域通办试点,让汕潮揭范围内的群众也可以就近向区域内任一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构筑起汕潮揭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大格局。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以汕潮揭区域通办作为新的起点,持续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引导他们形成法治思维,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案例3





 

   案例:今年4月,家住濠江区的陈某,因在揭阳市某工地务工时被拖欠工资,回到汕头后陈某就近向汕头市法援处申请援助,汕头市法援处当场受理陈某的申请,并通过汕潮揭区域通办机制转交给揭阳市法援处办理,最终帮助陈某成功讨回被拖欠的工资。

下来,汕头市司法局将加强统筹协调,督促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落实好区域通办工作,切实发挥法律援助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问题的积极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来源:市法律援助处


相关阅读

细数潮州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年行动5类15条措施

南方日报专版 | 潮州市司法局推进法治建设 提升服务效能

2024年4月法治汕头建设盘点

汕头市人民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名单公示

潮州市司法局关于拟聘任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人员名单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