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口述潮南》第15期:郑浩松——致力农业现代化 助推乡村振兴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近年来,汕头市把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取得积极成效。今年2月,广东省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令人振奋,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我是潮南区峡山街道东溪村的一名革命伤残退伍军人,退伍后一直从事水稻、甘薯、果蔬生产。多年来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响应国家的产粮政策,科学种田,努力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我在2011年1月发起成立汕头市潮南区浩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我们合作社主要从事甘薯与水稻(主要是丝苗米)种植,而且我们的丝苗米和甘薯都是用自己的种子种出来的。现合作社已注册商标“红顺侬”“浩顺侬”。目前,浩顺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全区农业机械最多的企业,现有农业机械7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台、收割机3台、无人机6台套、插秧机9台、烘干机9台,在潮南区农业生产中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11月,合作社被评为汕头市市级示范单位;2020年7月,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同年8月荣获汕头市潮南区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20年1月,本人被评为潮南区优秀拔尖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2021年被评为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广东省农业经理人,同时我也是潮南区第五届政协委员。

作为政协委员,我坚持带领合作社通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区域内甘薯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引领合作社成员农户1080户种植甘薯与水稻5600亩,指导农户利用种植草莓、圣女果、青枣、葡萄等休闲观光农业提高经济收入,帮助农户年均增收1860元以上,成员农户收入比当地生产同类农产品的非成员农户高出30%。合作社现有种植水稻面积2300亩,年总产量达2208吨,年均亩产量960公斤;甘薯400亩,年总产量达1600吨,年均亩产量4000公斤;蔬莱200亩,年总产量达700吨,年均亩产量3500公斤;水果20亩,年总产量70吨,年均亩产3500公斤。2021年经营总收入1158万元。我引导合作社坚持与市、区农机管理部门挂钩,聘请若干名农艺师、农民技术员、农机中级修理技工、初级修理技工,并制订“农产品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作为合作社无公害生产的守则。



近年来,我致力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始终最关注农业机械化的问题。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现代化农业取代了人工传统耕作模式的主要地位,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农机设备的社会化服务作用,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械化生产、技术上的全方位服务。这些年来,我带领浩顺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合作社在播种、耕作、植保和收获上,农业机械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但潮南区粮食烘干设备建设还相对薄弱。我认为,接下来潮南区政府要重点加大力度建设粮食烘干设备设施,确保农户粮食产后高效率及时烘干储存。













这几年,潮南区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2年5月,潮南区农业农村政协委员工作室成立并将合作社作为工作室的活动办公点,一年来工作室善作善为,组织了多场交流和实地调研、农业领域的委员们依托工作室,发挥独特优势和特长,积极建言献策,进行政策、产业、技术、信息、服务等指导和协助,助推各村(居)和农户在撂荒地复耕、农户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共享、绿色食品认证、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持续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和美富裕新潮南贡献智慧与力量。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当前,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推动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作为乡土专家,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加强机械更新力度,更好发挥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同时我作为政协委员,将持续关注农业现代化工作,为政府和农户搭建连心桥,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潮南农业农村现代化阔步前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相关阅读

助力“百千万工程”潮南政协在行动

潮南区政协赴泉州市丰泽区学习调研

区县两会深聚焦 | 潮南:以“政协之为”赋能“发展之机”

关于公开征集潮南区政协提案线索的公告

一图读懂潮南区政协常委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