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器官捐献,让生命在别人的身体里延续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879042093778862081
“献一颗心,点燃重生的希望;捐一份爱,创造人间的奇迹;许一个愿,谱写生命的绝唱……”4月10日下午,由广东省红十字会主办、广州正果万安园承办的“生命·遇见”2023年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捐献者家属、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移植医院、遗体接受站、眼库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志愿者代表、医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300余人共同参加纪念活动。在正果万安园广东省红十字捐献纪念园内,气氛庄严肃穆,纪念碑上镌刻着一千多位捐献者的姓名,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参加纪念活动的全体人员依次向捐献者纪念碑敬献鲜花,系黄丝带送祝福,在签名墙留言,表达对捐献者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思。



 缅怀活动现场



缅怀活动现场



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




生命的重生

“我非常感谢捐献者,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他把肝捐献给我,相当于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个月前,患有重度肝炎的邓先生在ICU等待肝源,幸运的是,十天后,匹配的肝源就找到了。



邓先生

邓先生从小患有乙肝,初高中的时候吃了些药调理,到大学时,体内的病毒量大大减少,就把药停了。年初,他被医院诊断为重症肝炎,医生建议尽快进行肝移植手术。2月22日,他做了肝脏移植手术,重获新生。“从我恢复意识的那一刻起,我心里默默地感激他,我会带着他的肝好好活下去,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到更多的人。”邓先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器官捐献,是一种大爱,播撒希望,给绝望等待中的人们带来曙光,让受捐者有了第二次生命,也让捐献者生命的意义得以延续。

潘石凤的生命定格在63岁,而她却将大爱留在人间。2022年10月,潘石凤在家中摔倒,后来不幸离世。当月16日,她的家人同意完成她的遗愿,捐献出她的肝脏和肾脏。“她生前就有捐献器官的意愿,我们都支持她,这是她做的最后一件好事。”在潘石凤的女婿黄先生看来,捐献器官可以促进国家医疗事业发展,可以为更多的人带去希望。器官捐献是一种善举,迎向新生,是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潘石凤的女儿和女婿

“早在16年刚入大学的时候,我就通过一些新闻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坚定捐献器官的决心,我想把眼角膜和心脏都捐出去。”邓先生希望自己去世后,也能帮助别人。



生死“摆渡人”

器官捐献是一次生命的接力,让生命突破了生与死的藩篱。而在这背后,器官捐献协调员像是一座连接生命与死亡的桥梁,能以另外一种方式让生命延续。同时器官捐献协调员也是器官捐献家属与受捐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近年来,红十字会越来越多人加入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据悉,广东省红十字会培养了一支由37人组成的红十字会器官协调员队伍,分布在21个地市。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一个个“生命接力”的故事。



医护人员向捐献者鞠躬致敬

2016年开始,梅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钟国和开始担任“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个新角色,他认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平时他主要负责红十字会的“三献”“三救”工作,包括献血宣传、献血志愿者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招募等。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后,他除了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的科普外,还需要与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沟通,指导其填写捐献相关表格及收集相关证明材料,此外还包括见证器官获取,以及捐献者的缅怀纪念等工作。



梅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钟国和

在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中,协调不成功是常态。钟国和协调的第一个案例就失败了。2017年,钟国和对一名因车祸丧生的男子家人开展协调工作,“刚开始和他妻子沟通,她和家人都说可以。”他心里稍微松了口气。但就在器官捐献获取手术的前一天,该男子的妻子反悔了。身边的亲戚给了她不少舆论压力:“你把老公的器官都捐献了,很不人道。”钟国和又试图从器官捐献延续生命的意义劝说她,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在钟国和看来,器官捐献协调即便经常会面临失败,但是他们还是会尊重逝者家属的意愿,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予以陪伴,真正地与家属共情,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就在去年,广州市基层红十字工作人员余梅也成为了器官捐献协调员,她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十年前,余梅的哥哥做了器官移植手术,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心怀感恩,她打心底里感激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因此,她也想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为更多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2022年,余梅参与协调了140多例器官捐献,“一旦接到指令,我随时准备出发。我时刻都在为器官捐献工作准备着。”



纪念园现场

除了陪伴者、安慰者的角色外,余梅还扮演了“爱的信使”。器官捐献有个“双盲原则”,为了保护捐受双方,受捐人是不能知道捐赠人任何信息的。去年母亲节,她来到一个捐献孩子器官的失独家庭,对孩子的母亲悄悄说了句:“你家宝贝挺好的。”这位母亲激动地说:“非常感谢,让我这个母亲节感到不那么孤单。”



广州市基层红十字工作人员余梅

每天和负面情绪打交道,余梅并没有受影响,反而还从工作中找到了力量。“我从事的是用生命延续生命的大爱工作,作为传递生命的使者,会感觉特别有意义。”在她看来,如果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人员是连接生与死的“生命桥”,自己就是一块微不足道的桥板。“每一例器官捐献背后都有很多为这项工作付出的人,包括医生、护士、捐献者家属,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器官捐献的工作中来。”钟国和说。



缅怀活动现场

随着社会进步,器官捐献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据广东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三级调研员林勇任介绍,广东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自2010年发展到至今已有十余年,2022年全省完成人体器官捐献753例,完成角膜捐献583例,完成遗体捐献285例,还有54万余名爱心人士主动登记成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广东省连续十三年器官捐献工作居全国第一,这背后离不开捐献者及其家属的爱心,以及医生和器官协调员的无私奉献。




来源 | 南方网

编辑 | 沈炎林、李淑君


相关阅读

世界急救日——南澳县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公益讲座

南澳县红十字会开展暑期应急救护培训暨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

“5·8人道公益日”,南澳县红十字会邀您一起献爱心!

欢迎加入成为红十字会会员!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南澳县举办防溺水救援救护知识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