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如何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
本期嘉宾:肖俊杰
广东省格式塔专委会委员
潮阳妇联舒心驿站特约心理专家
汕头经济台《家有儿女》栏目特约讲师
一、儿童的自尊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对自己综合价值的一种评价,受社会比较、他人评价以及自己做事成败的自我肯定的影响。儿童自尊来源于两个部分:内部,内在自我,自我认同;外部,外界对他的评价,包括父母、老师、其他人对他的评价。6岁前,父母的评价最重要,即使外界对他有不好的评价,如果从父母得到接纳和正面反馈,会抵消外界不好的评价。举个例子,女儿到外面玩,有邻居阿姨或者同伴说她长得胖,回来她向你说起这件事情,你和她说:“没关系孩子,你长得胖不胖,妈妈都喜欢你”。孩子就会觉得胖不胖无所谓。不管在外面获得什么样的评价,只要父母给予正面反馈,就会抵消掉外界负面评价给孩子带来的影响。6岁后,老师对他的评价会有些影响,如果6岁前家人给他的评价是正面积极的,老师对他有些不好的看法时,他依然会积极乐观。可见,父母的言语以及对事物的态度,对于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品格非常重要。
二、描述式的鼓励
有的家长说,我也经常夸我家孩子,从小到大,我都夸奖他,可为什么长大后,他还是不自信呢?我们看看家长是如何夸孩子的?“孩子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太厉害了,你简直就是个天才”。这里要区分夸奖和鼓励的不同。夸奖注重一个结果,鼓励是描述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孩子考得很好,你对他说:“孩子你这次考得真好,我发现你学习真的挺厉害”。这就是夸奖,是对结果的评价。什么是鼓励?鼓励是描述孩子学习和做事的过程。比如,你对孩子说:“我注意到你这两个月以来一直都很专心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问老师,有时候你还会跟妈妈讨论,怪不得你这次能考得这么好”。这就是鼓励,你在描述孩子学习的过程,你在肯定他的努力。当孩子没有取得成绩,你依然可以鼓励他:“我看到你这次考试审题很认真,书写很工整,看得出你很用心在做题。”夸奖和鼓励会给孩子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当我们夸奖孩子真聪明,真厉害的时候,我们是在夸他的天赋秉性,而天赋秉性是人的先天特质,是很难改变的东西,对孩子来说,会有无力感。假如没有取得结果,他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觉得前面的努力白费了。遇到困难,遇到挑战的时候,他会逃避退缩。因为一旦挑战失败,我就不是别人眼中聪明的孩子。鼓励则不同,我们看到孩子做事情过程中的努力,欣赏他的努力,坚持、毅力这些高尚品质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只要我努力,坚持,就能取得进步,就能取得成果。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能行。无论结果怎么样,孩子都有勇气面对挑战,坚持不懈。我们培养孩子一种乐观、坚韧的人格特质,这远比你夸奖孩子的成绩好得多。
三、建议式的批评
在批评孩子过程中,要描述事实,提出改进方法,而不是对孩子进行人格化的定义,也就是“贴标签”。比如家长经常这样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就是太懒了”,“他就是慢性子的人,做事拖拖拉拉”。你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笨”、“懒”、“慢性子”,都是个性化、品质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孩子会有深深的无力感,容易产生悲观的想法。批评孩子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准确,避免把事情永久化和普遍化。二是在事实允许的情况下着重于特定即暂时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和能力。举个例子,姐姐和弟弟玩,姐姐把弟弟弄哭了。你是不是这样批评姐姐的:“你怎么总是把弟弟弄哭”?这样的批评是带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是一个泛化的东西。“你怎么这么不关心弟弟”?这样的批评是带有个性、人格化的东西。你要怎么表达?你可以这么说:“你一向是个好姐姐,平时你都是挺爱护弟弟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你跟弟弟玩游戏的时候,怎么把弟弟弄哭了?这一次你的手重了一些,是不是”?“你的手重了把弟弟推倒了,是这样吗?”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描述。“你今天有点不小心”,限定了今天,并描述了这个动作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变得可改变了。“你是个好姐姐”,这是一个整体性,避免对她人格的否定和评价。告诉她:“你只是在这个事情上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给予她建议式的批评。
四、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孩子犯错误
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会影响到他敢不敢犯错误。孩子敢于犯错误,他才敢于去挑战更难的事情,孩子不敢犯错误,他就会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去做我能力之外的事情,如果你永远的在自己能力之内去做事情的话,你的能力就永远局限在某个方面。举个例子,幼儿园在搞拼图游戏,两个小孩在合作拼图,这时候另一个小孩冲过来,把拼图给弄坏了。这两个小孩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一个小孩开始崩溃了:“没有时间拼了,活动就要结束了”,很伤心很痛苦。另一个孩子说:“没关系,拼不好我明天还可以拼”。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你可以想象背后会有什么样的家长。第一个孩子来说,一旦他犯错误,家长会很生气:“一点事情都做不好”。另一个孩子,他的家长会是这样的一种回馈:“没关系,这个事情可以有补救的,我们一起来面对,想想怎么样去解决”。孩子犯错的时候,他是知道自己做错的,他想的是下次我怎么才能做好,而家长认为不严厉点,孩子不知道自己犯错,于是不断地打压他。面对孩子犯错,第一是安抚情绪,同感共情,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他是很沮丧很害怕的,你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他那一刻的自责、恐慌、担心和焦虑。陪伴他去看到他的情绪,反馈他的情绪,同感共情。比如,年幼的孩子打翻了牛奶瓶,他是有些害怕和沮丧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和他说:“孩子,你打翻了牛奶瓶,你弄伤了手没有”?“孩子,你打翻了牛奶瓶,看起来你有些难过,是不是啊”?你在反馈他的情绪,安抚他的情绪。第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能力。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后,家长告诉孩子,去拿扫帚,把玻璃碎片清理干净,孩子不会做,家长引导他去做,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处理方式,孩子就敢于尝试,做事情时,他不会害怕,既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敢于承担责任。第三是让孩子在挫折中看到希望。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孩子什么优点都没有,我不知道怎么鼓励他?”我告诉她,没有优点也一定要找到优点,看不到结果看过程,看不到过程看态度,看不到态度看想法。他一定有值得你肯定的地方,要让他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点燃孩子学习生活的活力,让他的学习和生活充满动力与朝气,带给孩子巨大的幸福感和意义感,这个过程将由内而外的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