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汕头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如何精准发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提供更优渥的土壤?刚刚召开的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前所未有的会议规格和规模,释放出“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向更深更广领域挺进”的强烈信号,激励全市上下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导向,把“障碍”破得更彻底、“沉疴”去得更干脆,“冲”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一路坦途。
关键词1:发展之需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必然要求,事关汕头高质量发展大计。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放眼全国,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比赛”竞相展开,各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人才落户、资本汇聚。近年来,汕头通过统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提升,全面完成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连续两年在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居粤东西北城市首位。
但正如市委书记温湛滨在大会上所指出的,“我市营商环境整体处于全国全省中下游水平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烦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外界对汕头营商环境的印象和评价还没有实质的改观”“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地方的发展要靠这个地方的人一起努力,不可能天上掉馅饼”。
殷殷之语,拳拳之心,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环境如水,发展如鱼,海阔方可任鱼跃。唯有深刻认识到汕头的发展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唯有瞄准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才能破解汕头当前的发展瓶颈。
当前汕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汕头时殷殷寄语,要求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推动整个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们的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港口、高速公路、铁路、过海隧道、跨海大桥相交织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南澳科学会议等在汕头大放异彩;国际风电创新港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投产……
然而,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直面挑战。“地区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大争之世,非优即汰;转型之时,不进则退。唯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直面问题、刀刃向内,拿出当年创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汕头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关键词2:刮骨疗毒
——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刀刃向内,对沉疴痼疾亮剑,彻底铲除滋生营商环境乱象的土壤。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低垂的果子”早已摘完,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当此关键时刻,越是要有“刀刃向内”的决心。对此,大会上温湛滨书记反复以“刮骨疗毒”譬喻,决心之大不言而喻。
营商环境建设涉及部门多、触动利益深,坚持自我革命、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关键。既要根治思想上的顽瘴痼疾,彻底清除“不敢担当、推诿扯皮”“光踩刹车、不踩油门”“尽设路障、不设路标”等陋习;又要祛除作风上的歪风邪气,整治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还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及时激励、选拔、使用敢担当、善作为的“能人”,要敢于容错免责,为担当者担当。
不肯“伤筋动骨”,哪来“脱胎换骨”?围绕深化“放管服”、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的目标,温湛滨书记向全社会郑重承诺: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说到底,就是要突出一个“放”字,让各种审批事项实现“不见面是常态,见面是例外”“秒批是常态,非秒批是例外”“不收费是常态,收费是例外”。“放”和“管”是并行的,放权不是放任、简政不是减责,所以还要突出一个“管”字,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从源头上化解检查随意性,坚决管住吃拿卡要。
大会还提出要推行代办制,为招商引资项目、重点项目提供全程无偿优质高效的代办服务。应该看到,“代办制”这张新名片,承担的是责任,考验的是智慧。它不是简单的“跑腿”,而是要求各职能部门迅速转变“角色”,对企业做到“业务精、情况明、服务勤”,真正当好企业的服务员。正在探索推行“代办制”的濠江区,就让落户这里的中海信创新产业园大大点赞。园区产业服务部运营总监张少斌告诉记者,作为主推深汕合作的产业园,这里将会迎来更多深圳企业落地,“代办制”的出现对外地来汕投资的企业非常友好,也为园区下来的招商引资大大加分。
关键词3:公平公正
——要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涉企政策体系,全面兑现惠企政策,让市场主体在汕头安心投资、舒心创业、顺心发展。
一个地方的发展,基础在产业,动力在企业。汕头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企业是汕头经济的基本盘、稳定盘,营商环境优化就是要保证“来了就是家己人”,让每个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安心投资、舒心创业、顺心发展。
为此,大会明确提出,各级各部门要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重点专项整治,在市场主体准入、运营、退出等关键环节解决一批堵点难点问题,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法治保障上,要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严厉打击盘踞在重点行业领域或基层的黑恶势力,下大力气扭转企业和群众“办事习惯找关系”的思维模式,让办事不求人成为社会风尚。
在政策保障上,要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尤其要严查严办对惠企政策落实不力、消极应付的行为,以政府的诚信换取企业的信心。
在要素供给上,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着力破解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生产经营综合成本高的问题。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理顺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各自发挥好优势和作用。政府部门少一些对资源的直接干预、直接配置,多一些在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平竞争上下功夫,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
唯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市场主体活力更充盈,企业家们也才有了用武之地。眼下如火如荼的“服博会”,以及正蓄势待发的“玩博会”,恰恰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二届潮汕服装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关键词4:开放包容
——城市多样化程度越高,包容性越强,开放程度越大,发展就越好。要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汕头形象”的人文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地区“软硬”环境的综合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每一个人的发力。
言出必行的诚信意识是营商环境,风生水起的创新热潮是营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是营商环境,高效透明规范的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文明包容的城市氛围也是营商环境……
当此时,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要靠谁?大会提出,抓营商环境建设不光是政府的事情,还是560万汕头人共同的责任。作为普通市民,面对事关汕头发展的大事,决不能只当旁观者,而是要争当主人翁,聚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多想金点子、多提好建议;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开放包容、热情友善的姿态,吸引投资者、留住外来人,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汕头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为著名侨乡,我们还要精心筹办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吸引更多华侨华人、跨境企业来汕投资。要倡导“来了就是家己人”,为汕头发展汇聚想创造、能创造、善创造的人才。
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闭幕式上,汕头代表团接过国际潮团总会会旗
优化营商环境,是汕头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攻坚战,关乎全局、决定未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只要我们细心栽培、耐心浇灌,不断厚植“富养之土”,就一定会迎来市场主体枝繁叶茂的春色满园。
来源:汕头发布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要“营”更要“赢”,汕头拼了!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