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59岁的汕头市民李先生咳嗽伴发热5天并出现肺部感染。经过一系列排查后发现,导致李先生生病的“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且其近期有鹦鹉接触史,也就是说李先生患上的是鹦鹉热。
什么是鹦鹉热?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
关于鹦鹉热
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
一、鹦鹉热
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是鸟类、人类及一些哺乳动物感染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养鸟爱好者及禽鸟类从业人员中较为常见,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从事与禽鸟类相关的职业人群、家中有禽鸟类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潜伏期5-21天,最短3天,最长45天。该病曾在欧洲暴发流行,1893年首次从病鸟中分离出病原体,1894年确认患病鹦鹉为传染源,并取鹦鹉热病名。
鹦鹉热的传染源
携带鹦鹉热衣原体或发病的鸟类或家禽;含鹦鹉热衣原体的排泄物所污染的环境、羽毛及尘埃等;禽类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家禽市场、鸟类集散地点、转运场地或运输工具以及信鸽调教基地等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 鹦鹉热衣原体不仅仅感染鹦鹉,几乎所有类型的鸟都可感染,在鸡鸭等家禽偶尔也存在;
○ 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只有在症状急性期有极小的概率传播。
鹦鹉热的传播途径
鹦鹉热的传播途径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1. 呼吸道传播
人类一般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病原体而感染,如吸入带病禽鸟已风干的排泄物(如粪便)等尘埃而感染;
2. 接触传播
经皮肤、粘膜及消化道等侵入人体也是感染途径之一。如接触带有病原体或生病的鸟类或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羽毛、尘埃等。
二、临床表现
1. 高热:该病起病急骤,可突发高热,热度可达39-40℃,可伴有恶寒战栗。
2. 头痛:有剧烈而弥漫性的头痛,可持续7-10天。
3. 肌痛、咽痛等:常大汗不止并有恶心呕吐,有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躯干和四肢,严重时甚至难以站立。
4. 呼吸道症状:多数患者都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多发生在发病后第3-6天,以干咳为主,肺炎发生率高达85%-90%。
5. 其他症状:病情发展时可出现发绀、烦躁、谵妄、昏迷等。
6. 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水肿等。
三、鉴别诊断
本病与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有相似症状,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四、防控措施
1. 减少鸟禽饲养
尽量不要在家饲养鸟禽,如需饲养,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宠物鸟,不收养来历不明、未经检疫的鸟禽产品。
2. 家养鸟禽注意卫生,清洗时做好防护
家养鸟类、禽类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在清理鸟笼或被鸟粪污染的表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尘埃。清洗时佩戴口罩和手套,清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3. 避免接触活禽,食用禽类煮熟煮透
尽量避免进入活禽市场和购买活禽,如需进入或购买,应注意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和手套),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煮透。
温馨提醒
○ 由于鹦鹉热很少报道,症状与许多疾病类似,所以就诊时医生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个病因,如果发生类似症状就诊时应告诉医生鸟禽接触史。○ 另外,即使感染发病也不用恐慌,四环素或强力霉素对鹦鹉热治疗有效。如果及时确诊,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经1-3周可恢复。
来源:汕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广东疾控最新提醒!家长尽快带孩子补种疫苗!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