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达人故事 | 精美工艺葫芦雕 气韵感人添“福禄”


内容提要

preview葫芦谐音“福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从最早的食用药用,到日常器皿、辟邪的装饰物,再到如今的手工艺品,葫芦越来越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潮阳,有一位达人就专门从事葫芦工艺美术创作,本期的《达人故事》,一起去看看他的手艺。



精致的葫芦雕作品,生动形象,上面的人物、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创作作品的,是40多岁的青年工艺师郑志开。而从事这一行,郑志开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虽然他从小喜欢艺术,父亲却希望他能从医,高考时他也报了医科院校。为了追求梦想,从医科院校毕业后,郑志开还是弃医从艺,并在2002年远赴重庆考察工艺品市场,而且一待就是两年,也就是这次经历,他与葫芦雕结了缘。




这个古镇上汇集很多各个领域的艺人,在这条街上我接触了葫芦,但是那个葫芦还是一个素胚,没有任何工艺,我就有一个设想,是不是在上面做一些文章,做一些雕刻、绘画、彩绘类的东西。

——葫芦雕工艺师 郑志开



几番尝试探索后,郑志开对葫芦雕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我就那里尝试了有十几个,然后有一段时间就开始查阅这个领域的资料,进行学习,当然这个工艺有很多种类,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这个,我觉得是缘分到了。

——葫芦雕工艺师 郑志开




经过学习研究,郑志开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技法,成为“南派葫艺”的创立者。其作品注重内涵,构图严谨,古朴典雅,气韵感人。很多人以为葫芦皮糙肉厚,像木雕一样雕起来,得靠耐心和气力。实际上,葫芦表皮可供雕刻的厚度仅三四毫米到一厘米,要雕出层次丰富、表现力强的画面,没有事先构好图、下刀稳,就可能捅破葫芦。


甚至只能雕刻的深度只有零点几厘米,在有限的空间去体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要从视觉上、韵味上,它的层次感,这个的难度十分非常高的,而且它是半圆形,在构图上也是相对比较难。另外一个它是没办法大刀阔斧,又怕它碎了,失手了、滑刀了,除非我们有意识地想进行镂空雕刻。

——葫芦雕工艺师 郑志开

如今,郑志开的不少葫芦雕作品,都独居特色。作品《如登春台》,比喻美好生活环境,主画面山光水色,恬静而不失热烈。

这件作品也是以浮雕的技法,参考了很多山水画、工笔画,还有一些砚雕、玉雕,看过很多资料,有一种古风在里面,借鉴一些古画,里面所产生的韵味。

——葫芦雕工艺师 郑志开

而作品《福禄万代》寓意圆融吉祥,浮雕部分为粗藤多蔓,硕果累累,生机盎然景象。


它的表现形式,是有点破天荒的,因为它的结构全部破坏,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以前也雕过,但是从来没有雕过达到一米的,360度,它也是融合了比如镂空、留皮等等,它能体现更加八面玲珑,更有立体感。

——葫芦雕工艺师 郑志开



多年来,郑志开醉心于葫芦雕刻、葫芦雕艺术品鉴与葫芦文化研究,获国家级、省级、专业大赛等奖项50多次,并多次举办作品展,大力传播葫芦文化。他也从不藏技,已招收多位徒弟,他希望以葫芦为载体,将中国故事与潮汕民俗文化传播开去。




对葫芦雕刻产生兴趣,因为葫芦是一种寓意比较好的东西,融合了本土的一些技法和风情,就想着能够学习这种葫芦雕刻,让葫芦雕刻在本土扎根,开枝散叶。

——郑志开的徒弟 陈斌

特别是对家乡的风物,也是投入了比较大的感情,比较专注,比如像潮阳莲花峰的雕刻,曾经也雕刻过,非常的细致,对一些景点和人物形象,都是栩栩如生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马东涛

我的理想就是每个省都会有一两个徒弟,当然在我们本地,有缘分的话,我觉得还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作为一个潮汕人,葫芦雕这个领域可能是从我开始,我希望更够更好地延续下去。

——葫芦雕工艺师 郑志开


详细节目敬请收看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

潮语版:经济生活频道19:00

《今日视线》欢迎您的报料:

热线电话:13902771234、83181234

汕头橄榄台《今日视线》报料平台

微信订阅号:sttv今日视线

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授权请联系jinrishixian@126.com




相关阅读

海内外潮人盛赞“两大盛会” 传承潮人精神共谋发展

“跨栏”过马路 陋习需摒弃

左侧轿车突变道 强行变道险酿祸

新闻追踪 | 女子车祸求助 热心人士捐款

深夜炸街太扰民 民警严查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