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省两会的“汕头声音”|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连日来,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围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话题,畅所欲言、支招建言。代表们建议,成立红色资源保护专项资金,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以“文旅+科普”“文旅+康养”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加大扶持新型文化创意产业

创新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系列举措,引发代表们热议。

 “文化消费的前提是群众对文化可亲、可感、可及。”省人大代表、汕头潮乐团一级演员余琼莹说,以潮剧为例,近些年,汕头通过“戏亭印象”“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等戏曲惠民品牌,把古老潮剧送到群众家门口,培养起潮剧文化消费的兴趣和习惯。

围绕潮剧的保护传承与振兴发展,余琼莹建议,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新时代潮剧振兴发展的意见》,从潮剧传承保护、创作创新、传播推广、人才培养、发展保障等方面提出扶持措施。

省人大代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姚国军同样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他建议,立足当地文化特色,找准定位,打造文化IP。同时,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依靠技术创新,创造精品,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也日趋完善。省人大代表、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粤平说,近些年来,广东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着力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很大,“我们充满了发展信心”。

陈粤平认为,游戏等数字创意文化产品是世界年轻人的“通用语言”,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有效载体。他建议,广东应继续加大对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对于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可以在游戏版号申请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或者给予倾斜。

 培育“农文旅”产业生态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不少代表认为,目前,文旅市场逐渐复苏,要立足广东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莉俊观察到,近年来,广东先后推出几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绘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蓝图”,加强对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宏观指导。

 “串珠成线、连线成面的连片保护很重要。”许莉俊认为,要进一步梳理全省革命历史和主题构成,加强对同一主题、区域相邻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

“做好红色文章、讲好革命故事,才能打响红色旅游品牌。”省人大代表、揭阳市揭西县吉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俊生说,红色资源不仅是培育红色精神的摇篮,也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他建议,成立红色资源保护专项资金,不断提升我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广东潜力巨大。”省人大代表、江门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俏筠说,农耕文化、滨海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等岭南特色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市场潜能。她建议,要深挖、活化、融合农文旅资源,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化发展。

梁俏筠说,各地需要开发更多精品旅游线路,串联文旅资源,深挖文化符号,围绕乡土景观与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以“文旅+科普”“文旅+康养”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代表建言

 “建议立足当地文化特色,找准定位,打造文化IP。同时,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串珠成链’。”——省人大代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姚国军
 “要进一步梳理全省革命历史和主题构成,加强对同一主题、区域相邻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开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莉俊
 “深挖、活化、融合农文旅资源,培育‘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化发展。”
——省人大代表、江门开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梁俏筠

来源:南方日报

往期推荐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

宋福龙当选广东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张海波当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汕小布:请帮小布转发这篇文章吧!

公众号/新浪微博/南方+/今日头条

@汕头政务发布


相关阅读

汕头市202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资格审核和面试等事项公告

终于要放晴了!未来几天气温逐日上升,汕头周末最高温达→

426家汕企参展广交会,“汕头制造”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潮汕家园”平台:央媒视角下的汕头侨务实践

全国样板!废旧手机安全回收项目落地汕头贵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