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汕头两会观察】瞄准“一”!这是2023年汕头“拼产业”主攻方向

进入2023年,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备受关注。

1月5日,汕头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汕头市市长曾风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2年汕头各项工作,以“9个凝心聚力”部署2023年工作。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不难看出,全力拼经济已成为汕头当下和未来最重要的任务。而拼经济,得把产业放在首位。

“一个方向”: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市领导担任链长、制定产业地图、每月召开现场会、每季度举办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过去一年,汕头引进和增资扩产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7个、总投资192亿元。“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中,无论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还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都在2022年有亮眼的成绩。

开启2023年,“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仍是一个坚定方向。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大产业格局。



海上风电方面,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总投资84亿元的勒门(二)海上风电项目动工建设,让不少人振奋。新的一年,“四个一体化”创新示范项目、海上风电职业培训中心、汕头国际风电创新大厦、海上风电母港、集中送出工程等风电项目箭在弦上。



数字经济方面,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的举办,让人眼前一亮。新的一年,汕头将加快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永裕光电5G半导体光感元器件等项目建设,办好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聚焦基础硬件、基础技术和关键领域,大力建设离岸数据交互枢纽。

纺织服装产业,更是蓄势待发。新的一年,汕头将加快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产业园、展会展览中心、产业总部大厦等“四大工程”建设,办好第二届服博会,加快产业赋能升级。



制造业这份家当,汕头必须擦亮、没有退路。

“一把手招商”:

全力引进珠三角项目

高质量招商,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一把手”招商,营造大招商氛围。

“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把握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契机,统筹六合产业园、东海岸新城、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等,规划建设汕头市承接转移平台,争取纳入省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全力引进珠三角转移的优质产业项目。”

“突出精准招商,实施‘一个产业、一个专班、一项行动计划、一套产业项目库’机制,聚焦重点产业、瞄准重点企业、主攻重点区域,开展“小分队”招商、敲门式招商,强化招商项目跟踪服务。”



“加大招商引资考核力度,细化目标任务分解,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形成‘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全员招商氛围。”

……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表述:招商之于汕头,前所未有的迫切!

“一流市场环境”:

“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营商环境,是大招商的底气。

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带项目”“带方案”供地模式,探索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改造,强化产业用地供给;加快政务服务升级,深化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全面推行电子证照应用,实现更多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打造“最多跑一次、争取一次不跑”等汕头服务品牌;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继续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用好“政企直通车”机制,持续开展市领导挂钩联系服务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期待,“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市场环境、一流政务环境、一流法治环境、一流社会环境”,能真正为汕头“拼产业”撑腰助力。

来源:南方+



NEWS





•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

•  创新试验|走向世界 •


相关阅读

华侨试验区不断推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项目持续推出

SHEIN(汕头)选品中心落地华侨试验区

闯新 向汕 | 《南方日报》推出汕头华侨试验区设立十周年特别报道

靠前有温度,细化提效能|汕头华侨试验区以一流服务助力“百千万工程”

汕头华侨试验区人才集市暨中高端人才招聘会进行中,29家企业,100+岗位,等你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