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
你的学生时代,
有没有四中巷阿伯的本子呢?
现在汕头的学生们,
你还知不知道四中巷阿伯的本子呢?
四中巷一带,留下了很多汕头孩子们的青春印记,这里有众多经典“校门口”美食,有穿着校服吃吃喝喝谈天说地的“放学后”记忆,曾经还有阿伯的手工本子摊。
阿伯的小摊在巷子里摆了有十几年了吧,不少80后、90后念中学时都跟他买过本子。大大小小的笔记本都是他自己做的,多为硬面本,纸张质量很好,最吸引我们的是各种好看封面,比一般文具店里的漂亮多了。
那些年挑了本子,写日记、写总复习笔记、做同学录、做手账、画素描······有时候只是看着喜欢就忍不住买了,舍不得用,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就买来珍藏着也觉得开心。
后来,好像不再经常能遇见阿伯了。当我们寻寻觅觅找到他,并走进他的小仓库时,惊呆了!好多本子啊!一排排货架上,整整齐齐码着五颜六色的本子,还有一些半成品及制作材料。
原来,阿伯叫许金才,早年行船走香港,有机会拿到一些封面和纸张,就在船上做本子打发时间,后来下岗,靠卖手工本维持生活。
现在因为要照顾老伴等各种原因,阿伯没太多精力出来摆摊了。不过他还在坚持手工做笔记本,老熟客们也会上门找他买。
那些精致的本子就是在这张小小工作台上做出来的
一个笔记本的诞生,需要经历:选纸、采买——取尺寸裁剪——数纸张、折叠——缝线——上胶——晾干裁剪——装封面,等等繁琐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手工制作,没有办法做出两本一模一样的,也快不得。
如此的有限性、有度,也正是手工的价值之一。老一辈手工人的坚持,让我们在流水线产品普及的今天,还有机会邂逅那份独一无二的惊喜。于是,“惜物”的情感,都是匠人和使用者由心而发的了。
▼
汕头青年之声
本子的陪伴有着无纸化无可替代之温度
手写是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响的踏实
是一笔即一划不可backspace的慎重
是慢下来的时光、静下来的心
▼
你有没有那么一两本
宝贝到不行的本子?
也许是非常好看舍不得用的
也许是特别的人送的小心珍藏着
也许里面写满了青春的心里话
也是那是一段奋斗的日子的见证
如果有,留言和我们分享
(来源:潮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