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动态】党建引领龙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按照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关于精心组织开展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重大主题宣传、凝聚起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动力有关部署要求,今年2月,省直机关工委在机关党刊《跨越》杂志专门开设“特区40年”专栏,并向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的市、区(县)直机关工委约稿,要求各机关工委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党的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进行总结、投稿。龙湖区直机关工委按照要求,对机关党建在推动龙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引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党建引领龙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文,刊登于《跨越》2020年6月,现予转载,供学习参考。











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特区开拓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发挥“试验田”和“窗口”作用,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近年来,乘新一轮改革开放东风,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以来,龙湖区更加自觉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集聚发展要素,以枢纽经济、产业经济、数字经济为突破口,构筑高质量区域增长极”的区域定位,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再深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等多重机遇叠加的有利发展时机,发挥机关党建这个强有力“引擎”作用,引领龙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责任,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紧紧抓好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区直机关党的建设,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并以“我是党员我当先”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和激励机关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议题,作为党员教育、入党发展对象及积极分子培训的重点内容,建立定期学习制度,以“龙湖先锋论坛”、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党员讲堂”“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并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要求,强化各级党员干部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意识,引导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行“一支部一微信群”,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开展“微党课”“小讲堂”,结合“学习强国”APP个人自学,巩固学习教育效果。

强化督促检查,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对各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开展党建工作专项检查,加强对各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发展党员、“三会一课”规范操作的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建立“组织生活清单”发布制度,每月定期推送组织生活清单,为各党支部过好组织生活提供具体指引。举办规范化建设培训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并购置一批《基层党务工作手册》发放到每一个支部。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工作,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不断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强化激励引导,提升组织活力。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以“过政治生日、记入党初心、强使命担当”为主题,在区直机关事业单位129个党支部全覆盖开展“过政治生日”支部活动,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引导党员不忘入党初心,增强为党工作、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机关“学做之星”创评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在学习、实干、服务、守纪、文明等方面奋勇当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引导区直机关当好“三个表率”,服务“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二、扛起使命担当,延伸党建“手臂”促进创新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机关党建向新经济领域延伸,提高“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从党的改革开放理论体系中汲取营养,把党的建设成效转化为推动龙湖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龙湖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提高新经济领域党组织覆盖。针对龙湖区民营经济组织活跃,企业数量多,科研、创新和设计青年人才汇聚的实际,分别在龙湖工业园区及龙湖科创中心、潮创智谷、潮人创客、双创大街等创新创业平台设立党支部,并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将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创业创意交流分享活动平台,提高高智人才的政治认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5个,总面积超1500㎡,其中2019年11月新成立的龙湖区新经济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是我省第一个以“新经济”命名的县区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

发挥党建在产业创新引导作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产业水平。龙湖工业园区党工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落实调研整改,以“扩园区、提服务”为着力点,重点推进园区“大征地”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并成功申报粤东地区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释放龙湖叠加发展势能,推动龙湖加快制度创新、集聚发展要素,着力打造现代输配电、医药大健康、现代机械装备、高端电子信息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的“4+1”产业发展体系。区相关经济部门制订出台《龙湖区促进新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19-2021)》,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创新驱动专项资金,全区科技科学研究经费投入连续年增长超过25%,高标准筹建省化学化工实验室龙湖中心,并成立新经济研究中心,精准培育164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一批各有产业侧重的创新平台载体,两年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7万。

助推营商环境提升。在区政务数据服务管理局等机关窗口服务单位创设24个“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推动发展的“服务员”。制订实施《弘扬龙湖企业家精神扶持企业发展二十条》,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商事交易、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等规则,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政务服务“1124”模式,即“一窗受理”“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服务与微信预约办理。将20个单位420个事项纳入“一窗受理”政务服务运作模式。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理率”为81%,“最多跑一次”的比率为99%。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做好广东政务服务网龙湖分厅建设工作,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积极宣传推广“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粤监管”移动服务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平台的知晓度、使用率和影响力。









三、创新党建载体,以“党建+”推进业务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应该有新气象新作为。龙湖区直机关工委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导航仪,以“党建+”模式,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实效。

“党建+”主题党日联结共建纽带。突出政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在全区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创新设计大赛活动,以此作为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实践平台。区税务局积极探索政企交流新模式,与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开展政企党建结对共建,通过签订党建结对协议、政企党员齐过“政治生日”、为企业定制送税套餐,实现税法宣传、纳税服务与党建共建深度融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区司法局与村居结对共建,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将法律服务、书籍送到贫困帮扶对象家中,举办法律咨询宣传活动,零距离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区侨联以党建带侨建,开展“美丽乡村、端午安康”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基层侨联、侨资侨属企业党员进侨乡、送文化,在党群体验节日习俗中增进文化自信、爱国热情。

“党建+”志愿服务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区民政部门创新养老模式,打造没有围墙养老院,在粤东西北率先建立长者远程呼援服务平台,建立党员团员和志愿者专业队伍,为辖区内13560名75周岁以上老人和金平区333名低保鳏寡独居老人提供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的紧急救助和生活服务。区教育部门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登高行动计划”,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辖区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区卫健局率先推出“自闭症免费筛查”及“大肠癌免费筛查”普惠型民生项目,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各机关单位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交通疏导、扶贫济困、环境保洁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党建+”脱贫攻坚营造共享共治格局。“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正视龙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定不移提升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区农业、环卫、住建等部门围绕群众生活“更好”,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100%脱贫出列。大力推动“百企帮百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来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围绕城乡环境“更美”,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黑臭水体整治,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治理拆除违章建筑,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新设停车泊位1.3万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6个,开展“洗楼、洗管、洗井、洗河”四洗行动,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文明品质,打造“和美龙湖”。






信息来源:中共汕头市龙湖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相关阅读

党建领航城中村整治,汕头龙湖举行“百千万工程服务先锋行”主题党日活动

龙湖区侨联打造红色“连心侨”党建品牌,用心做好新时代“侨”文章

龙湖区城管局打造“数智诚管家”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双提升

龙湖区党政办党总支开展以党建带团建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

龙湖区举办2023年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