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棉城古是新兴乡一个滨海小渔村。唐代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将潮阳县治从临昆山迁来这里,元朝建起土城,一说因这里多木棉而称棉城,另说这里北面有大,小棉田而称棉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棉城一些巷名看其変化,饶有趣味。既见证古城历史变迁,又可见其人文风貌,为研究古城提供可贵线索。 石丁脚。在棉城北门外,昔时船行至此抛锚,岸上便埋有石丁供系缆绳而得名。沧海桑田,此地已拓展为民居,从地名可考证棉城古港于斯。但近年来有人撰文称唐朝棉城古港在后溪古渡,且韩愈来潮阳在后溪古渡上岸是错的。 仙岛巷。在棉城南关外,巷外有门联云:"仙杖挑云笼玉树,岛山捧日映沧州。"(见图)原来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潮州任刺史时,将潮阳县治从临昆山徙来新兴乡一个小渔村,村外有小岛小州,经历朝县治拓建这些小岛小州才和县城相连。相传当年吴真人(猛)来此小岛传道,为世人治病,后人便立庙奉祀,今仍有吴真人庙,因而此巷便名为仙岛巷。离巷不远处有一地名沧州,今也与陆地相连,即巷联中之沧州。巷联以仙岛为冠首,想象丰富。 仙掌巷。传说此巷曾居住一孝顺老人的人家,恰好当年虱母仙过此,为试探真假,他化装为乞丐到那人家乞讨,这家人的媳妇即予以施济,虱母仙甚为感动,在这家人墙壁上留下掌印,佑其世代腾达,从此这巷便名仙掌巷。 仙市巷。在南门桥附近,原来这里是盐市,后因生意兴隆而场地狭小而将盐市迁住大盐巷和小盐巷,因而原地叫迁市巷,迁与仙音近似,后人称为仙市巷。 大、小盐巷。连贯今中华路与西环城路两巷,是以前盐市,今仍有路标。 驿后巷。明清之时,潮阳设有东西两路驿站,棉城则设有总驿站,站后之巷名驿后巷,可见当年交通驿邮信息。 白旗厅。在郭厝巷北。清朝满族人入关统治,有白旗人来潮阳并定居而得名,从此巷名可窥得古城各族聚居情况。 东家宫。即疍家宫。明清时期疍家人在练江生息,在此地建庙祀其祖先,每逢节日疍家人便驾舟来此聚集朝拜而得名,以后为好记便改疍家宫为东家宫,从中可见棉城之少数民族遗迹。 古帅。在棉城西南郊。处练江出海口,昔名古戌,是军队戌守地方,为文雅取谐音古帅。另此地因为是苦命人讨生计地方,也有人叫苦嘴,谐音古帅。 判通巷。在赵厝巷附近。赵姓因其三世祖赵芳嗣帮助文天祥抗元有功,逐渐骄横,此巷不准别人通行。明朝百性告到官府,官府实地勘察,判决双方及各方都可通往,因之名判通巷。 四人亭。此处原有石桥,桥上有四个石人。民间传说有一开饼店的人在桥上纳凉睡觉时,石人托梦第二天有八仙经过。开饼店的翌晨翘首以待,结果见到八个着破衣衫的乞丐,疑是八仙幻化,开饼店的喜出望外,跟着他们到东山一潭边。八人陆续跳下潭都被大鱼吃掉,开饼店的掉头就走,却闻天上响起仙乐,八仙徐徐升天。开饼店的后悔不迭,夜里再到四人桥等待石人托梦,可石人因泄漏天机,被八仙用红绳縫住嘴巴,再也不会开口了。由此延伸出一个熟语,隔天有一乞丐从四人桥经过,开饼店的以为他是仙人,跟着他走到郊外,乞丐大便,开饼店以为是仙屎,结果臭不可耐。乞丐说仙屎是香的,我是癞哥屎自然是臭的。由此产生熟语:仙屎食唔着,食着癞哥屎。 文宗巷。明朝潮阳人林大春于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在行人司任职。及后曾任提学佥事,后擢浙江提学副使。因享有声望,而曾获“两浙文宗”匾额挂于厅堂,所处巷道便名为文宗巷了。 大有门。明朝时,潮阳人林大有登进士之后,授户部主事。先后曾奉诏督河南,山东,江西漕运,时弊一清。奸相严嵩想拉拢收买他,他不但不理睬,而且当严嵩爪牙犯法时,照样按律治罪。为纪念这位清官,便在其府第所处巷道命名为大有门。 龙头厝巷。清时潮阳人陈惇临曾出使交趾,镇守右江,安定西南局势,圆满完成使命,钦赐回邑建府第,准其在屋脊饰龙头图案,后人称此巷为龙头厝巷。现龙头厝建筑犹在,陈氏后人进行管理,但屋脊龙头已不见了。 教授巷。因此地曾设教谕署而得名。巷名沿用至今,且再扩大。似这样因建筑物而命名的还有城隍前(在城隍庙前),娘宫巷,凃库内,泮宫前等。 乡贤亭巷。据方志载,清代棉城大街有牌坊13座,其他巷道18座。乡贤亭巷因卷口有父子乡贤坊而得名。父子乡贤坊是为处士周伯玉及其子参议周彦器而立的。以科举取得成绩而命名的还有五举巷,世美流芳巷,资深里等。 东门大街。因所处为棉城东门而得名。以棉城旧址命名的还有南关,北关,西门,北门,南门等,而保存旧城拆迁后留下西环城路等。灯笼街。昔时婚丧喜庆与年节需挂灯笼,糊制灯笼的铺户集中在一条街而称灯笼街。因某项工艺集中在一起而得名的有打索街,糖房巷,打锡巷等。 前池巷。此处是池塘填平而以池名为巷名。类似的还有马厝池,八公池,双望池,新池尾,保厝池,大南塘,小南塘等。从巷名可见棉城地貌变迁。 潘厝池。此地是潘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赵厝巷,郭厝巷,林厝大厅等。 罗汉松巷。因巷内有挺拔罗汉松而得名。以植物命名还有韭菜园,白莲池等。
【史海拾贝】潮阳棉城巷名探源
潮阳棉城巷名探源
潮阳棉城古是新兴乡一个滨海小渔村。唐代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将潮阳县治从临昆山迁来这里,元朝建起土城,一说因这里多木棉而称棉城,另说这里北面有大,小棉田而称棉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棉城一些巷名看其変化,饶有趣味。既见证古城历史变迁,又可见其人文风貌,为研究古城提供可贵线索。 石丁脚。在棉城北门外,昔时船行至此抛锚,岸上便埋有石丁供系缆绳而得名。沧海桑田,此地已拓展为民居,从地名可考证棉城古港于斯。但近年来有人撰文称唐朝棉城古港在后溪古渡,且韩愈来潮阳在后溪古渡上岸是错的。 仙岛巷。在棉城南关外,巷外有门联云:"仙杖挑云笼玉树,岛山捧日映沧州。"(见图)原来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潮州任刺史时,将潮阳县治从临昆山徙来新兴乡一个小渔村,村外有小岛小州,经历朝县治拓建这些小岛小州才和县城相连。相传当年吴真人(猛)来此小岛传道,为世人治病,后人便立庙奉祀,今仍有吴真人庙,因而此巷便名为仙岛巷。离巷不远处有一地名沧州,今也与陆地相连,即巷联中之沧州。巷联以仙岛为冠首,想象丰富。 仙掌巷。传说此巷曾居住一孝顺老人的人家,恰好当年虱母仙过此,为试探真假,他化装为乞丐到那人家乞讨,这家人的媳妇即予以施济,虱母仙甚为感动,在这家人墙壁上留下掌印,佑其世代腾达,从此这巷便名仙掌巷。 仙市巷。在南门桥附近,原来这里是盐市,后因生意兴隆而场地狭小而将盐市迁住大盐巷和小盐巷,因而原地叫迁市巷,迁与仙音近似,后人称为仙市巷。 大、小盐巷。连贯今中华路与西环城路两巷,是以前盐市,今仍有路标。 驿后巷。明清之时,潮阳设有东西两路驿站,棉城则设有总驿站,站后之巷名驿后巷,可见当年交通驿邮信息。 白旗厅。在郭厝巷北。清朝满族人入关统治,有白旗人来潮阳并定居而得名,从此巷名可窥得古城各族聚居情况。 东家宫。即疍家宫。明清时期疍家人在练江生息,在此地建庙祀其祖先,每逢节日疍家人便驾舟来此聚集朝拜而得名,以后为好记便改疍家宫为东家宫,从中可见棉城之少数民族遗迹。 古帅。在棉城西南郊。处练江出海口,昔名古戌,是军队戌守地方,为文雅取谐音古帅。另此地因为是苦命人讨生计地方,也有人叫苦嘴,谐音古帅。 判通巷。在赵厝巷附近。赵姓因其三世祖赵芳嗣帮助文天祥抗元有功,逐渐骄横,此巷不准别人通行。明朝百性告到官府,官府实地勘察,判决双方及各方都可通往,因之名判通巷。 四人亭。此处原有石桥,桥上有四个石人。民间传说有一开饼店的人在桥上纳凉睡觉时,石人托梦第二天有八仙经过。开饼店的翌晨翘首以待,结果见到八个着破衣衫的乞丐,疑是八仙幻化,开饼店的喜出望外,跟着他们到东山一潭边。八人陆续跳下潭都被大鱼吃掉,开饼店的掉头就走,却闻天上响起仙乐,八仙徐徐升天。开饼店的后悔不迭,夜里再到四人桥等待石人托梦,可石人因泄漏天机,被八仙用红绳縫住嘴巴,再也不会开口了。由此延伸出一个熟语,隔天有一乞丐从四人桥经过,开饼店的以为他是仙人,跟着他走到郊外,乞丐大便,开饼店以为是仙屎,结果臭不可耐。乞丐说仙屎是香的,我是癞哥屎自然是臭的。由此产生熟语:仙屎食唔着,食着癞哥屎。 文宗巷。明朝潮阳人林大春于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在行人司任职。及后曾任提学佥事,后擢浙江提学副使。因享有声望,而曾获“两浙文宗”匾额挂于厅堂,所处巷道便名为文宗巷了。 大有门。明朝时,潮阳人林大有登进士之后,授户部主事。先后曾奉诏督河南,山东,江西漕运,时弊一清。奸相严嵩想拉拢收买他,他不但不理睬,而且当严嵩爪牙犯法时,照样按律治罪。为纪念这位清官,便在其府第所处巷道命名为大有门。 龙头厝巷。清时潮阳人陈惇临曾出使交趾,镇守右江,安定西南局势,圆满完成使命,钦赐回邑建府第,准其在屋脊饰龙头图案,后人称此巷为龙头厝巷。现龙头厝建筑犹在,陈氏后人进行管理,但屋脊龙头已不见了。 教授巷。因此地曾设教谕署而得名。巷名沿用至今,且再扩大。似这样因建筑物而命名的还有城隍前(在城隍庙前),娘宫巷,凃库内,泮宫前等。 乡贤亭巷。据方志载,清代棉城大街有牌坊13座,其他巷道18座。乡贤亭巷因卷口有父子乡贤坊而得名。父子乡贤坊是为处士周伯玉及其子参议周彦器而立的。以科举取得成绩而命名的还有五举巷,世美流芳巷,资深里等。 东门大街。因所处为棉城东门而得名。以棉城旧址命名的还有南关,北关,西门,北门,南门等,而保存旧城拆迁后留下西环城路等。灯笼街。昔时婚丧喜庆与年节需挂灯笼,糊制灯笼的铺户集中在一条街而称灯笼街。因某项工艺集中在一起而得名的有打索街,糖房巷,打锡巷等。 前池巷。此处是池塘填平而以池名为巷名。类似的还有马厝池,八公池,双望池,新池尾,保厝池,大南塘,小南塘等。从巷名可见棉城地貌变迁。 潘厝池。此地是潘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赵厝巷,郭厝巷,林厝大厅等。 罗汉松巷。因巷内有挺拔罗汉松而得名。以植物命名还有韭菜园,白莲池等。
潮阳棉城古是新兴乡一个滨海小渔村。唐代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将潮阳县治从临昆山迁来这里,元朝建起土城,一说因这里多木棉而称棉城,另说这里北面有大,小棉田而称棉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从棉城一些巷名看其変化,饶有趣味。既见证古城历史变迁,又可见其人文风貌,为研究古城提供可贵线索。 石丁脚。在棉城北门外,昔时船行至此抛锚,岸上便埋有石丁供系缆绳而得名。沧海桑田,此地已拓展为民居,从地名可考证棉城古港于斯。但近年来有人撰文称唐朝棉城古港在后溪古渡,且韩愈来潮阳在后溪古渡上岸是错的。 仙岛巷。在棉城南关外,巷外有门联云:"仙杖挑云笼玉树,岛山捧日映沧州。"(见图)原来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潮州任刺史时,将潮阳县治从临昆山徙来新兴乡一个小渔村,村外有小岛小州,经历朝县治拓建这些小岛小州才和县城相连。相传当年吴真人(猛)来此小岛传道,为世人治病,后人便立庙奉祀,今仍有吴真人庙,因而此巷便名为仙岛巷。离巷不远处有一地名沧州,今也与陆地相连,即巷联中之沧州。巷联以仙岛为冠首,想象丰富。 仙掌巷。传说此巷曾居住一孝顺老人的人家,恰好当年虱母仙过此,为试探真假,他化装为乞丐到那人家乞讨,这家人的媳妇即予以施济,虱母仙甚为感动,在这家人墙壁上留下掌印,佑其世代腾达,从此这巷便名仙掌巷。 仙市巷。在南门桥附近,原来这里是盐市,后因生意兴隆而场地狭小而将盐市迁住大盐巷和小盐巷,因而原地叫迁市巷,迁与仙音近似,后人称为仙市巷。 大、小盐巷。连贯今中华路与西环城路两巷,是以前盐市,今仍有路标。 驿后巷。明清之时,潮阳设有东西两路驿站,棉城则设有总驿站,站后之巷名驿后巷,可见当年交通驿邮信息。 白旗厅。在郭厝巷北。清朝满族人入关统治,有白旗人来潮阳并定居而得名,从此巷名可窥得古城各族聚居情况。 东家宫。即疍家宫。明清时期疍家人在练江生息,在此地建庙祀其祖先,每逢节日疍家人便驾舟来此聚集朝拜而得名,以后为好记便改疍家宫为东家宫,从中可见棉城之少数民族遗迹。 古帅。在棉城西南郊。处练江出海口,昔名古戌,是军队戌守地方,为文雅取谐音古帅。另此地因为是苦命人讨生计地方,也有人叫苦嘴,谐音古帅。 判通巷。在赵厝巷附近。赵姓因其三世祖赵芳嗣帮助文天祥抗元有功,逐渐骄横,此巷不准别人通行。明朝百性告到官府,官府实地勘察,判决双方及各方都可通往,因之名判通巷。 四人亭。此处原有石桥,桥上有四个石人。民间传说有一开饼店的人在桥上纳凉睡觉时,石人托梦第二天有八仙经过。开饼店的翌晨翘首以待,结果见到八个着破衣衫的乞丐,疑是八仙幻化,开饼店的喜出望外,跟着他们到东山一潭边。八人陆续跳下潭都被大鱼吃掉,开饼店的掉头就走,却闻天上响起仙乐,八仙徐徐升天。开饼店的后悔不迭,夜里再到四人桥等待石人托梦,可石人因泄漏天机,被八仙用红绳縫住嘴巴,再也不会开口了。由此延伸出一个熟语,隔天有一乞丐从四人桥经过,开饼店的以为他是仙人,跟着他走到郊外,乞丐大便,开饼店以为是仙屎,结果臭不可耐。乞丐说仙屎是香的,我是癞哥屎自然是臭的。由此产生熟语:仙屎食唔着,食着癞哥屎。 文宗巷。明朝潮阳人林大春于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在行人司任职。及后曾任提学佥事,后擢浙江提学副使。因享有声望,而曾获“两浙文宗”匾额挂于厅堂,所处巷道便名为文宗巷了。 大有门。明朝时,潮阳人林大有登进士之后,授户部主事。先后曾奉诏督河南,山东,江西漕运,时弊一清。奸相严嵩想拉拢收买他,他不但不理睬,而且当严嵩爪牙犯法时,照样按律治罪。为纪念这位清官,便在其府第所处巷道命名为大有门。 龙头厝巷。清时潮阳人陈惇临曾出使交趾,镇守右江,安定西南局势,圆满完成使命,钦赐回邑建府第,准其在屋脊饰龙头图案,后人称此巷为龙头厝巷。现龙头厝建筑犹在,陈氏后人进行管理,但屋脊龙头已不见了。 教授巷。因此地曾设教谕署而得名。巷名沿用至今,且再扩大。似这样因建筑物而命名的还有城隍前(在城隍庙前),娘宫巷,凃库内,泮宫前等。 乡贤亭巷。据方志载,清代棉城大街有牌坊13座,其他巷道18座。乡贤亭巷因卷口有父子乡贤坊而得名。父子乡贤坊是为处士周伯玉及其子参议周彦器而立的。以科举取得成绩而命名的还有五举巷,世美流芳巷,资深里等。 东门大街。因所处为棉城东门而得名。以棉城旧址命名的还有南关,北关,西门,北门,南门等,而保存旧城拆迁后留下西环城路等。灯笼街。昔时婚丧喜庆与年节需挂灯笼,糊制灯笼的铺户集中在一条街而称灯笼街。因某项工艺集中在一起而得名的有打索街,糖房巷,打锡巷等。 前池巷。此处是池塘填平而以池名为巷名。类似的还有马厝池,八公池,双望池,新池尾,保厝池,大南塘,小南塘等。从巷名可见棉城地貌变迁。 潘厝池。此地是潘姓人家聚居而得名。类似的还有赵厝巷,郭厝巷,林厝大厅等。 罗汉松巷。因巷内有挺拔罗汉松而得名。以植物命名还有韭菜园,白莲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