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汕头城管:呵护一座城 幸福一城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广场、口袋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绿色逐渐成为汕头亮眼的底色。马卡 摄

秋日傍晚,华灯初上,汕头市儿童公园里流光溢彩。58岁的龙湖区珠池街道南山村村民纪女士和家人在儿童公园里惬意地散步休闲。身旁一池清澈湖水,脚下是绿荫小道。自从家门口有了儿童公园,附近的居民乐开了花:“每天都会来这走走,非常舒适!”

黄泥地“长出”儿童乐园、荒废地“变身”口袋公园、斑驳旧墙“穿上”文化外衣、公共厕所“扮靓”城市风景……细心的汕头市民不难发现,曾经的“急难愁盼”问题正慢慢消失,周围的生活环境正发生一幕幕新变化。城市管理是市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人民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背后,是汕头城管部门十年磨一剑,为民解忧办实事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城管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盯住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优化城市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和品质化,下“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工作。通过“严新细实”的管理,一批城市的沉疴痼疾得到有效解决,极大方便了群众生活,提升了城市宜居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城市管理新路子。

精细化管理 优化管理机制

开展“十个公园”改造建设、“绿满家园”活动,建设、改造和提升了一大批园林绿化设施;整治提升龙湖沟和中山东路两侧绿化带等一批社区体育公园,逐步实现“出家门就是公园”的目标;实施“以彩换绿”,市区主要路段沿线渠化岛种植时花,实现“花化”“彩化”……

十年来,汕头市容环境发生的变化有目共睹,园林绿化方面尤为显著。行走于这座海滨城市,赏绿荫、闻花香、听鸟鸣,市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园广场、口袋公园相继建成开放,绿色逐渐成为汕头亮眼的底色。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下“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从乱到治,从脏到美,彰显的是城市管理者为民服务的决心,考验的是工作能力与魄力。

 “深耕精细化管理,既是呼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也是汕头当前创文工作的必然要求。目前,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网格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汕头市城管委常务副主任、市城管局局长王江锋如是表示。

市政设施网络化管理实行责任制,采取巡查管理投诉受理内外结合的方式,形成综合管理网络;园林绿化网格化管理推行定岗、定员、定质量为内容的量化管理,实现工资与工作效能的挂钩;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环卫作业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开展月度、季度、年度检查考核。

在此基础上,汕头城管部门积极探索市场化管养模式,实施外砂、新溪片区规划25米以上道路、排水、路灯设施、照明设施“牛皮癣”清理保洁等市政设施管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近年来,随着大排量救险车及抓斗式清淤车投入使用,排水清疏作业效率有效提高。手动闸升级电动闸不断推进,水体调控自动化系统不断完善,更有效及时地应对台风暴雨天气。

此外,汕头城管部门把城市管理和执法联动作为重要抓手,建立城管联动机制,把违法违章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为城市管理提供强大的末端执法保障。

在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上,汕头城管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城管的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大力提升城管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秩序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聚力污染防治 优化生态环境

垃圾分类和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十年来,汕头已逐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汕头全市六区37个街道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公共机构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

在金平区大华街道福长社区,以前每栋楼或两三栋楼前就有一个垃圾桶,现在垃圾桶被撤掉,居民需要把生活垃圾自行提下楼,统一投放到附近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如今,大华街道已实现垃圾投放、分类引导、知识宣传等功能的“一站式”管理,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不少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

设施建设是做好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近年来,汕头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雷打石环保电厂、澄海洁源垃圾发电厂、潮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扩建项目和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及扩建项目先后建成。按时顺利完成2016年第一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有关生活垃圾污染整改任务。

做好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自2016年1月从汕头市环保局接手城镇污水处理管理职能以来,汕头市城管组织编制了《汕头市城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2016-2030年)》,为汕头的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指导蓝图和法律层面的规划保障。

阶段来,汕头完成了新溪污水处理厂等6座污水处理厂列入“十二五”国家减排责任书项目建设,新溪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PPP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中心城区西片区截污管网完善工程、北轴和南区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推进汕头市新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和汕头市西区污水处理厂建设。

与此同时,汕头积极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及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录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城市黑臭水体总数共38宗。并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整治,已通过第三方“初见成效”及“长制久清”评估,经“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审核认定达到“长制久清”。

智慧化建设 提高管理效能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近年来,汕头城管部门不断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城市治理向“智”理转变。依托数字科技赋能,汕头不停升级城市管理模式,以精细管理“绣”出城市“新颜值”,用“城市大脑”让管理更聪明、服务更有温度。

近日,市民通过“城管随手拍”反映,金墩园附近有一处不明井盖缺失,存在安全隐患。接报后,汕头城管立即指派相关职能部门到场处置,当天下午1时许,缺失的井盖已经被补齐,保障了老百姓“脚下的安全”。

“城管随手拍”是汕头城管部门以数字赋能城市管理的一次新尝试。市民可以动一动手指,实现“随手拍、随时查”轻松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模式再升级。

事实上,早在2018年,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便已开始运作。平台服务和管理范围覆盖金平、龙湖两个行政区及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部分区域,初步实现市政、园林、环卫、城管执法等城市管理领域的全覆盖管理。

依托该平台,汕头城管将系统内的视频监控进行整合,补齐了视频盲区点位,实现了防违控违监督管理、桥梁在线监测、人流统计监测等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平台相融合。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尝试进行应用叠加,实现天桥电梯的“人员受困”“破坏设施”、主要路段“门前三包”监控、“共享单车乱停放”和“城市内涝”等8类AI智能场景识别,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智慧化支撑。

该平台创新运用5G+AI数字技术,在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上试行数字化监管,初步实现对重点路段过往“泥头车”的实时监控,有效追溯“泥头车”漏撒行为;在内海湾海面卫生监管上,全面使用数字化监控手段,及时有效保证内海湾海面的洁净;完成金泰立交桥、中泰立交桥桥梁独柱墩防倾覆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为桥梁运行安全提供了保障;中心城区北岸排水管网实现对排水系统的全时效监控,形成了排水设施“一张图”。

不仅如此,在今年的多场强降雨中,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实时开展视频巡查、液位仪监测和路面巡查,将发现的积水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确保积水迅速排干。同时,总结67个易积水点及汛期水位变化数据,为应急指挥及针对性改造提供完整数据和决策依据。

数·读

●截至2022年9月,汕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从2011年的7432.26公顷增加至12638.36公顷

●汕头目前有8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8525吨/天,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汕头已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共38座,总设计处理能力约190万吨/日。2022年1—8月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水量19917.72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覆盖21个街道,261个社区居委会,划分112个责任网格。日均处置案件近1000件,结案率达99.45%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日报记者 郑淼鑫】

编辑:钟夏汝

审核:许文生、吴玉莲






相关阅读

国庆“不打烊”!汕头城管节日持续在岗,守护市民群众“体验感”

打响开年第一“炮”!汕头城管圆满完成2024年迎新春大型焰火晚会筹备工作

悟空同款“七十二变”,看汕头城管人的“超能”守护

贺新春 龙年到 汕头城管给您拜年啦!

暴雨袭城,汕头城管人“汛”速守护,坚守抢险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