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文化铸魂,喜话丰收!汕头多措并举丰富农民“精神食粮”

       欢声笑语迎佳节,载歌载舞庆丰年。眼下,稻谷飘香、蟹肥菊黄,提醒着人们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9月23日将迎来第5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庆丰收·迎盛会”。作为首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引导和带动全国各地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农耕文明,参与乡村文化活动,并从丰收喜悦中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促进社会各界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和认同,带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9月以来,在汕头大地上,伴着秋季丰收的到来,不少如画盛景纷纷上演。而这些,都是汕头丰收的开始,饱含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其背后蕴藏着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持续不断的文化振兴不仅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更让他们的精神“提”起来。这其中,汕头乡村的“潮侨红”文化基因,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激发迈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汕头是拥有大片农村的经济特区,全市80%的村(社区)是农村,人口中四分之三是农民。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汕头的全面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汕头的全面现代化;没有农村的振兴,就没有汕头的全面振兴。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乡村文化生活不仅能保障广大农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而且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在汕头潮南,就有以文化振兴乡村的案例——成立至今10余年的乡村青少年潮乐团,让当地农民群众的乡情有了来处,也让乡愁有了归处。

       夜幕降临,潮南区陇田镇华瑶社区居委会左侧的王氏祠堂传来阵阵潮州弦丝乐,一首首旋律优美、古典的潮乐,为这个传统村落的夜增添了些许文化气韵。演奏优美、古典的潮州音乐的,正是来自该社区的青少年潮乐团。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乐团自成立以来,便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潮州音乐文化为己任,先后有300多名学员接受潮州音乐培训,学员均为在校中小学生;乐团还多次应邀参加国际、省、市、区的文艺演出和比赛,并屡屡获奖,获得社会关注和认可。

       据悉,在该潮乐团未成立之前,村里部分孩子的寒暑假、课余时间都是泡网吧或在外面四处游荡,严重影响学习。为使这部分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充实,乡贤和村干部倡导成立青少年潮乐团。一些在外的乡贤获悉这一情况后,纷纷慷慨解囊,捐资购置了一批乐器及相应物品。

       2010年1月,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宣告成立,成立初期就有六七十名小学员报名参加培训,年龄为10岁到16岁。从那时起,一张张天真无邪的面孔与一件件传统的打击乐器便有了交集,年轻的朝气在祠堂里蓬勃起来。当地和附近不少农民群众白天干完农活,晚上就到祠堂里欣赏潮乐团成员演奏练习,乐此不疲。

       不久之后,华瑶潮乐团的名声逐渐传开,每逢传统佳节或者当地举办文化活动,潮乐团经常受邀演出。这支年轻的团体,整体演奏水平也突飞猛进,逐渐在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



       伴随着这支队伍的成长,华瑶社区本身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乡村发展有了活力,公共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村民素质大为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汕头是著名侨乡,具有丰富的侨文化资源。今年以来,汕头明确开展文化引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平台联侨“四项行动”。让侨村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饱满。

       “作为一名澄海人,樟林古港的侨文化是让我最为骄傲的。”常住上海的张澄波每次带着女儿女婿回到故乡,首站就来到了樟林古港。他希望下一代能感受到前人团结拼搏的红头船精神。

       澄海区按照汕头市试点打造“最美侨村”工作规划,结合澄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莲华乡村旅游区、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樟林古港开发建设为第一批“最美侨村”,为海外侨胞打造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澄海区把樟林古港作为党性教育基地,把“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的红头船精神融入党性教育。同时,澄海区以古港工程点亮党员身份,通过行为监督、善意劝导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徽章闪光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示范带动广大群众一起维护古港环境。

       地处大南山北麓的潮南区田中央社区是典型的侨乡,在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中被赋予了“侨情田中央”的创建思路,各类惠民项目建设相继在这里落地,社区面貌日新月异。

       在深圳经商的田中央籍乡亲马泽琪与丈夫陈钢民捐资1.5亿元建设的成田高级中学校舍和中民学校改扩建工程,从原先面积约1.8万平方米扩建至约5万平方米,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提升成田镇乃至潮南区教育发展的硬件水平。

       不止如此,田中央社区还紧密结合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全力推进农民公寓的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改造等工作,先后投入800多万元打造了一批示范点,以“侨情田中央”为主题建设田中央文化馆、老年人活动中心,围绕溪河打造休闲景观区,建设健身公园;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辖区内河涌进行清淤、浚深、砌筑石篱;投入资金100万元对辖区各主干道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升级,让百姓共建共享创文成果。





       在汕头不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位于潮阳区金灶镇西北部的桥陈村,多年前还是一个位置偏僻、产业落后的革命老区村。但如今,这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一条“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革命老区新发展之路。

       桥陈村地处潮普揭三县交界偏远平原地区,曾是小北山武装工作队进行革命活动的根据地,。2017年,桥陈村被省委组织部认定为“红色村”,确定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

       随后的几年内,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桥陈村先后建设了小北山革命红色展厅、红色宣传广场、红色长廊、“母子榕”红色公园和红色渡口,成为一个一体化的革命传统教育体验基地。

       不仅如此,在桥陈村党建指导员(原驻村第一书记)林雄的带领下,桥陈村的发展道路愈发清晰,村干部的奋斗热情愈发高涨。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污水处理站建成落地,湿地公园崭新开放,碧桂园投资改造村老寨顺利完成……一系列举措让这个穷乡僻壤散发出美丽乡村的魅力。

       走进小北山革命红色展厅,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展室、抗日战争时期展室、解放战争时期展室和武工队活动情景室4个展室映入眼帘,这些展室全方位展示中共潮阳组织的发展历史和潮阳人民参与革命斗争的历程,已成为市民游客参观学习的基地。而村内一隅的50米长的红色长廊以及“母子榕”红色公园,每到节假日也成为进村游客的必到之处。

       漫步在潮南区红场公园,排金山战役墙雕、红色古寨、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识字(扫盲)墙、红歌谣朗读亭、红场广场等红色资源正以崭新的面貌示人,苏区军民练兵、阅兵、集会及文体活动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红场镇位于潮南区西南部的大南山中段,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老区镇。2019年11月,潮南区启动《潮南区大南山核心区旅游发展规划暨重点项目概念规划》,红场公园作为该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率先启动,也是打造大南山片区振兴发展的示范项目。

       经过一体化升级的大溪坝革命遗址群,建设“一心、一寨、一带、一场、一碑”五大重点品牌项目,分别是公园服务中心、展现苏区党建文化的大南山红色古寨、展现苏区文体生活的苏区文体印象带、展现苏区革命运动的红场纪念广场以及展现苏区革命精神的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看到中共闽粤赣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获得保护修缮后呈现出的新面貌,红场镇虎白坟村村民张和盛感到十分高兴。于2021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的红场公园,已经成为他早晨和傍晚散步的首选地,也成为了周边镇村群众的休闲新去处。

◆◆◆ 一线走访 ◆◆◆

体育为乡村“增色”

汕头“老农人”探索农民体育与休闲农业融合特色路

       露天球场、草根球队、球技业余、没有明星,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的篮球赛在这个夏日“火”出圈了。网友们给了它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

       “村BA”破圈提醒着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乡土文化、农民体育上来。农民体育能站上“风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重要推动力。在汕头,有这么一位敢想敢做的“老农人”: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农民体育事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将农民体育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独特道路,让农民群众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快乐、收获健康。

农业+文化

打造多功能田园结合体

       “我印象中的农民就是父母这样的形象:吃苦耐劳、勤勤勉勉,劳动最光荣。”谈及对农民这一群体的印象,黄瑞深感恩地说。黄瑞深是澄海区上华镇横陇村人、汕头市澄海区雅逸果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今年53岁。他回忆说:“小时候家里就种荔枝、杨桃和香蕉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加起来有二三十亩,勤劳的父母总是将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

       2009年,他把目光瞄向农业领域,采取承包的方式,对村里的闲置土地进行统筹、平整和改良,从一开始的40多亩到如今的200多亩,从只是种植荔枝和杨桃到如今的集种养、农事体验、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结合体。



       2012年,黄瑞深带头成立了雅逸合作社,不仅解决了传统农户家庭经营存在规模不大的缺陷,还通过技术、资金等合作,推动了农户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此外,他还将合作社发展推向新高度,打造集种养、农事体验、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结合体,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板块,于2018年5月被评定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于2021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2022年被评定为“2021年度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示范基地”。

       自2015年以来,黄瑞深一直担任广东省农民体育协会代表队教练,带队参加全国各类农民体育赛事并获得多个奖项。黄瑞深还为雅逸合作社制定了新的发展路线,围绕“农民体育与休闲农业”,打造农业体育公园,承接农民体育大赛,开发丰富多样的项目,如果蔬采摘、露营、汽车越野、球类活动、公园定向、健身锻炼、广场舞、太极拳、瑜伽等休闲运动项目。

农活+锻炼

提振广大农民精气神

       近年来,从中央财政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建设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力度空前。尤其是前不久,《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对做好农民体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发展农民体育,被明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

       黄瑞深敏锐地嗅到了这一点。实际上,他从去年就着手将澄海区韩江下游三角洲的1400多亩撂荒地进行盘活,打造农民体育公园,引导村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黄瑞深认为,健康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是影响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在田地里是农民,在赛场上是运动员与队友。这种以农业经营主体自发地带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模式在粤东地区乃至省内尚属首例,做到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具有明显的典型示范效应。

       今年3月23日,上华镇召开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华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上华体育公园建设工程,建成后满足上华镇、主城区,甚至汕潮揭都市圈群众各方面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健身条件和生活便利,以生态红利催生美丽经济。

       想到让广大农民群众健身有去处、生活更幸福,黄瑞深喜上眉梢。他兴致勃勃地说:“上华体育公园规划建设150亩,刚好也落户在韩江下游三角洲,与我‘盘活撂荒地推动农民体育健身事业发展’的设想非常契合,结合这一项目,再打造农民体育公园,未来能够解决农民群众就近健身的问题,实现全民健身设施举步可及。”



编辑:李浩田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来源:南方+(记者:张伟炜)


相关阅读

汕头也有自己的“晓华”!这家“无声理发店”还藏着更多故事……

汕头:以“奔跑”之姿拥抱春天

汕头市华侨医院入选全国性康养事业典型案例

连续四年获评污染防治攻坚“优秀”地市,汕头何以能?

汕头:“百载商埠”绽放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