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上级媒体报道】潮南“啃”荒记④丨成田镇:开荒帮扶两不误,驻镇工作队种上高产值果蔬






49亩地,从撂荒状态到恢复地力仅用了半个月时间;40万元的工作经费不到一个月就到账;从起垄、施肥、覆膜、播种到收获,昔日的撂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汕头潮南的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开荒前的撂荒耕地长满杂草。受访者供图
这是发生在潮南成田镇田中央社区的故事。从去年年底开始,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成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作为一般耕地,这49亩撂荒地不能再闲置下去,必须狠下功夫整治撂荒地,精准施策,确保现有耕地应种尽种,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工作队队员吴罗章是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骨干,与其他队员进驻到成田镇之前,他对农业几乎也是一无所知。然而,正是“如一张白纸”,在跟进撂荒地整治这项工作时,他几乎参与了每个环节,事无巨细地确保撂荒地在复耕复种的热潮中重新焕发新活力。
“今年春节过后,工作队就着手这项工作。我们邀请省农科院农业种植专家过来考察,并提取土壤样本回省院检测,最终确定这片撂荒地土壤肥力还不算太差,适合种植玉米这类作物。”吴罗章说。

工作队邀请农业种植专家前来指导。受访者供图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不过,撂荒容易复耕难,要让沉睡已久、杂草丛生的田地“醒”过来,并非易事。工作队向深圳特发集团申请了40万元工作经费,接着配合镇党委、社区党委,投入3台钩机、1台翻土机,并按照省农科院专家的规划设计图对土地进行开荒、平整、修建小沟渠、机耕路等,仅花了半个月就让撂荒地“醒”过来。
“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选取了品种为佛甜10号的玉米进行栽种,它水分多、甜度高,有‘水果玉米’之称,该品种本身也比较有经济价值。”吴罗章告诉记者,在推进种植的过程中,社区党委也积极派员协助对接相关事宜,还聘请两名有种植经验的农民管理种植。在多方努力下,玉米长势良好,到6月中旬时收获了第一批早熟的玉米。

复耕后的土地种上了玉米。受访者供图
玉米收成了,该销往何处?早在开荒时,工作队也已有了主意。吴罗章说,他们找到了深圳一家有农产品销售市场经验的农业科技公司,对玉米进行收购。于是,6月16日,这家农业科技公司的货车早早就停在玉米地一侧。田间地头,工作队全体以及十几个零工在“沙沙沙”声中采摘玉米;机耕路外,农业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帮忙装筐、称重、结算……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据悉,玉米销售所得归属社区经联社,有效为村集体经济创收。

田中央社区党委计划与工作队一起,围绕“一村一品”创建思路,把玉米培育成叫得响、质量优的特色品牌,以此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张伟炜 摄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少而散、有意愿耕种的几家农户,工作队与社区党委则多次与农户沟通,最后协调他们在玉米地相邻的占地面积约10亩的田地集中耕种。通过正面激励,让他们愿意种、安心种;耕好田、种好粮。
“看着一块块撂荒耕地被盘活,心情非常舒畅!”田中央社区党委副书记马庆光坦言,早在多年前,社区党委原书记就留意到这几十亩撂荒地了,当时就想把这片土地打造成社区文体公园,然而经过相关部门考察,这片荒地的土地属一般耕地,受这一客观条件限制,社区党委也只好作罢,没再去想建设文体公园一事。
“没想到,工作队过来后就把撂荒地盘活为玉米地,合理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用地,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太棒了!”谈话间,马庆光竖起了大拇指,他高兴地说,如今,通过统一耕种管理经营后,村民看到了也一个劲地夸赞。接下来,社区党委计划与工作队一起,围绕“一村一品”创建思路,立足实际、因村制宜,把玉米培育成叫得响、质量优的特色品牌,以此夯实全村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来源 | 南方日报编辑 | 周佳欣



在这里      看懂潮南



更多资讯请关注“最潮南”APP

相关阅读

严惩!上坟引发山火,潮南一男子被拘留!

潮南区人民政府森林禁火令

为潮南点赞!汕头1区4个点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高质量发展】潮南高铁速度!5天完成汕汕铁路潮南段轨道铺设

省道S235线潮南司马浦至两英路段改线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