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期频繁的雨水或多或少会影响了水稻的收成,但相比起这两年来因天气干旱导致的大幅度减产,郑育驱心里已经乐呵呵的:“雨水多,起码就不用为灌溉发愁了,这段时间多注意及时把农田积水抽走就好了。”
郑育驱是汕头市增川农业合作社理事长,老家陇田镇溪西社区,从事农业已有10年光景。他所说的农田,就是溪西社区乌树洋140余亩农田。眼下,农田水稻已抽穗,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即将收获,他喜上眉梢。
然而,10多年前,这片土地几乎都是长满半人高的杂草,无人耕种。“长期以来,由于沟渠水利设施差不能耕种导致撂荒,导致该宗耕地撂荒10来年。农村人都是依靠种庄稼过活,看着这大片田地撂荒,怪心疼的。”郑育驱说。
“溪西社区位于大南山北麓,人口7200多人。长期以来,大南山4个中小型水库因库容量有限,供该片区几个村子饮用水也较为有限,更别谈农业灌溉了。”据溪西社区党支部委员郑泽健介绍,多年来,南山截流作为排洪沟渠勉强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随着近些年干旱天气渐多导致沟渠缺水,农民只能“望水兴叹”,逐渐转变为“半耕种半闲置”劳作状态,加上青壮年村民长期外出务工,这大片耕地渐渐变成撂荒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近年来,社区居委会将农民闲置、撂荒土地连片整合起来,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直接提供或引导组织农户统一接受耕、种、管、防、收等托管服务,鼓励在整村、跨村或更大区域集中连片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对小农户服务的覆盖率,进一步破解撂荒耕地“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这其中,社区党支部作为中间人两头做工作,从而打消了村民和承包方的顾虑。
不过,撂荒容易复耕难,要让沉睡已久、杂草丛生的田地“醒”过来,并非易事。郑育驱因此下了不少功夫。他说,一开始,面对人高的杂草,他出动3台杂草粉碎机才将所有杂草铲平碾碎,接着,出动3台钩机挖掉长在地下的老树根,然后,用推土机平整土地,最后修建小沟渠、机耕路,搭建泵站引水、蓄水、排水等。前后一共用了2个月时间才让撂荒地“醒”过来,投入约33万元。
“引导合作社统一经营耕种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11.5万元收入。”郑泽健说,通过合作社统一经营,撂荒耕地实现连片耕种,效果肯定比传统劳作更好。而对于少而散、坚持耕种的农户,社区党员干部则多次与农户沟通,最后协调他们在社区一片占地面积10多亩的田地集中耕种。通过正面激励,让他们愿意种、安心种;耕好田、种好粮。
如今,正值水稻抽穗期,郑育驱望着眼前金黄色的稻穗欣慰地笑了。“连片绿油油的稻田看了就让人感到舒服。撂荒地‘醒’了,原来田地里的蛇、鼠和蚊虫几乎不见了。现在一到晚上,村民们在田地附近的溪西社区文体广场休闲健身也更放心了。”
实际上,不只是溪西社区,如今在陇田镇,多个村(社区)的沃野上,随着一块块撂荒耕地被盘活,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农田映入眼帘,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景徐徐打开,令人心旷神怡。
来源 | 南方+
编辑 | 许昕
在这里 看懂潮南
更多资讯
请关注“最潮南”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