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多彩汕头】东湖村:打造最美侨村

东湖村

隶属汕头市濠江区广澳街道

位于达濠岛东面

三面环山一面向海

建村八百余年

底蕴丰厚、人文丰蔚

于2021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东湖全貌(摄影:徐隆炳)



东湖牌楼(来源:“今日濠江”新媒体)



汕头开埠(1860年)后,外国船只在汕头港频繁穿梭,很多富有讨海经验的东湖人离开渔船,受聘到外国船只上当海员。后来,当中部分人随船漂洋过海到达香港,或到越南、泰国、欧美、澳洲等地谋生。东湖村几乎“家家有番客,户户有侨亲”,素有“侨乡”“海员之乡”之称,是“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

东湖现有旅外乡亲13000余人,归侨62人,侨眷近2000人。1960年,旅外乡亲捐资在村里建起“东湖海员华侨俱乐部”。2021年,东湖村将“月德楼”打造成“东湖侨博馆”,展现东湖历史人文和侨史。

2011年4月,旅港乡亲创办 “香港东湖同乡会”,办专刊,及时和乡亲们分享家乡发展变化;每年8月举办会庆,敦睦乡情、共襄发展,已有会员3000余名。村级同乡会,这在香港并不多见。



东湖侨博馆(摄影:魏玉冰)



东湖古村落占地18.92公顷。漫步东湖,古韵悠然,目光所及是古榕、古碑、古巷道、古民居。现存明清以来古民居430座;寨门3个;主要老巷道12条。



东湖古民居航拍(来源:姚望新)



古色古香的卓厝巷(摄影:杨镇宽)

古碑

村北面古巷口伯公庙里的《路记》石碑是濠江区最古老的碑刻之一,高85厘米,宽56厘米,碑文10行,记载了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村里有庄、陈等姓氏村民在此合力修路的故事。

宫头观音庙内的《垂远碑》,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是当时地方官府维持治安秩序、整肃时弊的公示,其给后人提供当时东湖的诸多信息。



路记石碑(来源:杨育宏)

古民居

在东湖严厝埕的大灰埕民居群,是11座样式统一的“四点金”厝落群,是村里独一无二的建筑群,在潮汕地区也不多见。因前三座建筑主墙体和露天地埕都用贝壳灰打垒而成,故名。巷道幽深,远远望去,厝角头林立,各栋民居排列有序,整齐划一,展示了潮汕民居的恢弘气势和独特魅力。

顺琴故居,始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点金”格局,正门牌匾镌刻“敦煌旧家”四字。门口有块金色牌匾上书“洪氏潮汕联谊总会、东湖族亲宗会”。前埕宽阔,屋内金漆雕梁画栋,有大量展示传统文化、海外风情的彩绘壁画,记载着房主海外生活的信息,具有研究华侨创业史的价值。



顺琴仙故居壁画(来源:杨育宏)

月德楼(德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东湖唯一一幢中西合璧的二层民居,由在美国拼搏的东湖人李月德、李喜德兄弟所建。正门有浮雕“德庐”二字,上方书“1948”字样。其首创了当地在民居匾额上书写建筑建设时间的做法,被村民纷纷效仿。在东湖,不难发现部分民居的门匾额刻着“一九七九”“1980”等,还有采用天干地支纪年的“甲子年”“己未”等,书写方式多样,有阿拉伯数字、汉字、拼音等,字体和装饰图案各不相同,十分独特。



月德楼(摄影:杨镇宽)



东湖民居的“时间门”(摄影:洪洁欢)



菊花、东京薯和紫菜并称“东湖三宝”, 还有龙眼、赤豆仔、海石花等特色农产品。2018年注册的 “金色东湖乡”集体商标是东湖的闪亮名片,为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产品和饲养家禽,并统一推广、营销,将产品带出濠江走向全国提供了可能。



东湖三宝的加工农产品:晒干菊花、东京丸、碳烤紫菜(摄影:李妙丽)

依托“金色东湖乡”集体商标,东湖村立足东湖菊花原生态、高品质、高价值特点,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一村一品”菊花产业。同时,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菊花+旅游”“菊花+产业”,举办东湖菊花节,精工细描遍地金黄的新“丰”景。



采摘东湖菊花(摄影:李青子)

水美土沃的滨海侨村东湖依托人文、自然和区位优势,正倾力打造“最美侨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情乡愁,激发“以侨招商”“以商招商”潜力,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和特优农业产业,蹚出一条 “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编辑:林俊龙

校对:翁夏

审核:陈群

来源:方志广东


相关阅读

汕头也有自己的“晓华”!这家“无声理发店”还藏着更多故事……

汕头:以“奔跑”之姿拥抱春天

汕头市华侨医院入选全国性康养事业典型案例

连续四年获评污染防治攻坚“优秀”地市,汕头何以能?

汕头:“百载商埠”绽放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