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preview由于人多地少,潮汕人种田如绣花,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曾获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赞誉。如今,濠江区河浦街道河玉围约3000亩盐碱地,也种上了海水稻,让人喜出望外。而这片地,曾撂荒多年,能华丽蝶变,离不开各有关方面的努力。
最近,濠江区河玉围约3000亩农田陆续插上秧苗,无人机则先后喷洒下肥料。望着一片片翠绿的水田,刚结束劳作上田休息的河北社区农民陈基松分外感慨。
看着好好的农田丢荒了,是谁都心疼,现在开荒成这样就好了,大家都高兴。
——农民 陈基松
原来,河玉围是上世纪50年代围垦建设的一片水稻田,面积有4000余亩,因地处河浦街道与玉新街道交界处而得名。当年,这一带的农田引用榕江水来灌溉,粮食产量还不错,但从近20年前开始,由于排灌设施受损,淡水资源缺乏,加上海水倒灌,造成土壤盐碱化,种植效益变差,导致最终基本处于撂荒状态。
原来的农田是良田,可以耕种,后来丢荒了,全是芦苇和杂草,没办法通行,就这样荒着。
——农民 陈基松
为让荒地变良田,去年5月,濠江区启动河玉围整治工作,邀请省农业厅专家团队到场考察,形成土壤盐碱化情况调研报告,提出整治思路,同时抽调专人组成复耕团队,并最终落实区属国有企业区城建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濠新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农村“三资”平台土地流转方式,取得河玉围片区3017亩耕地的经营权,开始对河玉围进行整治。
我们公司来考察的时候,这里是一片芦苇荡,基本上有2米多高,水利设施也是年久失修,进排水的水沟基本都堵塞了,田地也是坑洼不平,都是松软的土地,对我们下来复耕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主要就是机械施工经常会深陷,导致我们机械的损失很大。
——濠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翔飞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施工队首期平整出了1200亩耕地,并修通水利沟渠,引来灌溉水源,还专门培育了耐盐碱基因的海水稻秧苗,受邀负责复耕种植工作的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则加班加点,赶在冬耕结束前完成插秧。随后,复耕团队请来专家,利用其自主创新研发的海水稻专用肥对土壤进行改良,慢慢修复土壤微环境,为海水稻提供全营养供给。同时,濠江区也对这一片区的堤围进行修缮,防止河玉围再次遭受海水倒灌的威胁。
我们先对周边3个水库通往农田的水道进行疏浚,对农田内的5条排灌水沟进行疏通,这是灌溉水源的保障,濠江区也非常重视,投入7500万的资金,对濠江的相关水利设施进行整治,防止海水倒灌,流入农田。
——濠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翔飞
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去年种下的1200亩海水稻如期成熟,金灿灿的稻谷承载满了丰收的喜悦。到了今年初,濠新建设有限公司再次完成了剩余近2000亩地的平整改造工作,至此,共有3000余亩盐碱地改造为农田,并在今年春耕时节插上了秧苗。
河玉围这一片地从去年8月份开始开荒,其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去年也试种了4种新品种,都是针对盐碱地的,最后收获还可以,经过去年的劳作,也积累了经验。这块地丢荒多年,机械化生产比较困难,现在插秧都是采用人工插秧,不过接下来经过排水和晒田,就可以慢慢实现全面机械化作业,就可以省人工、高效益。
——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经理 马学丰
这一次的复耕,意义一个是盘活了这片土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二是我们河玉围复耕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也希望和其他盐碱地区的复耕工作团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盐碱地复耕的进展。
——濠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翔飞
近年来,潮汕地区降雨较少,河玉围用于灌溉的3个水库水量库存有限,“靠天吃水”依然制约着这片耕地的发展,为此,濠新建设有限公司也在近期进行一系列规划,积极探索“再生水”处理方式,为河玉围“找水”,努力将其打造为濠江区乃至汕头市一个“新粮仓”,实现从芦苇荡到良田的华丽蝶变。
水源对农业生产来说是根本命脉,这里我们除了利用3个水库进行灌溉,还准备从根本上解决水源问题,然后还田,解决水源问题。
——濠新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翔飞
视线君说:
村兴,百业兴;粮稳,天下安。通过近一年来的开荒整地,河玉围从过去的芦苇荡盐碱地,转变为一片翠绿的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发展了现代农业,促进了乡村振兴,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详细节目敬请收看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
潮语版:经济生活频道19:00
普语版:新闻综合频道 22:00
《今日视线》欢迎您的报料:
热线电话:13902771234、83181234
汕头橄榄台《今日视线》报料平台
微信订阅号:sttv今日视线
版权为汕头融媒集团所有,转载须经授权。
授权请联系jinrishix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