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酥饺
酥饺是一种潮汕传统名点。每当有隆重的节日时,潮汕人家都会做酥饺。酥饺既好看又酥香。一口咬下去,就咬到了馅,馅料里糖浆的甜、花生和芝麻的香让人满口留香,那种感觉一辈子忘不了。
二、卤鹅肉
潮汕人逢年过节多会买只卤鹅祭祖拜神,事后家人一起分享或互赠亲友。用作供品的卤鹅都讲究全牲,也就是鹅身要完整,不能将易熟的鹅翅和鹅掌切下来单独卤制,还要配齐整副的鹅内脏。拜祭完了,闻着供桌上散发出阵阵卤香的卤鹅,经不住诱惑的人往往会打起卤鹅的主意,通常会将鹅肝、鹅胗和鹅肠等内脏先吃掉,然后是鹅翅和鹅掌,但鹅头会留着孝敬家里的老人。
三、各种粿
甜粿、鼠壳粿、红桃粿
每逢四时八节,做粿成为潮人生活中一项必要的项目,潮汕地区有“时节做时粿”的说法,也就是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的祭拜对象来制作不同的粿。自农历十二月廿四以后,家里就开始杵米成粉,潮语叫“糈”,再用“米糈”做成各式各样的粿。从春节算起,春节做鼠曲粿,元宵节要做甜粿、酵粿(发粿)、菜头粿,俗称“三笼齐”,取其甜、发、有彩头之意。
四、送灶神
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人们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希望他“上天讲好话,下界保平安”。民间传说灶君是个大老粗,怕他讲错话,故祭品有用糯米做成的糕点,意在把灶君的牙粘住,不许他乱说,灶君升天后到大年初一清晨才回来。相传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祸,故潮汕的农村至今仍很重视送灶神。
五、大扫尘(筅尘)
大扫除,家家产户搞清洁卫生。“尘”和“陈”是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扫尘时,人们习惯备新扫把,打扫墙壁、屋顶的灰尘和蛛蜘网,通过扫尘,把疾病、晦气、祸害一齐扫出门外,干干净净,以全新面貌迎接新年。扫尘和搞清洁,连续好几天,直至二十八,故民间又有“年廿八,洗邋遢”之说。
六、买新衫
大年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所以,在新年来临之前,你一定要准备好新衣服。
七、备年货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
八、理发
一般来说春节前都要理一次发,一个是辞旧迎新,另一个是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
九、吃团圆饭
潮汕人年夜饭少不了的一道菜——血蚶。一个原因是蚶壳称“蚶壳钱”,吃得多就意味“钱”多,还有就是蚶有一个潮汕俗名叫“双贝蛏(tang)”与“双倍探”谐音,于是更受商家喜爱~吃法是用滚水烫后捞出来,如果是极品,掰开壳血流成河,一咬下去,满嘴是血~那是相当重口味,你喜欢吃吗?另外,蒜也是少不了的哦,吃蒜表示矮算、有钱囥,潮汕人都懂的!
十、换大桔
每逢新年,潮汕家家户户在厅前桌上摆着一盘大桔,叠成高高的宝塔形,亲戚朋友来拜年,要一一请吃大桔,互相恭祝“大吉利市”,“万事如意”。客人送来两个大桔,主人接过之后,要换上主人的两个大桔还给客人,祝客人“大吉利市”。这种互送大桔的风俗,在潮汕民间至今还存在。
十一、贴春联
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十二、准备利是
潮汕地区新年派发“利是”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在潮汕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出来工作了过年回家不但没“利是”收,还要包“利是”给家里更小的小孩们,而潮汕人的“利是”一般没有一百是拿不出手的,所以很多在外面打工的人回家都最怕包“利是”,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过年却要大出血,心痛啊!不过一年就一次,包个好彩头啦。
这12流程走完,潮汕的新年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