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味在潮汕
在潮汕地区的美食版图里
有一类小吃已有数百年历史
初入眼,色彩玲琅满目
放入手,深感工序复杂
出油锅,酥香金灿诱人
这就是潮汕人时常挂口的“粿”
各种“粿” | 半岛便利店
01
四季美食
“粿”从何来
潮汕祖先从中原一直南迁到粤东
北方祭祖的习俗是用面食当果品
但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
这便是“粿”的来历
和面
在潮汕,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
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为“粿”
随着时间的推移
心灵手巧的潮汕人将粿“玩”出了花样
这才有了如今品种繁多、
口味各有特色的粿品美食
02
四季美食
潮汕“粿”真有文化
粿,往往被潮汕人寄予了好意头
有如那
鼠麹粿印成桃形,表达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红桃粿点染成红,代表吉祥如意的象征
各粿类蒸熟制作,寄予蒸蒸日上的愿望
这就是潮汕的粿文化
# 鼠麹粿——甜咸能分也能合
鼠麹粿是潮汕春节时令粿品
里面加了鼠麹草
鼠麹的名字一听还挺吓人
以为与老鼠有什么关系
鼠麹粿 | 饭桶妮子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潮汕
人民忍饥挨饿,吃野菜时发现了“鼠麹草”
发现它不仅香味浓郁,还能清热解毒
鼠麹粿的馅料有咸、甜、咸甜双拼三种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 红桃粿——从年头吃到年尾
红桃粿是潮汕地区时年八节最常见的一种供品
粿皮是用红麴米染色,里头的馅也分甜、咸
甜的是红豆沙
咸的是用虾米、菜脯、香菇炒香的糯米饭
红桃粿馅料(咸)
包好馅料后用雕刻花纹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
像极了扁平的红桃,以此寓意长寿
刚蒸好的红桃粿光泽弹糯,香甜筋道
放凉后的红桃粿略硬
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用“外脆里嫩”来形容红桃粿最合适不过了
红桃粿印制
# 甜粿——甜甜腻腻在心头
可以称是年糕的一种,吃起来甜而不粘齿
从前潮人迫于生计,离乡别井出海
行前各炊甜粿一笼,以备船上充饥
华侨们把它带到东南亚各国
半个月不霉不硬
一般会把甜粿切片再炸
裹上鸡蛋煎更香,外焦里嫩
甜粿
# 鲎粿——这里没有鲎哦
我想,十有八九的潮汕人都知道
鲎粿,以潮阳棉城最为出名
传统做法是用鲎肉与米浆混合
自鲎被列为国家二级海洋保护生物
就采用花蟹、虾、鱿鱼等海鲜制作鲎粿馅
加入肉末、香菇、鹧鸪蛋等
最后再油浸高温烹制,出锅后用剪刀剪开
倒上特制海鲜酱,口味十分独特
鲎粿
# (咸)水粿——水粿非水造
以前经常听到小贩在叫卖水粿
那时候,总以为是用水做的粿
每每听到“水粿”二字,好奇得很
当见到水粿的真容
那长得小巧玲珑如白玉小碟
中间是盛放着温热的菜脯干
形状可爱得很
(咸)水粿
# 酵粿——追求裂开的“完美”
刚过去不久的冬至
即将到来的春节
酵粿是这两大节日的主角之一
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
故取其“发”的好意头
如果发酵得好粿面凸起而裂开
状如花朵,潮汕人称之为“笑”
酵粿(笑粿)
# 桅粿——甜而清香为“吃壮”
端午节,潮汕人家喜吃栀粿
取黄桅汁混合糯米制作而成
吃起来苦香
可助消化增食欲
潮汕民间把吃“栀粿”称为“吃壮”
寓意吃了身体强壮
用纱线牵拉割成一小片一小片
蘸白糖或红糖吃,甜润爽口凉喉解渴
栀粿
# 草粿——潮汕人“粿”里的甜品
草粿在制作中需要加入米浆
所以称为“粿”并无毛病
每每到夏天
大街小巷就有卖草粿的小贩
或推着小车、或摆着小摊
一手执瓷钵,一手拿铜勺
一句吆喝“豆花!草粿!”
虽然现在有成品卖
但不知道为什么
总觉得只有街巷叫卖的“草粿”
吃起来才是那对的味道
草粿
# 无米粿——晶莹剔透的“翡翠”
总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却难不倒我们富有创意的潮汕人
“无米粿”便是潮汕人变幻出来的无米之炊
无米粿的馅多用蔬菜杂粮
最经典的是韭菜馅
蒸熟之后在锅里煎,煎到粿皮透明
好似那晶莹剔透的“翡翠”
一口酥脆,可小心馅烫口哦
无米粿
# 糕粿——香辣可口的黄金斗士
“炒粿~”
一声声洪亮的叫卖声游荡在大街小巷
每每听到都要在屋里大喊一声
“妈!卖炒粿的来了!”
飞奔出门寻找炒粿推车的身影
让老板等等姗姗来迟的妈妈
毕竟他们可是从来不准时
如今更多人选择开店
挂上老牌炒糕粿的招牌
不必宣传,自有人去
炒糕粿
潮汕人做粿,从平凡之物中创造传奇。在饥荒战乱、主食匮乏的年代发明的众多食材朴素又做工精致的粿品,一时半会也无法一一罗列,但毫无例外的是,它们总是带给味蕾以美好、带给岁月以温暖。
各类粿印 | 煮嚼君
在大部分潮汕人眼中,一只只精致饱满的“粿”是在外游子的味觉寄托,包裹着操劳的妈妈一声声叮咛,糅合着满脸慈爱的奶奶对儿孙的希冀。那粿皮上的一道道精美花纹,就像是一部满刻潮汕民俗文化的文化书。
对于潮汕人来说
过年回到家
吃到“粿”
心也才算是真正地回来了
这个春节
记得回家食“粿”
* 图片来源已标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嘿!你 “在看” 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