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汕头有计划有步骤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为民办实事中打造特区样板



2021/11/9

今年10月,汕头经历了两轮强降水,导致城乡部分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出现内涝,此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回应市民群众关切,向社会公布中心城区67个易涝点位整治措施及责任人,明确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整治措施、完成时限及应急排涝设备布防清单等内容,展示其以最短时间消除城市内涝点的决心。连日来,各相关责任单位纷纷开展治涝行动,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

这道风景线,是汕头急群众之所急的生动实践,亦是汕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急”中反应。今年以来,汕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发扬好特区精神、红头船精神、侨批精神,尤其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探索形成为民办实事的汕头样板,以一批批民生项目的全力推进、一项项惠民举措的落地生根,为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凝聚强大力量。



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列入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目前汕头已完成保育活化历史文化街区民生实事。

回应“急”切

动真格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问题

10月7日、8日、14日、15日,汕头出现两轮强降水过程,导致中心城区出现多路段积水,并造成部分路段严重交通堵塞。“城市看海”“汽车变船”暴露出汕头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顽疾”,对老百姓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市民群众的关切,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实际成效积极回应。该市各地各部门直面城市排水系统问题和短板,动真格推进整改工作,“一点一策”对症下药。汕头市城管局会同金平区、龙湖区、市住建局、华侨试验区、市排水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勘查,深入查找积水原因,研究解决措施,于10月25日向社会公布《汕头市中心城区北岸积水点整治措施及责任人一览表》,接受群众监督。

连日来,汕头启动一系列治涝工作。金平区红树湾片区是极易形成积水的“重灾区”,城管部门迅速开展该片区下水道应急抢修工作,近期还将结合“洗井”“洗管”工作,全面清疏管道并开展统一整改,增强雨水、污水过水能力;针对金晖西街“逢雨必涝”问题,龙湖区实施片区排水管道应急改造项目,新建7条排水管,接通后将有效提高地面积水自然排放效率……

治涝行动是汕头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民生急事的有力体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汕头紧盯社会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认真梳理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在深入征求意见、反复研判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涵盖9个方面共143项的重点民生项目。围绕143项,制定相应清单,细化实化具体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各项部署有人抓、能落地。

发力“难”点

高位推进十项重点民生项目

在汕头市金平区,有一座形如一滴水珠的岛屿,因其四面环水,俯瞰像一座独立的小岛,固有“乌桥岛”之称。过去这里曾是依托小公园闹市区的繁华地带,后来随着城市发展变化,人口开始东移,乌桥岛整体面貌逐渐落后,特别是岛内房屋多为“超龄”服役,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汕头市近年来启动乌桥岛整体改造计划,其中的乌桥岛棚户区改造项目,是6700户乌桥岛居民翘首期盼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该项目采用货币补偿和异地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到乌桥岛居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政府选择在毗邻乌桥岛的西港光华片区建设安置房,提供给乌桥岛居民进行产权置换。群众对此十分欢迎。

据悉,乌桥岛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占地288亩,共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7738套住房及幼儿园、中小学、体育馆、市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门诊所、文化活动站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包括住宅楼、体育馆和幼儿园,住宅楼和体育馆的主体结构均已全部完工,共建成2164套住房,正在进行室内水电装修、设备安装调试及室外工程。同时,安置区二期、安置区三期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


 金平区城市更新局副局长王晓丹表示

随着征收补偿签约及安置区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乌桥岛居民将通过本次改造,分批搬迁到规划标准高、配套设施全、园区环境美的和谐社区居住,早日实现乌桥岛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实际上,实施乌桥岛棚户区改造是汕头十项重点民生项目之一。汕头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14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中,筛选出十项重点民生项目并高位推进,至目前基本完成年度计划,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提升。


聚焦“愁”字

扎实办好一批百姓身边事

在一次工作走访中,濠江公安分局达濠派出所了解到,辖区一老人反映其8岁孙子一直没有户口,很发愁。该孩子系单亲随父入户,需要与父亲进行亲子鉴定才能办理入户。派出所户籍民警随即前往老人家中,为小孩提取血样后,再驱车179公里前往梅州监狱提取其父亲血样。历时12天,民警跨越两市完成各项手续,最终帮助男孩成功入户。

这是汕头公安户政部门推出的“民警跑”“进门办”暖心服务,亦是汕头市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办好百姓身边事的一个缩影。

截至8月底,针对户政业务长期以来疑难杂症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影响部分群众生活需求的民生问题,汕头市、区、派出所三级户政部门已为25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上门办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及绿色通道服务上千人次,先后推动解决了32宗历史遗留无户口人员问题,受到群众高度评价。

交警部门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办事程序,从今年4月17日起,推出车管业务流动服务车,由交警利用节假日时间把流动服务车开到人流密集地方,现场提供车驾管业务咨询、办理等23项服务。截至11月4日,“流动车管所”共开展37场服务活动,为市民群众办理业务494宗,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民服务。

教育部门积极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改扩建为公办幼儿园,此举让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学前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利用富余中小学校舍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约110所,新增公办学位超3万个,超额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50%以上,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全市1382个各级文明实践阵地,汕头还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致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特别是举办小公园“戏亭印象”惠民演出257场,组织开展“汕头文化大讲堂”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汕头主动征集和回应民生需求,找准惠民利民发力点,推动一件件惠民举措落地生根,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筹谋“盼”篇

法治引领完善办实事长效机制

如何着眼长远,让百姓期盼得到真正落地落实?制度保障是关键。汕头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将多个重要领域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制度层面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化。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例,汕头清楚地认识到,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其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短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还存在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特区立法,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从制度层面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在企业与群众的期盼下,11月1日起,《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从便利市场主体办事和保障市场主体权利等方面来解决市场主体反映最为集中的突出问题。例如,对政府部门履职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和禁止性规定,由纪律性规定上升到法规性规范约束,进一步提升了对市场主体合法权利的保障。

条例同时规定了创新容错机制,依法支持改革创新,特别是对在探索中出现偏差失误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予以免责情形的规定,以及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的规定,将能够激发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想干事、能干事、为民办实事的干部职工吃了“定心丸”,有助于推进汕头市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事实上,不仅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汕头还在更多民生领域予以法治保障,如颁布实施《汕头经济特区建筑物外立面管理规定》《汕头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一批法规制度。未来,随着更多民生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为民办实事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


办事体悟

金平区住建局局长林振文:

以“新”换“心”提升群众获得感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是金平区紧扣百姓所盼、响应群众诉求的重点民生工程。”

汕头市金平区住建局局长林振文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金平区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做实做细,以“新”换“心”,努力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金平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备受群众关注,请您谈谈如何大力推进该项民生实事?



金平区是中心城区,也是老城区,辖区内大部分住宅小区都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等“四老一差”问题突出,影响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为此,金平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顺应群众期盼,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并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如针对桃园小区公共绿化、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老化等突出问题,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因地制宜优化空间复合利用。一方面从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入手,为1268户居民更新老旧燃气管网和自来水管网,覆盖率达100%,得到居民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入手,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绿色广场、空地、闲地、边角地资源改造建设公园绿地,打造具有片区特色、邻里共享的桃园绿色广场、口袋公园、体育公园等主题性新型公园社区,构建形成“5分钟健身圈”“10分钟散步圈”公共活动空间体系,极大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



请您谈谈下一步深化办理成效的计划安排?



金平区老旧小区数量多,情况较为复杂,我们会继续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总结好前阶段改造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改造新模式、新机制,走符合金平区实际的改造新路子。

1

一是形成多方合力,积极推广“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参建、党群参与”的改造提升模式,结合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机制,联合社区共建单位,构建社区党建服务队伍,引导社区群众参与。

2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注重征求各街道社区及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优先启动,对改造小区进行分片实施、逐步推进。

3

三是实施精准改造,围绕实际情况和群众意见建议设计改造方案,充分尊重小区居民意愿,协调多方专业部门意见,动态进行方案调整,协同各方实施改造,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

 下阶段,金平区将继续抓紧推进2021年123个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工作,科学谋划2022年以后项目建设,对已改造完工老旧小区及周边进行环境提升,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安心、更舒心。


履职清单

汕头市十项重点民生项目

● 实施中心城区燃气管道普及工程

该项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共建设市政燃气管道223公里,为273个小区加装燃气管道,覆盖5.9万户居民。

● 实施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工程

 已为5.6万户的群众实现了供水提压,切实解决居民用水压力问题。

● 建成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该项目已完成。建成潮汕华侨博物馆、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汕头美术馆,已于国庆前对外开放。

●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暨“源头截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该项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全市已实施雨污分流的自然村1156个,累计敷设管道14975.58公里,有效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

● 开展关爱残疾人专项行动

该项目已完成。本年度救助219人,已发放救助金额39.87万元。已为5105名困难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1260名有需求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2032件。

● 举办“企业诉求我来办”实践活动

该项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市政企直通车平台收到企业诉求138件,办结企业诉求117件,答复率100%,办结率为84.7%。市领导累计收集企业诉求283项,已办结279项。粤商通平台共收到80家企业115项诉求,办结率100%。

● 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

该项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排查39宗重点信访案件列入专项活动化解攻坚,已化解39宗。

● 举办文化惠民活动

该项目已完成。共计放映电影102场,举办各类惠民演出活动260场。组织经典潮剧潮乐节目演出14场。

● 保育活化历史文化街区

该项目已完成。“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小公园开埠区西堤街区”列入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 加快推进乌桥岛安置区建设

该项目已完成。已落实发放租赁补贴2706户,超额完成任务。已完成乌桥岛棚改安置区主体结构建设,建成2164套保障住房。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记者:黄嘉锋)

编辑:耕夫

校对:木棉

审核:欣尼

往期推荐



_

●今日召开!一图了解十九届六中全会

► 点击阅读

_

●潮汕大桥开工在即 横跨汕头潮州两市 | 预计2024年通车,全力打造汕潮揭一小时生活圈

► 点击阅读



相关阅读

到2027年,汕头将多出30公顷红树林

汕头作品入围国家级网络精品,快来打Call!

“汕头烟花”又双叒冲上热搜

请到汕头过大年·南澳县|蛇舞新春,万“巳”如意

来汕头,一起拼出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