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决定,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任书记。
红岩村的秘密电台,即机要通讯,是南方局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连接红岩与延安、南方局与党中央的空中桥梁。这条看不见的战线,见证了一场没有炮火硝烟,没有刀光剑影,但同样残酷激烈的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和亲自部署下,南方局的秘密电台由李克农和童小鹏负责,申光具体执行。从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包括其前身长江局)先后在武汉、湖南、桂林、重庆、江西、广东、福建、云南、南京、上海、香港、海南、新疆等15个地区建立了60部电台。其中,公开电台22部,秘密电台38部,这些电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保证南方局同党中央以及各地党组织的通信联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9年年底,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南方局在重庆的工作变得困难而紧张。中共中央电示周恩来,指示南方局要以最大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准备在最坏的条件下,最秘密的环境中继续保持电台工作,守住党在国统区和敌后“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对机要和电台的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明文规定电台人员一般不准外出,不准私人会客,不准同家人通信。他还提出了三条工作原则,后来成为南方局机要电台工作人员的座右铭:第一,迅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延误时间;第二,准确——不能有任何差错;第三,保密——不能泄露党的机密。
秘密电台在敌人心脏里战斗,对保密纪律有极严苛的要求。当年在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同志重返红岩时,一到八办三楼,就说“我们没有发言权”,就是因为三楼机要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绝对保密性,对自己内部的同志也绝不例外。
发报员李冠华回忆在三楼电台工作情景时说:那时大家一般不下楼,连吃饭、喝水都是勤务员端上来。作息时间也和其他人不同,由于电台是24小时工作,大伙轮流当班,一人八小时。对从事秘密工作的同志外出也有纪律规定:普通工作人员须两人同行,电台工作人员须三人同行。所以,电台人员基本不出门,连重庆市区的路也不认识。
有一次,电台几个年纪较轻的女同志,晚上不值班时玩了起来,不小心误了上班时间。周恩来知道后很生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台吗?这是通向党中央的命脉,如果它中断了,那还了得!如果耽误了一份电报,你们知道要耽误多大的事情啊!如果抄错了一个电码,比如把‘不’字写成‘要’字,那意思就完全相反了,这是大的原则问题,千万马虎不得。”周恩来的批评让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纪律教育,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误班的事。
正是在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严格的纪律保证下,南方局的机要电台工作才得以在国统区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斗争。为了防止国民党的突然袭击,三楼电台专门有个放密码的保险柜。一份是绝密的,如遇突然袭击,随时可以毁掉;一份则是假的,以备国民党检查之用。公开电台向国民党当局登记时只登记台长和几个报务员,其余的男女同志,都是“家属、亲戚”,每人都准备了“口供”。1943年,国民党当局借口八路军办事处不能设立电台,查封了红岩村的公开电台。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三楼的秘密电台保障了南方局与延安之间的通讯联系,随时向党中央汇报各方面情报,为党中央制定抗战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并随时得到党中央的指示。
南方局机要电台这条看不见的战线,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国统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没经验到有经验,最终建立起一套能够保证延安党中央和南方国统区的党组织,以及南方局和其所辖地方党组织充分联络的通讯网络。机要电台的工作人员在红岩村办事处大楼三楼的狭小空间里,严守纪律、吃苦耐劳,从而保证机要电台这条“看不见的战线”时刻战斗着,为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中国方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