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国1.9米的大高个儿,眉眼端正、棱角分明,超17年的从警经历更是让他英气凛然。
从军人转业成为特警,他不改血性,曾代表中国警察远赴海地维和,获联合国维和勋章、中国维和警察奖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关注群众关切,积极为基层发声;担任交警大队大队长,他扎根一线,为群众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从警以来,孙建国带队执行任务、处理突发事件300余次,荣立个人一等功、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爱民模范”等称号。佛山人民说他是“佛山骄傲”,他说:“我只是干了警察该干的事。”
临危不惧,冲锋在前
特警是公安队伍的一把尖刀,时刻冲在打击犯罪最前线。这也意味着,他们要经常面临危险,甚至流血牺牲。
面对刀、枪、火、毒,孙建国总是第一个往前冲。同事们说,孙建国从事特警那些年,“抱出了不少煤气罐”。
几年前,一男子挟持人质躲在出租屋内,并叫嚣要点燃煤气罐。出租屋狭小、封闭,一旦引爆煤气罐,后果不堪设想。
时间不等人。孙建国决定伺机强攻。不料,嫌疑人突然情绪失控,将煤气罐推入火中,情况万分危急。“我当时想着自己个子比较高,力量大,也许能扛得动。”孙建国冲入屋内,将嫌疑人控制住后,迅速抱起煤气罐往外冲。最终,爆炸隐患解除,人质也被安全解救。
这样的突发危情,对孙建国而言再平常不过,而他总能看准时机,或攀墙爬高或迅速破门,率先冲入现场制服案犯。这背后,得益于他长年累月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练就的过人胆色和身手。
当被问及“为何从不畏惧?”,孙建国轻描淡写地说:“我是警察,这是我的责任。”在他心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
海地维和,生死营救
2005年,广东省公安厅组建海地维和防暴队。孙建国主动请缨,肩负和平使命与战友共赴海地,执行长达8个月的维和任务。
军警荷枪实弹、城市残垣断壁……初到海地,眼前的景象令人头皮发麻。高危地区定点驻守、搜捕武装分子、解救人质……维和警察的任务危险指数很高。
当时,有名外国女孩被匪徒绑架。根据指示,突击行动要解救人质并摧毁非法武装分子据点。“我当时是中国防暴队机枪手,负责开路和掩护。”孙建国说。
孙建国很快发现了目标并与之交火,对方射出的子弹从头顶和耳边“嗖嗖”飞过,打在装甲车上“铛铛”作响。他不顾危险,冲入枪林弹雨之中,成功解救出人质并抓获涉案分子。
孙建国至今还记得,有次在路上遇到一个秃头光脚、衣服破烂的当地小孩向过往行人讨要吃食。善良的他把自己的午餐——压缩饼干,全给了这个小孩。“那时感觉最深切的就是,没有国,哪来家?”
在异国他乡目睹战火纷飞,更加坚定了孙建国卫国卫民的从警初心。
转岗交警,护安保畅
2019年9月,孙建国调任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交警大队大队长。交警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同样殊为不易。为排查安全隐患、维护社会治安,他坚持每天7点前出门。
日晒雨淋,事无巨细。在梳理辖区交通事故特点规律后,孙建国提出不少新措施,实现辖区亡人交通事故数双位数下降,亡人数创20年新低,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好转。
疫情防控期间,他和同事在辖区牵头成立20多个联合防疫检查站,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那段时间睡不着,心里一直想着怎样把安全工作做到最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份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他一直放在心上。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孙建国在工作中有个习惯:随身携带笔记本。听到群众反映的重难点问题,他都仔细记录下来,形成建议后再提交有关部门。
“我只是千万民警中的普通一员。既然穿上了这身警服,就必定在内心深埋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孙建国说。
【往期回顾】
“南粤政法英模风采”系列报道
【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粤政宣
【统筹】祁雷
编辑 宋杰
校对 曾慧雯
内容来自:南方法治(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