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家教严则家风正,家风正则家庭睦,家庭睦则事业兴。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把“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破除‘官本位’、不搞特殊化,严格管好家属子女,严格家风家教”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在今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金平区纪委推出“家风文化”专栏,宣传近代以来多位革命先辈、爱国将领、文化名人等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家风将永远激励后辈与世人见贤思齐、奋勇前进。
朱执信,1885年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家门传承文人的书卷气,却不乏铮铮铁骨。父亲朱启连在张之洞幕府供职时,竟敢责备张之洞。朱执信继承家风,也曾当面批评顶头上司胡汉民和四舅汪精卫悠闲享乐的行为“染了官气”。
“同盟会中真正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
写家书说就当没有这个人
自1906年从日本回国后,朱执信参与策划了广东地区的历次武装起义,“从乙亥至辛亥,无役不予”,多次亲自带头冒险行动,被称做“不晓得有险字的人”。他在广东和平光复中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革命军中马前卒”。
朱执信把身心全部交付革命,甚至到了全然忘我的状态。1911年广东独立后,他搬到都督府一个简陋的房子,经常每日只睡一两个小时。朱执信两袖清风,家中拮据,他的夫人还得不时回娘家弄点米粮副食,弄得娘家和汪家对朱执信怨言纷纷。朱执信就写了一封家书,称就当没有我这个人好了。
“吾本东西南北之人,不自珍惜,也不耐投闲;冒险杀贼,尚差足以自快。家中但视吾为已死可也。”这是朱执信在给家人和朋友的信中经常表达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英年早逝,后人传承革命精神
1920年,虎门民军与驻军发生纠纷,双方请求朱执信出面调解。此时,有人力劝朱执信不要轻易深入虎穴,但他依然笑看个人安危。因为这一仗,将为孙中山策划援闽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夺取广东起到重要作用。9月21日,在成功调解之际,两军徒生变故,枪林弹雨中,朱执信被桂系军阀的乱枪击中,不幸殒命,年仅35岁。
陈独秀以挽联的形式高度评价了朱执信的人生价值:“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
为教育激励后人,廖仲恺等筹资于1921年成立执信学校。开学时,孙中山亲临致词,称颂其为“革命实行家,又为文学家”,“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及改造未来之社会”。建校90多年来,该校取得了广为称颂的办学成绩,培养出廖承志、蒲蛰龙、张素我等一批杰出校友。朱执信的孙女朱世萱曾说,感谢执信中学对于我祖父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感谢他们将这种精神寓于教学里,培养了一代代出色的新人。
(来源:南粤清风网)
长按扫码关注
金平纪检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