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致敬!高温下的坚守

时已过了立秋,但“秋老虎”很厉害,这几天最高气温又直逼35摄氏度。无事不外出、室内叹空调是人们普遍所愿,但很多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尤其是一些户外作业人员,在高温烈日下坚守岗位是他们每日的“必修课”。

为了这座城市的整洁、有序、安宁,他们挥汗如雨而无怨无悔。



交警

疏堵保畅奋战路面管理一线

  昨天上午7时15分,交警龙湖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黄丽玲、班长郑定荣像往日一样准点来到金砂天山路口,带领两名辅警开始了新一天的执勤。整理警容风纪、检查对讲机执法仪状态、分配站位任务、明确管理要求……上岗前简短的集合仪式在这里雷打不动。

  金砂天山路口是汕头中心城区交通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管理难度很大。2018年10月,黄丽玲带领4名女民警进驻该路口,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严格规范执法,逐步扭转了路口交通混乱的被动局面,交通参与者遵章守法率和路口通行效率均大幅提升。

由于学校放暑假,早高峰路面交通压力有所减缓,但金砂天山路口依然车辆川流不息、繁忙异常。金砂天山路口西南侧既无路树又无高楼遮挡,上午7时多已是阳光灼灼,站在那里疏导交通,中队业务能手、第12网格路长郑定荣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我们早已习惯了,懂得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大热天就多喝水,出勤时带上风油精和清凉解暑饮料,下班后注意休息。干交警这一行,防暑防寒防雨是必学的基本功。”从警已25年的郑定荣淡定地说。

  在早高峰勤务的一个多小时里,民警和辅警在路口不同方向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非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下车推行,严格查处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对轻微交通违法人员实施举牌劝导教育,对不理解的群众耐心进行解释。进入交通流量平峰期后,民警将工作重点转为路面巡逻纠违。“晚高峰站点执勤是下午5时到晚上7时,路口车流量比早高峰更大,我们也要提前到位疏导。”郑定荣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龙湖二中队第12网格(金砂东路天山路口至嵩山路口及朝阳庄、世贸花园)民警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8127宗,查扣违法车辆462辆,对轻微交通违法人员实施举牌劝导教育2078人次,有效维护了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秩序。



环卫工

头顶烈日“披星戴月”都有份

  有“城市美容师”美誉的环卫工人,日常工作的苦与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天,等待他们的是散发恶臭的生活垃圾、各种危险的玻璃碎片、被丢弃的化学物品和杂乱传单,以及在车流中劳作面临的安全威胁。

凌晨4时半,我市各辖区的环卫工人已经穿着工作服到达各自负责的管辖区域,在上午7时前完成了首次普扫工作,9时后加强巡回保洁;下午2时完成第二次普扫,延续保洁作业至5时。根据垃圾量的具体情况,他们还要随时准备延长保洁收集时间至晚上9时,确保居民的生活垃圾能日产日清。虽然有轮班及间隔休息时间,但几乎每天都要“超长待机”十多小时,从不因酷热严寒而缺席。

  除了清扫路面,环卫工人每天还要按照卫生质量标准清洗公厕,做好通风换气及配足洗手液、手纸等工作,并定期对果皮箱、垃圾桶等环卫设施进行喷洒清洗消毒,净化公共活动空间。

  尽管近期天气酷热,但环卫工人们认真履职,每天早出晚归,通过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每天两扫两保、环卫设施一天一洗等制度,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



建筑工

既要防“头上”又要防“脚下”

在我市很多建筑工地上,城市建设者们冒酷暑、战高温,坚守在施工第一线。

在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三期项目工地上,目前场内除E栋教学实验楼主体结构完成、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和机电安装外,A栋图书馆及学习中心、B栋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C栋行政办公楼、D栋试验院系组团等单体建筑也已进入主体结构、钢结构的施工阶段。

要说在工地上最受高温“烤验”的,要数高空作业的外架工了。记者在现场看到,架子工们头戴安全帽,腰间绑着安全带,手上戴着厚手套,在高空中一次次地伸出双手接过被烈日晒得滚烫的铁管和管固件,别着扳手把每一个构件、每一个接头拧紧,为大楼搭建脚手架,方便其他工人进行砌墙、粉刷、焊接等工作。暑天在高空作业,他们不仅要忍受酷热熏蒸,还得时刻注意脚下的安全。

  建筑工地上,一阵阵热浪迎面袭来,放眼望去,不管是钢筋工、外架工、水电工、木工、砼工还是电焊工、机械操作工,他们在劳动中衣服一次又一次湿透,脸上的汗水也从未断过,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他们依然在高温下坚守着。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三期项目现已全面铺开建设,1200多名工人轮班作业。为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每天的作业时间安排在上午6时半至10时半、下午2时半至6时半。目前,C栋和D栋已分别施工至7层和4层,建设者们正加紧奋战,力争A栋地下室顶板本周封顶,B栋多功能文化服务中心月底封顶。



水改项目施工人员

顶烈日挥洒汗水保供水

  轰隆隆的机器声在高温酷暑中单调重复着,头戴安全帽,手穿棉手套,两名市粤海水务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金平区桃园社区布设安装DE200的供水管。

  只见工人们跳进坑道中,用力抬起两节水管,仔细地擦拭管口接合处,然后再用特殊的熔接工具将管道进行热熔合。尽管时间才到早上9时,但室外温度已有32℃,工人们仍在高温底下坚守着,烈日晒黑了他们的皮肤,汗水也浇透了衣裳。

“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只有认真做好,没有辛不辛苦的。”现场施工负责人陈壮建指着现场不断冒起的热气告诉记者,为了赶工期,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工人们在烈日暴晒下一待就是一整天,很多时候中午吃完饭休息一下就继续工作。尽管有时阳光过猛,他们也只能撑起大遮阳伞稍微减少太阳直射,但补充的水分永远赶不上汗水挥发的速度。

  建成于1993年的桃园住宅小区有常住人口3500多人,水表1700多个。近年来,水压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区居民。陈壮建告诉记者,这些老旧小区已经建成超过二三十年,许多人家里用的水管早已老化,加上以前使用的水管直径小,高峰时段经常出现供水不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中心城区居民用水压力问题,市政府将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项目列入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总投资7.93亿元,将对市政供水系统提压改造和用户水表后立管规范化整改。“桃园社区1700多户居民将很快就可以拆除水泵,放心地用上自来水。”陈壮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着即将完工的施工现场说。

汕头融媒集团移动媒体中心编审

汕头融媒记者:王开颖 康洁 蔡晓丹 李德鹏

编辑:昕

校对:杰帆

编审:盛  瑶

版权声明:版权归汕头融媒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严禁擅自转载、复制、改编汕头融媒记者新闻作品,违者将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一张1982年的《汕头日报》,牵出一段乡情故事……

《汕头日报》刊发温湛滨署名文章:铭记殷殷嘱托 扛牢职责使命 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喜事登报火了!汕头日报也来为您“报喜”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接受《汕头日报》专访时这样说......

汕头日报读者旅游俱乐部3月26日新推“不一样的厦门”主题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