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百年党史|在中山的这座宗祠里,曾诞生珠江纵队







在中山市五桂山槟榔山村,有一座古氏宗祠。古氏宗祠不大,却在特殊的年代,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使命。1945年的1月,珠江纵队在古氏宗祠宣布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游击战争。古氏宗祠,见证了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古氏宗祠。

珠江纵队逐步发展为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抗日力量,成为了南粤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五桂山,珠江纵队经历大小战斗140多次。有340多位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永远将忠骨埋葬在这崇山峻岭之中。



珠江纵队革命先辈的后代黄跃进。

近日,珠江纵队革命先辈的后代黄跃进,讲述了那段烽火岁月。

珠江纵队成立时,他的父亲黄旭任第一支队情报站站长。黄跃进介绍,1940年,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当时中共中央派出了谢立全、谢斌来到广东指导开展敌后工作。1941年,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考察,他们认为五桂山是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好地方。

“五桂山没有密林,地形也不险要,之所以能成为抗日根据地,靠的是广大中山人民的支持。考察员认为,山不藏人人藏人。后来,五桂山被选定为敌后武装游击根据地。”黄跃进说,珠江纵队依靠人民群众,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与东江、琼崖纵队等兄弟部队密切配合,有力牵制了敌人兵力,成为珠三角敌后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五桂山石莹桥头矗立的十六烈士纪念碑。

“作为后代,我们想把父辈的革命事迹流传下去,不能让这些英雄事迹湮没在时光里。”抱着这个念头,黄跃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花了两年的时间走访、搜集照片,于2019年出版了红色纪实文学《五桂山儿女英雄传》。书中所涉多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以此纪念革命先烈,传承珠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黄跃进说:“希望后辈永远记得,现在的安宁生活,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更要努力工作来回报社会。”



古氏宗祠。

如今,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氏宗祠,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五桂山南桥村党总支部书记冯秀凤表示,南桥村下辖槟榔山村,位于槟榔山村的古氏宗祠是传承中山红色革命基因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珠纵革命遗址也是中山市全力推进的重点项目。南桥村将全力配合加快推动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改造项目及槟榔山、石莹桥沿线道路、景观、公共配套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在今年“七一”前完成红色文化核心区的起步项目。

一篇特别的记者手记●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梁燕:重走爷爷的革命道路

我是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梁燕,我的爷爷梁嘉曾是珠江纵队政委。

位于中山市五桂山的古氏宗祠,那是一间至今仍偏离于城市主路之外、在山野之中的小小的祠堂,昔日珠江纵队的指挥部就坐落在这里,一目了然简朴的格局,记载着一段广东人民保家卫国、打响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岁月。这里同样也是我的家庭红色革命传统的重要部分。

五桂山、古氏宗祠这些熟悉的地标,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更像是激荡人心的武侠小说中的地名一样,关联着爷爷奶奶说起过的战争故事。只有真正走到了五桂山,走到了古氏宗祠中,看到展览中斑驳的照片和展品,触摸当初先辈们生活战斗过的痕迹,才由衷地感受到,爷爷当初说的“我们流血流汗,都是希望你们过得幸福”,这是一句看似平常却又沉甸甸的话。

我记忆中的爷爷,更像一位儒雅的文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他,晚年爱好读书、练书法,偶然拿出二胡拉奏一曲,和后辈们下盘象棋。爷爷对于环绕身边的孙辈总是特别慈爱,尤其“纵容”大家看书的习惯,我在小学阶段,就从爷爷的书橱里翻看完了全部的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每次被家长批评看和学习无关的“杂书”,爷爷总会替我出头,“小孩子爱看书,就让他看。”他不会随意给后辈们零花钱,但如果是买书就另当别论,小时候关于暑假最幸福的记忆,就是爷爷带着我们这些小孙子到新华书店,然后让我们自己去选想买的书,买得越多,他就越开心。

小时候对这样的场景,仅仅解读为爷爷对孙女的疼爱,但当我更多地从他那里了解到他投身革命事业的经历,才更能理解这种对于求学的渴望。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口号。这句口号深深影响了当时还在中大求学的爷爷,也深深影响了和他一样同时代的年轻人。在珠江纵队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勇于走上街头抗议示威要求抗日,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年轻人追随中国共产党的理念,走进深山老林周旋于敌人后方,抛头颅洒热血,而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国泰民安的环境中,在一张安静的书桌前看书。

我的家庭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基因,有“兄弟兵”“夫妻兵”,也有“父子兵”,这是一种荣誉,回溯到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是梁嘉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对于革命信仰最诚挚的奉献,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投身到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事业中去。

童年时听爷爷娓娓道来他的经历,“学会日语躲避敌人盘查”“各种伪装身份做地下工作”“在监狱中如何斗智斗勇”,在采访五桂山古氏宗祠时重温珠江纵队340多位革命先烈埋骨青山的事迹,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残酷的战争时代,为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而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战,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全身心的相信和奉献。




来源:广东党史

往期精彩回顾

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结提升环节工作推进会强调 持续深化 善作善成 确保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扎实成效
教育整顿进行时|汕头中院召开警示教育专题学习会议
我为群众办实事|汕头公安“一门式”综合服务大厅建立“党建+政务服务”工作体系
我为群众办实事|止损7万多元!龙湖公安劝阻高危被骗群众,及时守护群众钱袋子
我为群众办实事|司法为民解纠纷 夜间调解化民忧
百年党史|100个关键词,回顾党史100年




你点的每个赞,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相关阅读

汕头政法先进典型事迹⑧ | 汕头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

弘扬政法英模精神!汕头政法先进典型进基层宣讲开讲

汕头政法观察丨汕头中院与汕头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签署《建立企业破产前端服务工作机制合作备忘录》

弘扬政法英模精神!汕头政法先进典型进基层宣讲活动在潮阳开展!

汕头政法观察 | 法治“及时雨”浸润人心,汕头构建法律援助一体化便民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