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河畔MIP化改造项目

着力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

  本报记者 黄琼

  “以前到镇里办事,总像‘无头苍蝇’一样,一间间办公室来回跑、来回问。现在一间办公室就能办理所有手续,真是方便多了!”近日,潮安区文祠镇楠木村村民郑先生到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申请在宅基地建房,仅仅几分钟便缴齐材料得到回应。接到申请后,负责规划和用地审批的人员随即到现场勘测,判断是否符合建房条件,一次性予以解决,既规范了建房秩序,也节约了办事时间。

  “平时办理最多的就是涉农事务,如今重新配置职能的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办事流程更加顺畅。”楠木村党支部书记郑荣昌对记者说,在镇统一设立农业农村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承担了所有涉农职责,让群众摆脱了过去办事“来回跑”的窘境。

  去年以来,在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过程中,文祠镇以权力下放为切入点,通过精简机构、编制,分流人员及保障经费等,多措并举破解乡镇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看得见、管不好”难题。

  “此次改革,文祠镇设置公共服务办公室,并加挂党群服务中心牌子,同时,下设9个党政机构,通过科学配置职能,优化机构设置,各个机构、各类资源、各方力量各司其职,有序协调。”文祠镇党委书记陈驹表示,通过全面推进乡镇体制改革工作,有效统筹辖区内各类资源,各部门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镇公共服务领域构建的“一委一办一中心一张网”新格局,随着权力下沉和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将实现“一门通办”,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对区派驻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镇党委政府统一指挥协调,解决镇一级“有责无权”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的行政服务。

  文祠镇推行乡镇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也是全市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工作的缩影。

  省委部署全省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工作以来,市委高度重视,市委编办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各司其职,对标对表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周密部署、稳妥有序推进我市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市委编办负责人告诉记者,镇街一级处在治理体系末梢,一方面直接面对群众,承担大量为民办事的职能,另一方面却由于缺乏相应管人、管事、管财权限,普遍存在“责任大、权力小”的困境,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就是要聚焦镇街机构设置不合理问题,突出加强党的领导和落实为民服务要求,统筹优化党政机构职能,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一方面,对镇一级重点下放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镇区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另一方面,赋予街道加强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实施公共管理、组织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推动编制资源下沉方面,省、市、县三级共向乡镇街道统筹下达592名执法编制、214名事业编制,为基层改革后承担综合行政执法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责提供坚强人力支撑,确保基层有效承接上级下放的管理职权。


相关阅读

潮州4个村入选省第二批文旅特色村

潮州新增4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华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全面提速

我市新增4家备案非国有博物馆

“感恩奋进开新局”系列评论② 背水一战优化营商环境​